在桌面端,如果是最近看过的文档,我当然知道是在哪个页签。
通常情况下我使用「最近的文档」功能是为了找到刚才不小心关闭的页签,但这个页签可能放在上面很久都没打开看过,这时候就没法在「最近的文档」里找到刚才关闭的页签。
想了想,不如直接把「最近的文档」改为「最近关闭的文档」
在桌面端,如果是最近看过的文档,我当然知道是在哪个页签。
通常情况下我使用「最近的文档」功能是为了找到刚才不小心关闭的页签,但这个页签可能放在上面很久都没打开看过,这时候就没法在「最近的文档」里找到刚才关闭的页签。
想了想,不如直接把「最近的文档」改为「最近关闭的文档」
@88250 这个「最近关闭的文档」还是有挺多需求的,尤其是我的使用场景必须要靠这种功能:
通常情况下我使用「最近的文档」功能是为了找到刚才不小心关闭的页签,但这个页签可能放在上面很久都没打开看过,这时候就没法在「最近的文档」里找到刚才关闭的页签。
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个 Ctrl+Shift+T
快捷键来打开最近关闭的页签。
我又提了一个 issue:改进「最近的文档」的逻辑 · Issue #11189 · siyuan-note/siyuan (github.com)
提议参考 VSCode,将「最近的文档」的逻辑改为「最近浏览的文档」逻辑
思源当前的「最近的文档」逻辑我才发现是按照文档被打开放到页签的时间排序,而不是按照文档最近被点击打开的时间排序,即不是「最近浏览的文档」逻辑,VSCode 中的逻辑就是后者。
也就是意味着,一个文档很早之前打开,但一直放在后台页签,我现在从其他页签切换到这个文档,这个文档在「最近的文档」的排序很靠后,而不是靠前。
我觉得这个体验很不好,难怪我每次用「最近的文档」,在前面的文档都不是想要的文档,「按照文档被放到页签的时间排序」的需求应该是明显少于「按照文档最近点击打开的时间排序」的,后者也更符合「最近的文档」这一名称。而前者我不太明白这个逻辑的用途,感觉仅仅只是记录自己从文档树打开文档的顺序,人脑一般也是记录最近浏览的几个文档,从文档树打开文档的顺序经常没有逻辑也经常中途打开其他文档,一般人不会去特意记忆,再加上页签切换的历史记录并不会记录在里面,除非有人只从文档树打开文档而不做页签切换操作,否则是很难记忆打开文档的顺序的,就更不会想从文档树打开文档顺序查找想要的文档,也就是说目前的「最近的文档」的逻辑大概率与记忆的最近浏览文档相悖,会增加查找阻碍。
你建议增加的「最近关闭的文档」#10623,我觉得如果「最近的文档」改成「最近浏览文档」逻辑,其实最近关闭的文档就会在前面(第二个或者更后面),这个改进需求反而不是很必要了。如果要特别区分最近关闭的文档,只需要让这些文档字体颜色变灰即可。不需要额外添加一个按钮或 tab。不过关闭前没点开文档直接点页签关闭按钮的话可能就不会在前,增加 Ctrl+Shift+T 快捷键以打开最近关闭的页签还是很有必要的,也符合浏览器和代码编辑器的使用习惯。
Wide 是一款基于 Web 的 Go 语言 IDE。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 Go 开发,并有代码自动完成、查看表达式、编译反馈、Lint、实时结果输出等功能。
欢迎访问我们运维的实例: https://wide.b3log.org
uTools 是一个极简、插件化、跨平台的现代桌面软件。通过自由选配丰富的插件,打造你得心应手的工具集合。
Jeffrey Chen 制作的思源笔记主题,项目仓库:https://github.com/TCOTC/Whisper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jQuery 是一套跨浏览器的 JavaScript 库,强化 HTML 与 JavaScript 之间的操作。由 John Resig 在 2006 年 1 月的 BarCamp NYC 上释出第一个版本。全球约有 28% 的网站使用 jQuery,是非常受欢迎的 JavaScript 库。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RabbitMQ 是一个开源的 AMQP 实现,服务器端用 Erlang 语言编写,支持多种语言客户端,如:Python、Ruby、.NET、Java、C、PHP、ActionScript 等。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转发消息,在易用性、扩展性、高可用性等方面表现不俗。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概念于 1994 年由 Nick Szabo 首次提出。
网络爬虫(Spider、Crawler),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
以太坊(Ethereum)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款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 Solidity,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 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知识产权等等。
Log4j 是 Apache 开源的一款使用广泛的 Java 日志组件。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 Google 的 Chubby 一个开源的实现,是 Hadoop 和 HBase 的重要组件。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
Solidity 是一种智能合约高级语言,运行在 [以太坊] 虚拟机(EVM)之上。它的语法接近于 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
汐洛彖夲肜矩阵(Sillot T☳Converbenk Matrix),致力于服务智慧新彖乄,具有彖乄驱动、极致优雅、开发者友好的特点。其中汐洛绞架(Sillot-Gibbet)基于自思源笔记(siyuan-note),前身是思源笔记汐洛版(更早是思源笔记汐洛分支),是智慧新录乄终端(多端融合,移动端优先)。
主仓库地址:Hi-Windom/Sillot
文档地址:sillot.db.sc.cn
注意事项:
锤子科技(Smartisan)成立于 2012 年 5 月,是一家制造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公司,公司的使命是用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户体验一流的数码消费类产品(智能手机为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宕机,多指一些网站、游戏、网络应用等服务器一种区别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也叫“Down 机”、“当机”或“死机”。宕机状态不仅仅是指服务器“挂掉了”、“死机了”状态,也包括服务器假死、停用、关闭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出现的不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