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在 onenote、wolai 的笔记管理方法

本贴最后更新于 46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异事殊

本文的语雀链接:我过去在 onenote,wolai 的笔记管理方法 (yuque.com)

其实我用的笔记软件不多,真正作为主力笔记软件的,只有三个软件,依次为 onenote,wolai 和思源笔记。简单回顾下过去在 onenote、wolai 是怎么管理笔记的。

我过去在 onenotewolai 的笔记管理方法.png

OneNote

最早用的笔记软件是 OneNote,那时只会用 word 的我,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OneNote 就像是电子的活页笔记本一样,虽然微软这些年一直没有怎么更新 OneNote 的功能,但 OneNote 功能其实本身就非常强大。

  • 可以新建多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可以建立多个分区,分区还能套分区,分区下面可以建立很多笔记,笔记可以排序,划分层级。
  • OneNote 的界面左边负责管理笔记本层级,右边用来新建笔记,至今我都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好。
  • OneNote 还有一个快速笔记的功能,快速笔记可以以小窗口方式置顶,很方便临时记笔记、看视频记笔记。
  • OneNote 插件可以显示以日历的形式显示自己在那一天更新、创建了什么笔记。
  • 支持设置笔记模板
  • 支持共享笔记,我还创建了一个共享笔记本,与酷安网友共享(虽然后面放弃跑路了 orz)
  • 支持复制笔记链接,不仅仅是文档链接,还可以是段落链接,并且

我还在知乎写过 OneNote 使用分享:OneNote 半年使用心得 by 风渡巛

有一段时间,我还非常期待思源能借鉴 OneNote 的快速笔记功能和左右栏设计呢(后来就彻底忘了这件事了……)。

当时我在 OneNote 大致是这样整理笔记的,分为学科,书籍,软件,百科知识,个人日记等笔记本,学科笔记本呢,我就会分大一上,大一下……就是非常传统的分类方法。现在这种管理方法回顾起来,确实有不足之处,因为我很难复用我以前的笔记,这门课程讲到什么,我就记什么,另一个课程讲到同一个概念,我又会记一遍,当时没有把这个概念转化为一篇专门的概念笔记,不断去完善补充它的想法,所以记的大部分笔记其实都没法复用,记完就丢了。

另外,当时我在个人日记上就会记录当天做了什么,记了什么笔记,并丢一个笔记链接在里面,其实和现在自己使用的 dailynote 比较像,只不过 OneNote 不支持直接在日记页面新建文档,我还是得找个适当的分类,在那里新建笔记。还养成了周总结、月总结的习惯。

补充说明:OneNote 的链接功能其实很强
OneNote 很早就支持复制笔记链接的,有些大佬也分享自己用 OneNote 的链接来管理主题笔记、笔记目录的方法,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发现管理链接这个方法的优秀之处。一直使用笔记本(文档树)进行分类、管理层级,只在个人日记里使用到笔记链接。
我也是写这篇笔记才发现,原来 OneNote 老早就支持[[]]的自动链接功能!!!比如在笔记里打[[经济泡沫]],如果这篇笔记已经存在了,就会自动链接,就算那个笔记后来改名了依然还能正确跳转!如果不存在,则会自动在当前分区新建该笔记。只是和目前的双链笔记相比,只是单向链接,不支持双向链接。

下面是之前一些过去的 OneNote 笔记截图

0968abe7e0209ae01af9b2ae925b675.jpg

8a3d3da0d0f254cc9bec3d56c29220a.jpg

bb95bb209b392adeb6f06f965ea5b6e.jpg

ff8ab70f0e5197602f7b8c043d519e4.jpg

最初接触 OneNote 的时候我还不知道 Markdown,后来是在酷安经常刷到 Markdown 的分享,才了解到。又因为专业需要学习 C++、Python 和 R 语言,就开始正式接触并使用 Markdown 了(用 Typora 和 VSCode 来写 Markdown)。Markdown 简易排版的概念深得我心,在此之前我 OneNote 的笔记真的是随心所欲的排版,各种颜色、各种字体,OneNote 还支持无限画板,笔记左边放一个右边放一个的。后来回顾来看,笔记真的记的很没有逻辑,也是接触到 Markdown 之后,我才开始习惯用标题来排版。

后来不用 OneNote,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OneNote 对代码块的高亮支持很差(要么用插件来实现代码块插入,或者直接从 vscode 粘贴代码到 OneNote 可以保留颜色),不支持 GIF 图、对文章大纲的支持很不好(得用插件生成大纲)。再加上当时 OneNote 记的笔记太多太杂(笔记占用 3 个 G),非常凌乱,并且我没有手写的需求(字丑加贫穷),让我逐渐产生了放弃 OneNote 的想法,以至于最终放弃。

wolai

弃用 OneNote 后,就主要使用 wolai 笔记,时间大概是 2020 年底。

那时也是在 wolai 群里才知道思源笔记这个软件,当时的思源笔记还是基于 Vditor 的 Markdown 笔记软件

之所以没选择 notion,有几个原因。尽管 wolai 当时没有数据库,但当时我也不懂如何使用数据库,加上 notion 当时没有悬浮大纲、没有简单表格,wolai 的颜值更符合我的审美,对中文的输入体验也很好。于是就选择 wolai 作为下一个主力笔记软件。

在 wolai 记的笔记比起 onenote 会规整多了,而且那段时间,我也非常热衷于把笔记记的好看。我还搞了一个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笔记统统放进去,每门课程的笔记都给我整理的整整齐齐的。

我开始新建月记,在一个文档里,把一个月的日记都记在一起。wolai 是有一个模板按钮的,每次点击就能在下面新建一篇日记,我将日记模板为设置为今日待办、我的一天(按时间记录干了什么事情)、反思(做的怎么样,哪些行为有所改进。

我在个人主页放置主题笔记,分为树洞、工作与学习、编程、标签几个大类。之所以还有一个标签,是因为当时 wolai 没有标签功能,wolai 官方推荐使用双链来代替标签。(现在我在思源笔记里把双链甚至数据库当作标签来用)

我开始更倾向于在主题笔记里使用管理链接的方式来管理主题下的所有信息和笔记了。比如每个课程笔记里,我不仅仅会记录这个课程的个人笔记,还会记录老师的信息、学分多少、往年的考试资料,还会在课程主页一些学习资料链接和重点总结,一个笔记就包含了我所有需要的内容,而不像之前的笔记方法,没有什么整理目录的意识。这种整理方式确实很大程度有助于我更好的梳理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我在使用 wolai 的那段时间,大学绩点排名从原来的十名开外,飙升到第二名,以至于后面可以顺利保研来复旦。虽然不能把功劳都归于一个笔记软件,但是用 wolai 确实很好帮助我梳理了课程笔记,对 wolai 一直都挺有好感,只可惜 wolai 的马老板没能维护好 wolai 的口碑……

不过那时的笔记还是没有区分主题笔记和概念笔记,每个课程的笔记记得很详细,还是没有考虑复用的问题,那时候也没接触什么 PARA 分类,更别说 dailynote 笔记、INKP 笔记法。

在 wolai 的笔记截图

61c806ec292074036c519a14e0acb89.jp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c1381dd69b3a4e52f77d4f99d61f4a1.jpg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6724 引用 • 111327 回帖 • 1 关注
  • OneNote
    1 引用 • 3 回帖 • 2 关注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5 关注
5 操作
Achuan-2 在 2024-05-04 18:38:20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8:25:48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7:57:27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7:56:34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7:52:43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真好看啊……感觉跟我的随心版笔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 回复
  • Achuan-2 1 赞同

    放心,现在在思源笔记的笔记也很凌乱doge

    没有以前那么爱折腾了

  • worrior

    onenote 最得我心的是可以手写,而且可以被识别并搜索。手写对一些理工笔记来说真的方便,同时也支持类 LaTeX 的公式输入。

    但 markdown 显然更丰富更方便些,除了不能手写外和过分自由的排版外就不差什么了。

推荐标签 标签

  • 京东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 B2C 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 56.3%。2014 年 5 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14 引用 • 102 回帖 • 308 关注
  • DevOps

    DevOps(Development 和 Operations 的组合词)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

    59 引用 • 25 回帖
  • golang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500 引用 • 1396 回帖 • 255 关注
  • Flutter

    Flutter 是谷歌的移动 UI 框架,可以快速在 iOS 和 Android 上构建高质量的原生用户界面。 Flutter 可以与现有的代码一起工作,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组织使用,并且 Flutter 是完全免费、开源的。

    39 引用 • 92 回帖 • 12 关注
  • Oracle

    Oracle(甲骨文)公司,全称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1989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3 年,甲骨文已超越 IBM,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107 引用 • 127 回帖 • 340 关注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8 引用 • 153 回帖
  • GitLab

    GitLab 是利用 Ruby 一个开源的版本管理系统,实现一个自托管的 Git 项目仓库,可通过 Web 界面操作公开或私有项目。

    46 引用 • 72 回帖
  • Love2D

    Love2D 是一个开源的, 跨平台的 2D 游戏引擎。使用纯 Lua 脚本来进行游戏开发。目前支持的平台有 Windows, Mac OS X, Linux, Android 和 iOS。

    14 引用 • 53 回帖 • 562 关注
  • FlowUs

    FlowUs.息流 个人及团队的新一代生产力工具。

    让复杂的信息管理更轻松、自由、充满创意。

    1 引用 • 2 关注
  • 七牛云

    七牛云是国内领先的企业级公有云服务商,致力于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场景化 PaaS 服务。围绕富媒体场景,七牛先后推出了对象存储,融合 CDN 加速,数据通用处理,内容反垃圾服务,以及直播云服务等。

    29 引用 • 230 回帖 • 124 关注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5 关注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

    119 引用 • 323 回帖
  • 又拍云

    又拍云是国内领先的 CDN 服务提供商,国家工信部认证通过的“可信云”,乌云众测平台认证的“安全云”,为移动时代的创业者提供新一代的 CDN 加速服务。

    20 引用 • 37 回帖 • 568 关注
  • 工具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2 引用 • 772 回帖
  • Mac

    Mac 是苹果公司自 1984 年起以“Macintosh”开始开发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如:iMac、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Macbook、Mac Pro 等计算机。

    167 引用 • 597 回帖
  • Sillot

    Insights(注意当前设置 master 为默认分支)

    汐洛彖夲肜矩阵(Sillot T☳Converbenk Matrix),致力于服务智慧新彖乄,具有彖乄驱动、极致优雅、开发者友好的特点。其中汐洛绞架(Sillot-Gibbet)基于自思源笔记(siyuan-note),前身是思源笔记汐洛版(更早是思源笔记汐洛分支),是智慧新录乄终端(多端融合,移动端优先)。

    主仓库地址:Hi-Windom/Sillot

    文档地址:sillot.db.sc.cn

    注意事项:

    1. ⚠️ 汐洛仍在早期开发阶段,尚不稳定
    2. ⚠️ 汐洛并非面向普通用户设计,使用前请了解风险
    3. ⚠️ 汐洛绞架基于思源笔记,开发者尽最大努力与思源笔记保持兼容,但无法实现 100% 兼容
    29 引用 • 25 回帖 • 141 关注
  • React

    React 是 Facebook 开源的一个用于构建 UI 的 JavaScript 库。

    192 引用 • 291 回帖 • 369 关注
  • RYMCU

    RYMCU 致力于打造一个即严谨又活泼、专业又不失有趣,为数百万人服务的开源嵌入式知识学习交流平台。

    4 引用 • 6 回帖 • 66 关注
  • Logseq

    Logseq 是一个隐私优先、开源的知识库工具。

    Logseq is a joyful, open-source outliner that works on top of local plain-text Markdown and Org-mode files. Use it to write, organize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keep your to-do list, and build your own digital garden.

    7 引用 • 69 回帖 • 5 关注
  • RemNote
    2 引用 • 16 回帖 • 26 关注
  • 新人

    让我们欢迎这对新人。哦,不好意思说错了,让我们欢迎这位新人!
    新手上路,请谨慎驾驶!

    52 引用 • 228 回帖
  • OpenCV
    15 引用 • 36 回帖
  • 开源中国

    开源中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传播开源的理念,推广开源项目,为 IT 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发现、使用、并交流开源技术的平台。目前开源中国社区已收录超过两万款开源软件。

    7 引用 • 86 回帖
  • ZooKeeper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 Google 的 Chubby 一个开源的实现,是 Hadoop 和 HBase 的重要组件。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

    61 引用 • 29 回帖 • 7 关注
  • Linux

    Linux 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 Unix 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 POSIX 和 Unix 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 CPU 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 Unix 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并支持 32 位和 64 位硬件。Linux 继承了 Unix 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957 引用 • 944 回帖
  • 导航

    各种网址链接、内容导航。

    45 引用 • 177 回帖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