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M 祛魅——笔记的归笔记,知识的归知识

本贴最后更新于 18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异事殊

你是否曾经和我一样被各种花里胡哨、甚嚣尘上的笔记术迷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又是否和我一样渴望能和大佬一样在自己精心打造的知识花园策马奔腾?

是时候戳破这种被知识包围的错觉/迷梦了!

从来就没有知识管理这种事,因为压根没有人能够管理知识! 除了某些人眼中的上帝!

这绝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咬文嚼字,而是一种自知之明的谦逊。即便诉诸知识论(epistemology)的前沿研究,我们也无法从哲学家那里得到一个足够令人满意的关于“什么是知识”的回答。(当前知识论研究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即流派众多)尽管我们很难说清“什么是知识”,但至少能辨认出哪些不属于知识——你在你笔记里写下的观点、感悟、评论等等,这些通常被视为私人的信念或者态度,而与知识无关,哪怕它们通常可以表达为判断/命题,不论你是否是该领域内的专家泰斗。同时,下面两点关于知识的特性应当也是没有疑问的:

  1. 知识是立体的网状结构,而非平面的线性结构。知识通常以命题方式给出,而其中涉及诸多概念及其关系不仅是一个盘古错节的相对稳定的语义网络,也关乎知识共同体所给出的普遍解释和动态理解。显然现有的计算机技术无法承载知识,但是可以象征性地建立“知识点”的联系。这就是为什么自从 2019 年左右双链笔记兴起之后,图谱瞬间成为香饽饽。然而无论你如何安置“知识点”在图谱或者其他扁平的二进制的空间里,它始终只是知识的部分外化而已,没法呈现知识固有的纵深感与无边界感。
  2. 知识是层累的絮状结构,而且是无生命的结构。所以别扯什么知识的生长,知识花园。知识可以被累积,被推翻,但说到底还是和人的创造与发现有关,但并不是个人行为的直接产物,它需要被不断检验,以及得到共同体的承认,才有后面的传承与延续。

由此可知,我们 99.99% 的笔记行为并不会生产知识,也没法储存或者搬运知识,我们只是 “知识点”的搬运工 。你一通乾坤大挪移,凌波微步,知识付费输出狂割别人韭菜之时,你生产/创造知识了没有?其实你实际上只是把知识点混进了你的观点/经验技巧之中了,从而显得你私人的东西不至于过于荒诞不可信罢了。而且我们其实也可以发现,除了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之外,人类的绝大多数可靠的知识(或者真正的知识)都是免费的,因为一个文明要发展,知识显然是要尽可能普惠下去的。所以下次你即将要为知识付费时,请好好想想对方的观点/经验技巧究竟是否值得你付费。

承认我们只是 “知识点”的搬运工,可以很好地把我们从知识的虚假获得与占有以及过于崇高的使命中解放出来!从而明白我们做笔记时,真正应该做什么!现在让我大胆地谈一谈笔记之道:笔记的归笔记,知识的归知识(化用“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我们之所以如此勤奋地记笔记,只是为了 把当下需要的或者未来可能需要的“知识点”、信息、私人记录之类的储存起来,以便提升我们未来获取时的效率。我们当然绝不可能记录所有的“知识点”,但对于某个主题的多次记录和整理会使地当你下次探索这个主题有一份更为可靠的信息来源,而这才是笔记的灵魂,或者说核心使命。

上述理解实际上把笔记定位为个人的终身的备忘录而不是所谓的 PKM。因此你没必要费劲心思记住大多数“知识点”,也没必要因为遗忘而感到羞愧难当——因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费劲心力记忆闪卡做渐进阅读的结果多年后终究会被遗忘,也不必感到遗憾,毕竟多数“知识点”通常只能在你人生的特定阶段起到关键作用(譬如应付考试之类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对多数人而言,学习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终身学习,以学习为乐呢?

你更没必要奢望会在自己无情地/呕心沥血地搬运中发现或者建立所谓“知识体系”之类的东西,因为压根就不可能有这种东西:一个人越是在一个领域钻研越深,她/他就会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除了累积了太多素材之外,对这个领域更深处依旧一无所知。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应付普罗大众是没有问题的。

最后,不要迷信笔记能促进你的思考,无论你以怎样的方式组织,因为它们归根到底就只是素材而已,就像有些菜还在菜市场,而你已经烹饪好上桌了马上到嘴边了,但这并不会提升你的美食品鉴水平。笔记之于思考的助益大概仅仅是:解数学题时整洁的书写要比零落的书写更不容易犯错。思考力这种东西是需要额外训练的,不是你从笔记里想出来的。


我就不班门弄斧介绍“笔记术”了,但凡把我上述谬论听进去了的人,做笔记大抵是不需人教的。想想我们早年上学时,真的有所谓公认的更好的笔记一说吗?尖子生总不是因为善于做笔记而名列前茅的吧?😄

1 操作
gwures 在 2024-10-16 21:33:03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Floria233

    笔记从来就不等于知识,顶多是知识的备忘录啊。

    1. 笔记辅助记忆。笔记的意义是尽可能呈现思维的流动过程,图谱也只是其中一种辅助方式,思维活动的复杂性仅凭笔记并不能完全呈现,而笔记相较大脑记忆,则是一种相对可靠的储存体。

    2. 笔记辅助思维。研究“笔记术”的意义,与其说是掌握知识,不如说是“辅助思维”“辅助大脑来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根据思维层级的高低,其所呈现出来的笔记水平也有高低,那么反向过来,通过不断提升修炼自己的笔记术,这个过程也在强迫大脑进行更高维度的思考,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3. 笔记应用于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作用。入门者的笔记更多是收集资料,中级者的笔记或许在整合凝练,高级者的笔记要么是纵向深入研究要么是横向联动创新,任何知识的获得与掌握与发展,不都得按部就班遵循这三个步骤吗?

    4. so,综上,我支持题主的观点,不过想要修正的一点是,“pkm”是一项很综合的活动,收集笔记只是最初最原始的步骤,而后续即便只是“整理笔记”,知识也就开始萌芽,只是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同,每个人的思考程度不同,最后每个人的学习成果也不同。
      换成白话说,整理笔记你也得分分类吧,这不就是开始“学习”了吗?只是沉迷于 pkm 最初的一两步简单步骤,当然也就不能指望有多大收获。

      笔记乃是思维的一种具象,其本质不是“笔记越多”,“知识越多”,而是“思考越多,所能产生的知识越多。“
      只不过,并不一定就只能靠“笔记”来产生思考。

    5. 这世上并非所有努力都有回报,而学习是少数遵循“等价定律”这种黄金法则的事物。有投入就一定有回报,不过——

      • 未必是你想要的回报——即便是那错误的思考,也能制造出知识,哪怕那是错误的知识
      • 未必是你能察觉的回报——触类旁通这个词,大概就是最好的描述。
      • 未必是现在就能得到的回报——所以才要有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衡量标准啊

    so,光靠笔记当然是不行的,古话说“绝知此事要躬行”。

  • 沉迷笔记术很容易陷入记了等于懂了的误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电子笔记效果还不如传统手写笔记,因为手写笔记至少还抄了一遍,而电子笔记复制粘贴即可。笔记只有过了脑子,输出了,才算懂了。

推荐标签 标签

  • TextBundle

    TextBundle 文件格式旨在应用程序之间交换 Markdown 或 Fountain 之类的纯文本文件时,提供更无缝的用户体验。

    1 引用 • 2 回帖 • 81 关注
  • Sandbox

    如果帖子标签含有 Sandbox ,则该帖子会被视为“测试帖”,主要用于测试社区功能,排查 bug 等,该标签下内容不定期进行清理。

    432 引用 • 1250 回帖 • 597 关注
  • golang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498 引用 • 1395 回帖 • 249 关注
  • 大疆创新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简称 DJI),成立于 2006 年,是全球领先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客户遍布全球 100 多个国家。通过持续的创新,大疆致力于为无人机工业、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性能最强、体验最佳的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

    2 引用 • 14 回帖 • 1 关注
  • LeetCode

    LeetCode(力扣)是一个全球极客挚爱的高质量技术成长平台,想要学习和提升专业能力从这里开始,充足技术干货等你来啃,轻松拿下 Dream Offer!

    209 引用 • 72 回帖 • 3 关注
  • DNSPod

    DNSPod 建立于 2006 年 3 月份,是一款免费智能 DNS 产品。 DNSPod 可以为同时有电信、网通、教育网服务器的网站提供智能的解析,让电信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网通的用户访问网通的服务器,教育网的用户访问教育网的服务器,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

    6 引用 • 26 回帖 • 532 关注
  • JavaScript

    JavaScript 一种动态类型、弱类型、基于原型的直译式脚本语言,内置支持类型。它的解释器被称为 JavaScript 引擎,为浏览器的一部分,广泛用于客户端的脚本语言,最早是在 HTML 网页上使用,用来给 HTML 网页增加动态功能。

    730 引用 • 1280 回帖 • 4 关注
  • Oracle

    Oracle(甲骨文)公司,全称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1989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3 年,甲骨文已超越 IBM,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107 引用 • 127 回帖 • 341 关注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6 关注
  • 锤子科技

    锤子科技(Smartisan)成立于 2012 年 5 月,是一家制造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公司,公司的使命是用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户体验一流的数码消费类产品(智能手机为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4 引用 • 31 回帖 • 8 关注
  • TensorFlow

    TensorFlow 是一个采用数据流图(data flow graphs),用于数值计算的开源软件库。节点(Nodes)在图中表示数学操作,图中的线(edges)则表示在节点间相互联系的多维数据数组,即张量(tensor)。

    20 引用 • 19 回帖 • 3 关注
  • LaTeX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12 引用 • 54 回帖 • 8 关注
  • 外包

    有空闲时间是接外包好呢还是学习好呢?

    26 引用 • 233 回帖 • 3 关注
  • OkHttp

    OkHttp 是一款 HTTP & HTTP/2 客户端库,专为 Android 和 Java 应用打造。

    16 引用 • 6 回帖 • 85 关注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gRpc
    11 引用 • 9 回帖 • 93 关注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2 引用 • 752 回帖 • 1 关注
  • SMTP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SMTP 协议属于 TCP/IP 协议簇,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4 引用 • 18 回帖 • 635 关注
  • SQLite

    SQLite 是一个进程内的库,实现了自给自足的、无服务器的、零配置的、事务性的 SQL 数据库引擎。SQLite 是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引擎。

    5 引用 • 7 回帖
  • 酷鸟浏览器

    安全 · 稳定 · 快速
    为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跨境浏览器

    3 引用 • 59 回帖 • 46 关注
  • 学习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 习近平

    173 引用 • 518 回帖
  • 996
    13 引用 • 200 回帖 • 2 关注
  • 创业

    你比 99% 的人都优秀么?

    82 引用 • 1395 回帖 • 2 关注
  • Q&A

    提问之前请先看《提问的智慧》,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有价值。

    9642 引用 • 43840 回帖 • 95 关注
  • ZeroNet

    ZeroNet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加密技术和 BT 网络技术的去中心化的、开放开源的网络和交流系统。

    1 引用 • 21 回帖 • 648 关注
  • Sym

    Sym 是一款用 Java 实现的现代化社区(论坛/BBS/社交网络/博客)系统平台。

    下一代的社区系统,为未来而构建

    524 引用 • 4601 回帖 • 704 关注
  • Redis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从 2010 年 3 月 15 日起,Redis 的开发工作由 VMware 主持。从 2013 年 5 月开始,Redis 的开发由 Pivotal 赞助。

    286 引用 • 248 回帖 • 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