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M 祛魅——笔记的归笔记,知识的归知识

本贴最后更新于 18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异事殊

你是否曾经和我一样被各种花里胡哨、甚嚣尘上的笔记术迷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又是否和我一样渴望能和大佬一样在自己精心打造的知识花园策马奔腾?

是时候戳破这种被知识包围的错觉/迷梦了!

从来就没有知识管理这种事,因为压根没有人能够管理知识! 除了某些人眼中的上帝!

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咬文嚼字,而是一种自知之明的谦逊。即便诉诸知识论(epistemology)的前沿研究,我们也无法从哲学家那里得到一个足够令人满意的关于“什么是知识”的回答。(当前知识论研究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即流派众多)尽管我们很难说清“什么是知识”,但至少能辨认出哪些不属于知识——你在你笔记里写下的观点、感悟、评论等等,这些通常被视为私人的信念或者态度,而与知识无关,哪怕它们通常可以表达为判断/命题,不论你是否是该领域内的专家泰斗。同时,下面两点关于知识的特性应当也是没有疑问的:

  1. 知识是立体的网状结构,而非平面的线性结构。知识通常以命题方式给出,而其中涉及诸多概念及其关系不仅是一个盘古错节的相对稳定的语义网络,也关乎知识共同体所给出的普遍解释和动态理解。显然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无法承载知识,但是可以象征性地建立“知识点”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自从 2019 年左右双链笔记兴起之后,图谱瞬间成为香饽饽。然而无论你如何安置“知识点”在图谱或者其他扁平的二进制的空间里,它始终只是知识的部分外化而已,没法呈现知识固有的纵深感与无边界感。
  2. 知识是层累的絮状结构,而且是无生命的结构。所以别扯什么知识的生长,知识花园。知识可以被累积,被推翻,但说到底还是和人的创造与发现有关,但并不是个人行为的直接产物,它需要被不断检验,以及得到共同体的承认,才有后面的传承与延续。

由此可知,我们 99.99% 的笔记行为并不会生产知识,也没法储存或者搬运知识,我们只是 “知识点”的搬运工 。你一通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知识付费输出狂割别人韭菜之时,你生产/创造知识了没有?其实你实际上只是把知识点混进了你的观点/经验技巧之中了,从而显得你私人的东西不至于过于荒诞不可信罢了。而且我们其实也可以发现,除了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之外,人类的绝大多数可靠的知识(或者真正的知识)都是免费的,因为一个文明要发展,知识显然是要尽可能普惠下去的。所以下次你即将要为知识付费时,请好好想想对方的观点/经验技巧究竟是否值得你付费。

承认我们只是 “知识点”的搬运工,可以很好地把我们从知识的虚假获得与占有以及过于崇高的使命中解放出来!从而明白我们做笔记时,真正应该做什么!现在让我大胆地谈一谈笔记之道:笔记的归笔记,知识的归知识(化用“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我们之所以如此勤奋地记笔记,只是为了 把当下需要的或者未来可能需要的“知识点”、信息、私人记录之类的储存起来,以便提升我们未来获取时的效率。我们当然绝不可能记录所有的“知识点”,但对于某个主题的多次记录和整理会使地当你下次探索这个主题有一份更为可靠的信息来源,而这才是笔记的灵魂,或者说核心使命。

上述理解实际上把笔记定位为个人的终身的备忘录而不是所谓的 PKM。因此你没必要费劲心思记住大多数“知识点”,也没必要因为遗忘而感到羞愧难当——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费劲心力记忆闪卡做渐进阅读的结果多年后终究会被遗忘,也不必感到遗憾,毕竟多数“知识点”通常只能在你人生的特定阶段起到关键作用(譬如应付考试之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多数人而言,学习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终身学习,以学习为乐呢?

你更没必要奢望会在自己无情地/呕心沥血地搬运中发现或者建立所谓“知识体系”之类的东西,因为压根就不可能有这种东西:一个人越是在一个领域钻研越深,她/他就会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除了累积了太多素材之外,对这个领域更深处依旧一无所知。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应付普罗大众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不要迷信笔记能促进你的思考,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组织,因为它们归根到底就只是素材而已,就像有些菜还在菜市场,而你已经烹饪好上桌了马上到嘴边了,但这并不会提升你的美食品鉴水平。笔记之于思考的助益大概仅仅是:解数学题时整洁的书写要比零落的书写更不容易犯错。思考力这种东西是需要额外训练的,不是你从笔记里想出来的。


我就不班门弄斧介绍“笔记术”了,但凡把我上述谬论听进去了的人,做笔记大抵是不需人教的。想想我们早年上学时,真的有所谓公认的更好的笔记一说吗?尖子生总不是因为善于做笔记而名列前茅的吧?😄

1 操作
gwures 在 2024-10-16 21:33:03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Floria233

    笔记从来就不等于知识,顶多是知识的备忘录啊。

    1. 笔记辅助记忆。笔记的意义是尽可能呈现思维的流动过程,图谱也只是其中一种辅助方式,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仅凭笔记并不能完全呈现,而笔记相较大脑记忆,则是一种相对可靠的储存体。

    2. 笔记辅助思维。研究“笔记术”的意义,与其说是掌握知识,不如说是“辅助思维”“辅助大脑来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根据思维层级的高低,其所呈现出来的笔记水平也有高低,那么反向过来,通过不断提升修炼自己的笔记术,这个过程也在强迫大脑进行更高维度的思考,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3. 笔记应用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作用。入门者的笔记更多是收集资料,中级者的笔记或许在整合凝练,高级者的笔记要么是纵向深入研究要么是横向联动创新,任何知识的获得与掌握与发展,不都得按部就班遵循这三个步骤吗?

    4. so,综上,我支持题主的观点,不过想要修正的一点是,“pkm”是一项很综合的活动,收集笔记只是最初最原始的步骤,而后续即便只是“整理笔记”,知识也就开始萌芽,只是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每个人的思考程度不同,最后每个人的学习成果也不同。
      换成白话说,整理笔记你也得分分类吧,这不就是开始“学习”了吗?只是沉迷于 pkm 最初的一两步简单步骤,当然也就不能指望有多大收获。

      笔记乃是思维的一种具象,其本质不是“笔记越多”,“知识越多”,而是“思考越多,所能产生的知识越多。“
      只不过,并不一定就只能靠“笔记”来产生思考。

    5. 这世上并非所有努力都有回报,而学习是少数遵循“等价定律”这种黄金法则的事物。有投入就一定有回报,不过——

      • 未必是你想要的回报——即便是那错误的思考,也能制造出知识,哪怕那是错误的知识
      • 未必是你能察觉的回报——触类旁通这个词,大概就是最好的描述。
      • 未必是现在就能得到的回报——所以才要有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衡量标准啊

    so,光靠笔记当然是不行的,古话说“绝知此事要躬行”。

  • 沉迷笔记术很容易陷入记了等于懂了的误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子笔记效果还不如传统手写笔记,因为手写笔记至少还抄了一遍,而电子笔记复制粘贴即可。笔记只有过了脑子,输出了,才算懂了。

推荐标签 标签

  • Sandbox

    如果帖子标签含有 Sandbox ,则该帖子会被视为“测试帖”,主要用于测试社区功能,排查 bug 等,该标签下内容不定期进行清理。

    432 引用 • 1250 回帖 • 597 关注
  • iOS

    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最早于 2007 年 1 月 9 日的 Macworld 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iOS 与苹果的 Mac OS X 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

    88 引用 • 139 回帖 • 1 关注
  • WiFiDog

    WiFiDog 是一套开源的无线热点认证管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位置相关的内容递送;用户认证和授权;集中式网络监控。

    1 引用 • 7 回帖 • 608 关注
  • 浅吟主题

    Jeffrey Chen 制作的思源笔记主题,项目仓库:https://github.com/TCOTC/Whisper

    1 引用 • 28 回帖
  • 新人

    让我们欢迎这对新人。哦,不好意思说错了,让我们欢迎这位新人!
    新手上路,请谨慎驾驶!

    52 引用 • 228 回帖
  • JSON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类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52 引用 • 190 回帖
  • Python

    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电脑编程语言,具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成熟且稳定。它包含了一组完善而且容易理解的标准库,能够轻松完成很多常见的任务。它的语法简捷和清晰,尽量使用无异义的英语单词,与其它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大括号不一样,它使用缩进来定义语句块。

    556 引用 • 675 回帖
  •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基于 Lucene 的搜索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 RESTful 接口。Elasticsearch 是用 Java 开发的,并作为 Apache 许可条款下的开放源码发布,是当前流行的企业级搜索引擎。设计用于云计算中,能够达到实时搜索,稳定,可靠,快速,安装使用方便。

    117 引用 • 99 回帖 • 209 关注
  • Unity

    Unity 是由 Unity Technologies 开发的一个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诸如 2D、3D 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

    25 引用 • 7 回帖 • 133 关注
  • 大疆创新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 DJI),成立于 2006 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引用 • 14 回帖
  • Electron

    Electron 基于 Chromium 和 Node.js,让你可以使用 HTML、CSS 和 JavaScript 构建应用。它是一个由 GitHub 及众多贡献者组成的活跃社区共同维护的开源项目,兼容 Mac、Windows 和 Linux,它构建的应用可在这三个操作系统上面运行。

    15 引用 • 136 回帖
  • FFmpeg

    FFmpeg 是一套可以用来记录、转换数字音频、视频,并能将其转化为流的开源计算机程序。

    23 引用 • 32 回帖 • 1 关注
  • Spring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于 2003 年兴起的一个轻量级的 Java 开发框架,由 Rod Johnson 在其著作《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and Design》中阐述的部分理念和原型衍生而来。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使用者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 Java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

    948 引用 • 1460 回帖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724 关注
  • 倾城之链
    23 引用 • 66 回帖 • 163 关注
  • FlowUs

    FlowUs.息流 个人及团队的新一代生产力工具。

    让复杂的信息管理更轻松、自由、充满创意。

    1 引用 • 1 关注
  • 架构

    我们平时所说的“架构”主要是指软件架构,这是有关软件整体结构与组件的抽象描述,用于指导软件系统各个方面的设计。另外还有“业务架构”、“网络架构”、“硬件架构”等细分领域。

    143 引用 • 442 回帖
  •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TLS 与 SSL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70 引用 • 193 回帖 • 413 关注
  • OnlyOffice
    4 引用 • 21 关注
  • 运维

    互联网运维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以稳定、安全、高效为三个基本点,确保公司的互联网业务能够 7×24 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51 引用 • 257 回帖 • 1 关注
  • ReactiveX

    ReactiveX 是一个专注于异步编程与控制可观察数据(或者事件)流的 API。它组合了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和函数式编程的优秀思想。

    1 引用 • 2 回帖 • 180 关注
  • JetBrains

    JetBrains 是一家捷克的软件开发公司,该公司位于捷克的布拉格,并在俄国的圣彼得堡及美国麻州波士顿都设有办公室,该公司最为人所熟知的产品是 Java 编程语言开发撰写时所用的集成开发环境:IntelliJ IDEA

    18 引用 • 54 回帖 • 1 关注
  • 招聘

    哪里都缺人,哪里都不缺人。

    189 引用 • 1057 回帖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690 关注
  • Ubuntu

    Ubuntu(友帮拓、优般图、乌班图)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 Linux 操作系统,其名称来自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是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类似华人社会的“仁爱”思想。Ubuntu 的目标在于为一般用户提供一个最新的、同时又相当稳定的主要由自由软件构建而成的操作系统。

    127 引用 • 169 回帖 • 1 关注
  •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 18 人,于 1999 年在中国杭州创立,他们相信互联网能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小企业通过创新与科技扩展业务,并在参与国内或全球市场竞争时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43 引用 • 221 回帖 • 71 关注
  •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款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 Solidity,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 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知识产权等等。

    34 引用 • 367 回帖 • 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