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时代下的笔记神话

窃以为双链笔记工具盛行的当下,有两大笔记神话甚嚣尘上:(1)笔记工具是(或者应当是)知识管理工具。(2)无压神话——对比非双链的传统笔记工具,双链笔记具有前期快速记录,后期无压整理的显著优势。关于(1),我在 PKM 祛魅——笔记的归笔记,知识的归知识一文中已经驳斥过了,核心主张是知识管理这一宏大愿望暂时技术上无法实现,因此笔记工具只能作为个人终生的备忘录或者说相对可靠的信息来源。从这种对笔记工具的价值重估(将笔记与知识解耦)出发,这种谦逊的态度将有助我们进一步解构(2)无压神话。

双向链接时代的快速无压记录一文堪称中文双链笔记圈的无压神话圣经,远的不说,在本社区思源优选就有不少实践经验贴。倘若(2)是对双向链接时代的快速无压记录一文的正确解读,不至于稻草人谬误的话,那么反驳起来其实并不困难。

快在何处?

原文关于前期对比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对比,原因在于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wps 之类的工具中,新建笔记时和双链的 dailynote 流其实差不多,你只要新建笔记,只管输入文字,文档标题你甚至可以不写(默认截取部分文字作为标题),然后保存退出即可,压根没有所谓 typora 这种折腾。更有趣的是下面这种说法:

就算不说这些单文件编辑器,传统笔记软件也做不好快速无压记录。先不说更困难的「无压」,它们连「快速」都做不到,特别是在为某个主题追加内容的时候。想为某个文档追加一点内容,竟然需要先把它搜出来、跳转过去、滚动到底部、写完再跳转回来,现在这套操作怎么看怎么难受。笔记的核心首先是记,有了素材才能谈整理,如果长期积累一些不方便的小操作,对记录积极性是一种伤害。

然而这只是对传统笔记的过度反应。我们来看一看追加内容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传统笔记工具而言,你确实需要找到原文档在底部进行添加,这个过程表面上看确实比较麻烦,但是我们看看你在双链添加时又做了什么——你很可能在 day note 里面使用双链加下级节点的方式表达。但是请注意这种方式下,你所链接的主题文档与你追加的内容并不在同一个页面,换言之,对于追加内容这个操作而言,传统笔记的麻烦实际上相当于把双链的简单链接进行了初步整理。也就是说这个追加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快速记录,承担了部分后期整理的功能。但是对于双链而言就只是快速记录,压根没整理,所以快。

反观传统文件夹式笔记,一般都需要在记录的同时考虑怎么整理,而且不成熟的整理方式在未来依然需要二次调整,所以它的心智负担大约是

这完全是对传统工具的一种误读。对于传统工具而言,没有人要求你记录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整理,你实际上可以完全写完一个笔记扔在那里就走人。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在同一个笔记本里面新建若干条笔记,甚至就在上次写的笔记里继续补充无关的信息,等哪天闲下来的时候,再考虑把这些笔记移动到某个对应的笔记本里。在传统工具里,谁告诉你写完一条笔记,你必须考虑马上打上标签以及放在某个特定文件夹里?

由此不难看出,双链之所以能比传统笔记快,在于我们压根就没有放在快速记录这个需求上进行同等对比。就快速记录而言,其实一样快,在快速记录时,两种笔记工具都是将待关联的主题与新内容切割开来,即在两个个不同的页面。请注意我的措词,为了避免混淆,我把内容与其对应主题在同一个页面,能够独立导出为语义完整的文档视为完成了笔记整理。这种说法可能会令某些双链拥趸感到诧异,但是这很符合直觉,如果一篇文章充满了各种双链兔子洞,需要反复呃来回跳转,那么它的可读性会非常差。这一点我将在后文进一步强调。

哪里无压?

双链笔记后期整理毫无压力,这个说法在我看来要比前期快速记录更加离谱。我一句话就能戳穿这个骗局,倘若真的无压整理,我相信萌新就不会在学习所谓的双链笔记法时仍感觉云遮雾绕。既然毫无压力,为什么还需要有人教你后期该怎么整理呢?为什么双链的教程就比传统笔记的教程复杂呢?

事实上,从这些双链笔记践行者发布的心得体会、教程,不难看出这后期整理压力可是大得多,不然如何解释他们写的文章教程可读性通常都比较差,总不可能是人的能力问题吧?考虑到这个现象相对普遍,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双链这种形式本身的问题——尾大不掉

你通过双链累积了一大堆同一个主题的素材,在整理时哪些需要移入正文,如何取舍,我相信这对于很多老手而言都挺难抉择的,更不必提人为区分某种双链该起什么作用,捣鼓一大堆分类系统。通常你越是执着于双链的作用,越是整理时难以取舍。另外一方面,双链的语境对于作者而言是透明的,对于读者而言却是不透明的。这会使得你倾向于高估你文章的可读性。

我们来看看传统笔记又是如何整理的,你通常只需要将某个文档放进某个笔记本或者打上标签就可以了,甚至说这个操作都可以不做,即完全不整理。请注意为了进行后期整理上的同等比较,传统笔记在快速记录时,完全没有考虑标签或者文件夹。打个比方,未经整理的传统笔记,就像散落的纸片,但未经整理的双链笔记,却像带有污渍的散落的纸片,每一片都有残留的无关信息——一篇 dailynote 通常还写了别东西,不止一个主题,打印出来或者发给别人时该有多么抓狂。

可是传统笔记整理时,通常一篇笔记只会放入一个笔记本,不好分类,标签也容易重复不好找?我不认为双链笔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不然何必要人为搞 moc,大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至于双链笔记鼓吹的颗粒度,一图胜千言:

image.png

  • 思源笔记的颗粒度是内容块级别,足够细,但是你笔记一多,哪怕索引时前方有内容快标识(你可以判断关键字出现在标题、列表之类的),你也比较难仅仅通过关键字就快速链接到你想要的内容。这实际上暴露双链笔记的通病:滥用双链的结果就只是大号标签,提供了传送门,附送图谱奖励。

双链何去何从?

恕我直言,笔记的双链功能能不用就不用,因为它压根不可能给你带来预期的价值。文档(或者更细一点,在思源里,内容块)之间的关联取决于自身表达的语义关联,这种关联先于你人为进行双链,并且是你双链的前提,但是双链的结果只是开启了传送门,和能在图谱里点来点去,并没有生产任何实质的东西。反复跳转反而发散了注意力焦点,得不偿失。至于过度使用双链带来的整理负担,见仁见智,我倾向于认为毫无必要。

但在如下情形,我十分鼓励使用双链,甚至认为这才是双链的唯一正确用法——学术式的引用:我在写作时想起之前一篇文章的观点,此处加以引用,那么我将链接到该文章的对应段落,并将锚文本修成符合当前语境的文字。也就是说,我引用它,一是为了严谨,二是为了注明出处。

使用双链的其他可取情形——当我被迫不得不使用双链时,我认为是可取的:譬如正文有个术语我有一大堆解释要补充,以至于使用脚注反倒不美。dailynote 有些紧要的东西我怕忘记,故把双链单纯用作标签,以便后期迅速找到。

结合我此前写的思源文档树设置,我大抵推崇的所谓笔记"法”如下,这适用于几乎双链的笔记工具。

核心原则:我记笔记不是为了知识管理,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某一刻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我以我喜欢、我乐意的方式结构化我需要的信息,无需他人置喙。F**K KOL.

下面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参考:

我的所有笔记只有两类,一类是日记,另一类是非日记。日记,主要记录关于我的一切,琐碎的日常。对于那些我可能希望下次再次关注的日常,使用双链,单纯用作标签,关联到另一个笔记本,比如 Emotion。我决不会在日记里使用双链传递我需要持续维护的主题。除了日记以外,其他笔记一律在非日记的随便某个笔记本直接新建笔记,写完就撤。用什么标签,放在哪个文件夹/笔记本?我要建几个笔记本?怎么分类?PARA?你在教我做事,怕不是就是想搞知识付费课程割我韭菜?统统见鬼去吧,看我心情,等我哪天想整理时,再处理。谁告诉你,一堆笔记里出现几篇不合群的就非要移出到另一个地方,眼不见为净?我没有强迫症,因为我知道,对于那些我需要反复维护的主题,无论放在哪儿我都能轻易找到,而那些我几乎可以不管不顾的材料,随便放哪儿都行。噢,对了,我还爱死剪藏了,松鼠囤积症晚期,你咬我啊。


不要问某某笔记工具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对于大多数工具,你 99% 的使用时间很可能用了不到 1% 的功能,费尽心力钻研剩下 99% 的功能不是必需的。盲目跟风追求高大全实不可取。

它不支持白板?你平时都不用白板?何必在乎它现在或者将来支不支持呢?界面布局你不喜欢?那就直接放弃好了,请相信自己的直觉,没必要强迫自己去适应。君子善假于物也,讲的是物为我所用,而不是为物所役使。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2573 引用 • 90574 回帖 • 3 关注
  • 知识管理
    41 引用 • 347 回帖 • 4 关注
1 操作
gwures 在 2024-10-29 19:16:26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双链是一种粗加工,理应让 AI 来做。

    2 回复
  • gwures 1 赞同

    我这边建议你还是用目前国外第一梯队大模型总结文章试试,多试几次,反复对比。然后你会明白,以 AI 当前的能力,确实能做你之前帖子设想的某些事,但是效果差强人意,早晚气死。

  • CongSec 1 赞同

    用 AI 来做,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你的论文被别人发表了trollface

  • YHXK

    我用笔记软件就单纯为了可以统合管理大量文档,用 WPS 打开太低效了。之前用幕布要联网才有数据而且形式太单调。后来发现 ob 思源倒是个惊喜,可惜目前表格功能太一般了,不然可以完全不用 wps 了

    1 回复
  • 不是因为有双链所以无压,而是因为记录时可以随便放所以无压,因为少整理不整理所以无压,因为要用的时候能找到内容能快速从原处排版到正文所以无压。正链反链和细粒度都在鼓励将注意力聚焦于当下、聚焦于局部,因为注意力的容量小了所以才无压。记录时不求整理,整理时不求圆满,要用时能够找到,这样就够了其他的都是浮云。当然双链本身确实被神话过多了,说到底「正链用锚文本代表内容本体,反链提供引用的汇总」,链接本身不存在语义逻辑,不能指望双链搭建的关联网络成为真正的知识网络,想让这个偏底层性的语法实现各种高级功能自然就需要手动设计复杂的使用方法了,这显然就会与无压狠狠地冲突。

    1 回复
  • gwures

    记录时随便放这一点对于传统笔记而言也是适用的,那篇圣经说无法无痛记录绝对是扯犊子。就后期整理而言,传统笔记只需要打标签或者移动到特定笔记本,这个操作很难说会比将正链内容移入正文更麻烦,很多双链狂热信徒还爱搞渐进式写作,导致节点更加发散化、碎片化,加大了移入时的取舍难度(即部分思考过程是过时了的)。

    用双链没问题,但为了整理,刻意用双链反复跳转绝对要出大问题,纯纯给自己找罪受。

  • gwures

    思源目前支持添加 xlsx 等 Excel 文件作为附件吗?有没有这种玩法?

    1 回复
  • YHXK

    可以啊,比如 xlsx 拖进去就行了,点击是用 wps 打开

  • 我先提供两个链接(但不发表对这篇帖子看法),也请各位看看,这两个链接有类似的效果,但不是同一个软件哈,xanadu 可以点击侧面的 minimap 看看

    Project Xanadu®

    【【碎片】Roam Azlen Style: "parallel pages, visibly connected"】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7Y4y1h7u8

    1 回复
  • ONIONLYONE 1 1 评论

    佬,你怎么老是能发现这些很小众很特别的软件或网站。

    早期的了解收集哈哈
    ACai
  • daily note 的优势在于长期的,碎片化的积累,用于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形成一个主题笔记的框架,是自下而上的。你的主题笔记成体系了,自然可以直接找到该文档进行补充。

    daily note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你只用在 daily note 的页面上记录,除了链接到对应文档外你只需要记录内容即可,大大提升效率。比如,我有两条笔记,应该分别放在 A 文档和 B 文档,如果是 daily note,你只需要在 daily note 中记录笔记,分别打上 A 文档和 B 文档的双链即可。但按传统的笔记方法,你得打开 A 文档,记录笔记 1,再打开 B 文档,记录笔记 2。流畅度和专注度是不一样的。另外再谈谈整理的过程,前面所述的传统笔记中笔记是记录在对应文档的某个地方(例如文档的最后),而 daily note 是在反链面板中。对于整理而言,我认为两个窗口的内容交互是要好于单个页面的剪切粘贴的。

    daily note 还有个优势,就是和写日记提升写作水平这个说法一样,倒逼你记录点东西,反思下今日的收获。也许你记录的东西最后不一定会形成最终的笔记,但做总比不做好。

    我个人认为,接受将记录和整理分开的这个笔记流程是使用 daily note 的前提,如果你记录的笔记是类似传统的学习笔记那样,已经明确知道怎么进行整理,有时间进行整理,你完全可以不使用 daily note 流程。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你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不同的记录方式。

    1 回复
  • 我当初选思源就是因为双链,结果用到现在,我的思源基本就是个树形笔记 😂

    但就算作为树形笔记软件,思源依然难寻替品,这才是我还在用思源的原因。

    2 回复
  • gwures 1 赞同

    这个其实很自然,双链用久了会累。到头来还是传统文档流为主,dailynote 为辅。因为你再怎么用双链归根到底还是得用文档输出,你分享给别人或者打印的时候总是要把这些链接剔除。

  • Achuan-2 1 赞同

    思源笔记做树形笔记,最难受的是移动大量文档需要更新索引,用的不顺手

  • Achuan-2 1 赞同

    我现在其实不太喜欢用 dailynote 临时记东西,因为找的时候得一个个 dailynote 找,我还是喜欢基于文档的搜索,我用文档记录的笔记基本能直接 ctrl➕p 搜索到,但放在 dailynote 的笔记真的不好找,太多干扰了

    我也不太喜欢在列表写笔记,整理思路用列表,但是写一些长东西,图文交叉,用列表太难受了。

    但凡重要的工作学习笔记、长一点的笔记,我更喜欢直接点击页签的新建文档(我设置了新建文档统一按月存放在一个文件夹,块引新建文档也是放在这个路径),然后就直接在新文档记、新建块引文档记,这对我来说,是更无压,更顺手的笔记方式,也不需要考虑这个文档我要放在哪里,一般就统一默认放在按月存放的路径里,有需要,再放到对应的主题 moc 里或者它自己成为一个主题 moc。我现在真的可以很轻松的随手快速新建文档,这种感觉真的挺爽的。

    我用 dailynote 更多的作用就是当日记,记录自己今天学了什么,丢今天记的笔记链接,以及放一些不重要的 inbox 笔记。

    最近听说了防弹笔记法这个笔记法,和 PARA 很像,但更聚焦于任务为导向做笔记,我觉得非常符合目前我对笔记管理的想法,应该管理任务,而不是管理资料、管理知识,应该记任务笔记,而不是单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对于管理任务而言,笔记不应该按学科分类,根据时间等逻辑管理,因为对于任务而言,这些信息依然零散在各处,你做事的时候依然要一个个找,对于任务笔记而言,这些信息就应该都放在一个地方,一个任务一个笔记。所以 dailynote 不适合做任务管理,我是真的试过,非常不合适。用 dailynote 的小伙伴需要注意,真的不要什么都用 dailynote 传递

    1 回复
    2 操作
    Achuan-2 在 2024-10-30 18:03:54 更新了该回帖
    Achuan-2 在 2024-10-30 17:36:27 更新了该回帖
  • 我的记录方式是 dailynote,主要原因是:

    1、可以大大减少文档的数量,每天 1 个文档,一年不超过 365 个。

    2、记录很方便,不用每次新建一个文档,特别是记录的内容很少时。

    但是,为了解决 dailynote 记录太分散的问题,我的方案是:没有人规定当天的东西只能记录在当天的 dailynote 中,所以如果一条记录是与之前的一条记录相关的,我就 Ctrl+P 找到之前的那条记录,然后把新的记录放在原记录下面,新的记录带上新的时间就行了。

    所以,我的 dailynote 页面是由若干个列表块组成的,每个列表块相当于一个“小文档”;每个列表块中的子块,日期与所在 dailynote 页面不一样的就带上时间戳——这个时间戳会出现在这一个子块真实日期的反链/提及中。大致上是这样:

    image.png

    1 回复
  • ONIONLYONE 1 1 赞同 1 评论

    巧了大佬,我刚刚把你分享的视频看完了。我感觉防弹笔记法和传统的学习笔记还是不太一样的,一个是以问题,目标,任务为导向,一个是以记忆为导向。适用的人群不太一样。对于职场人士,以目标为导向,我很赞同使用 PARA 或防弹笔记。对于学生群体,很难说把学习过程进行任务式的拆解,而且知识点还是需要形成网络,要进行连接比较好。但这两个笔记法的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不是很需要 daily note 这个方法。

    我自己也很久没有使用 daily note 了,主要还是应用场景比较受限,只有陌生的领域,不需要记录和整理同时进行时使用 daily note 才比较方便。但实际上将记录和整理分开和许多人的笔记流程是矛盾的。我个人认为还是与笔记的形成方式有关。对于子弹笔记法和学习笔记,本身就有任务线和知识框架,体系是完整的,做笔记只是往骨头里面填肉,daily note 的记录和整理分开就会显得很繁琐。但对于一些创作者用于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在初步接触一些领域(例如了解新型的笔记工作流),内容不够形成体系无法进行整理的情况,daily note 还是有他的优势的。

    任务和课本知识是可以分解的,而个人的知识体系或某个陌生领域的笔记体系搭建是要生长的。不同的笔记场景适用不同的笔记方法

    总的来说,如果你要自下而上碎片化形成笔记,daily note 比较高效且能帮助你随时回顾时间线,知道自己以前的想法是怎样的,这个想法为什么不对。而如果你本身就是聚焦到一个任务,知道每一步要做什么,笔记只是用于完善它,那么记录和整理同时进行才是最高效的方法。

    1 回复
    想在链滴看到对双链中肯的评价,真是不容易
    Wetoria
  • Achuan-2 1 2 赞同

    我个人的观点是学习也是要以任务为导向学习的

    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任务是考试考高分,需要把自己薄弱的题型专门进行学习提升,需要整理考试题型,对每个题型整理出解题方法和窍门,从而让自己能考试考高分

    大学生研究生,除了考试之外,还有比赛竞赛和科创活动写论文,这些也可以用任务为导向的方式去攻破

    知识形成网络,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己考试考高分,竞赛拿高名次,论文能按时写完,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功利的讲,很多时候,你对知识不一定要钻牛角尖,只要做出成果,你就胜利了。搭建一个很好看的知识网络是很棒,但对个人的重要程度有多大呢。

    以我的大学同学举例,有几个女同学,其实她们的专业能力并不拔尖,但是她们很愿意参加竞赛、很会找大佬组队帮忙,她们的履历在外人看来非常的亮眼,最终都保研去了非常好的地方。而我呢,说实话就只会老实的学习,专研我感兴趣的问题,导致我的履历相比她们差很多。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会推崇以任务为导向去做事、记笔记,有目的,在做事中学习,自己学习也会更有干劲,更能坚持下去,更能做出东西来,而不是为了单纯学习而记笔记,学完了又忘了,你可以在空闲的时候进行知识漫游,探索知识宇宙,但是不要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并不那么着急和重要的学习上,这些是你的业余活动,而不是主业

    读了研究生后,越来越觉得,人还是功利点好,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踏实做好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力不够,总是想着我要先学习,学好了再做事,很多时候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错过很多自己应得的机会

    1 回复
    1 操作
    Achuan-2 在 2024-10-30 19:10:22 更新了该回帖
  • uncleda

    笔记是笔记,想法是想法。

    如果仅仅是记录别人的东西,搜索就可以了。

    但想法更多的是应用,希望自己在输出的时候用到,这个时候,双链就会起到作用。

  • ONIONLYONE 2 赞同

    很赞同,我自己使用笔记久了也会踏入完美主义陷阱,希望笔记做得尽量全,尽量完美,连格式什么的都强迫一定要统一,但事后回顾发现真的很低效,自己只是学习者,不是做教案,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在这方面。这也是我十分不推荐非内容输出用户搭建个人的知识体系或采用类似卡片笔记的方法的原因。只是由于搭建个人体系所带来的成就感过于有吸引力,所以应该有很多人会像我一样记着记着容易跑偏。

    我自己也十分认同笔记只是实现目标的工具,目标导向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十分的重要的,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当下的目标,而不是“可能会用到的未来”一定是最高效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多数使用场景都用不到 daily note 这种更适合自下而上的记录方法,这也是我认为大多数人误解 daily note 的主要原因。

    另外我也觉得防弹笔记法很好,这种轻整理重目标的笔记方式更契合我所认为的工作笔记的初衷。但我觉得学习笔记可能还是需要整理,联系,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子弹笔记法中的轻整理还是有些许不同的。学习中的任务在我的理解中也许更多的是侧重的不同,你很难做到只关注某个薄弱的知识点而不与其他知识点联系。

    看完防弹笔记法后,我觉得该方法也许可以和 daily note 进行很好的结合。过去的 daily note 其实更多的作为日记 + 笔记中转站的作用。但反过来想想我们也可以将 daily note 作为汇总每日任务的聚集地,利用块引用在 daily note 汇总任务笔记中每日的待办清单,在浮窗中进行编辑。遇上陌生的领域需要自下而上进行记录笔记的,也可以采用现在的 daily note 方法使用传递双链进行记录。将重点集中在每日的 daily note 中能避免繁琐的寻找 → 打开 → 编辑流程,实现在 daily note 一个页面中完成每日的所有任务。同时也有利于复盘回顾,养成记录的习惯。

  • 你所链接的主题文档与你追加的内容并不在同一页面

    反链面板即正文,如果是底部反链就更是无缝衔接。快就在此,无压也在此。

    我一句话就能戳穿这个骗局,倘若真的无压整理,我相信萌新就不会在学习所谓的双链笔记法时仍感觉云遮雾绕。既然毫无压力,为什么还需要有人教你后期该怎么整理呢?为什么双链的教程就比传统笔记的教程复杂呢?

    事实上,从这些双链笔记践行者发布的心得体会、教程,不难看出这后期整理压力可是大得多,不然如何解释他们写的文章教程可读性通常都比较差,总不可能是人的能力问题吧?考虑到这个现象相对普遍,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双链这种形式本身的问题——尾大不掉

    「无压整理」和「学习双链法时云里雾里」是怎么关联起来的……

    如果真要驳斥,且应该关联「学会双链法后压力不减或反而更大」,而非「双链法本身难学会」。

    拿我自己举例,各类时间管理法我 5 年前就接触了,期间纵览无数的教学文章,到头来我学会的、能用得上的只有时间分块和番茄钟(最 TM 简单的时间管理法),至于什么 OKR、GTD、柳比歇夫时间记录,坚持不下去,也没法在实践中逐步上手。这里面的失败,既有教程做的不好,也有各时间管理法学习难度大的原因。

    dailynote 双链法相比时间管理的难度也低多了,说白了就是每天日记里正常写字、加个链接而已。

    新手为什么学不会?《无压整理》好文但太长不看,缺乏有影响力的人一句话把法门诀窍传出而已。实践成功之后自然回过头用《无压整理》印证,愈发认识到其正确性,这才是正路,然则笔记发烧友毕竟少数,能支持无压整理的软件也不多,故而只在小圈子里自嗨罢了。

    可是传统笔记整理时,通常一篇笔记只会放入一个笔记本,不好分类,标签也容易重复不好找?我不认为双链笔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不然何必要人为搞 moc,大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至于双链笔记鼓吹的颗粒度,一图胜千言

    颗粒度的好处有目共睹,用「检索不便」来腹诽未免有些无厘头了,你翻找文档型笔记的时候全文搜索关键词,不也是一个个翻阅的嘛?


    [[双链]]对#标签#的改进、统一颗粒度、合并同义词、反链面板…哪一个不是帕累托改进,用法不对和功能何咎?

    引导你用 dailynote 是希望人为给出一条坦途便利新人,而不是强迫所有人只能用 dailynote。

    这篇文章有些闭门造车了,好些个问题都是传统笔记使用者踩烂的坑,希望新手不要被带偏了,还是老老实实看《无压整理》,然后亲手实践过,再发展自己的用法。

    1 回复
  • ACai 1 1 评论

    对楼主所言,我在前两个章节读出了双链无用论的感觉,但最后一个章节让我感觉楼主想说的是要有限度地使用双链,不要为了双链而双链。

    我个人不会全盘接受或是全盘否定这种看法,双链笔记并非是跳脱出传统笔记的一种独立的全新的笔记方式,正相反,双链笔记是对传统笔记类型的继承和发展,而为了方便表达双链笔记的鲜明特征,才出现了双链笔记和传统笔记的区分。不管是传统笔记还是双链笔记,都会有广为流传的使用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人会依据其自身地习惯和需求进行调整或者只采纳部分建议,也就是说,双链笔记也并没有所谓必须要遵守的食用手册,完全可以将传统笔记与双链笔记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用。

    我比较赞同楼主所说的双链是兔子洞(在某种程度上),哦对了还有松鼠囤积症晚期。但楼主所言“对于传统工具而言,没有人要求你记录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整理,”的同时却认为双链笔记有其使用圣典是否有失偏颇?

    双链显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同一内容在不同主题笔记中的重复录入、只想看某个知识点却无法直接跳转、某一内容被多少笔记使用以及(用户自己所认为的)某一类型的内容散落在各个主题的笔记中,不能很好的汇总。

    对于 dailynote 我也有一些不完全相同的看法,dailynote 本身作为碎片化内容的收集没什么问题,它既可以以日期进行浏览,也可以以主题进行浏览。

    另外,你可以不用块引用,而是直接使用嵌入块并选择以正文形式导出,这样也就没有导出后别人要跳来跳去看的顾虑了。

    看了以后想说:“我们来写 Daily Note/LifeLog 吧”
    Wetoria
  • gwures

    我不否认我的说法有些闭门造车,三年前我开始使用思源的时候就非常克制地使用双链,故而若说我的批评也比较外行,不够直接,我也认。但我相信楼下诸如 Achuan-2 等大佬的发言应该还是能说明问题的,我不否认传统笔记用户在初期接触双链的时候,践行管他什么***笔记法时,确实很可能有你所说的快速记录、无压整理,但是后期呢?越到后期你会发现双链的作用其实是边际效益递减的。换句话说,你越是了解双链,越容易发现双链其实很普通,不必神乎其技。这里或许有一个悖论,按照双链对于所谓知识流动生长的期望,链接得越多越好,但是按照双链对于无压整理的期望,链接少即是多。

    1 回复
  • OK👌 放任自流的无压(你所谓的「少即是多」)和日拱一卒的无压(你所谓的「边际递减」)反映的是用功的两种态度,或许无为而治,或许自缚条框,要有所得也在若干年后了,现下不过又一桩无头公案罢了。

  • north-night 1 1 赞同

    不同工具,双链意义不一样。

    比如 Logseq 中,双链面板在正文下方,能够自由编辑,与正文没有任何区别。 这解决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交叉内容如何管理。属于 A 笔记的内容 B,又属于 C 的范畴,如何既不破坏 A 完整性、又不产生冗余 B 的情况下,在 C 中无缝地查阅和修改 B? 而且,如果不止一个 A 和 B,而是多个 F 多个 G,如何避免笔记的混乱? 这就是双链的意义。

    下图是我收集整理的公文写作素材,既有集中归纳,写在正文里,也有平时剪辑下来的网页内容,通过打标签来收集。

    如果没有双联,这样细颗粒度的交叉引用就很难实现。

    image.png

    2 操作
    north-night 在 2024-11-01 00:31:35 更新了该回帖
    north-night 在 2024-11-01 00:30:40 更新了该回帖
  • 任何针对【双链】和【传统】笔记的言论,我只强调一点:

    不同的使用方式有自己的适用场景。


    你可以说双链或传统,或其他任何方式不适合你自己的记录习惯,但不代表哪种方式就更好。

    【传统笔记软件】确实可以做到“无压”输入。你只需要新建、写内容、关闭软件,就能做到像 flomo、【卡片】笔记法类似的效果。但是一般的软件做不到段落级别的内容索引。

    比如我现在用的飞书,你可以创建“块”级别的连接,但是在“被引用”区,你只能看到对应的文档,但是看不到对应块的内容。

    飞书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步块。一个地方编写,即可完成任意位置的更新。

    我的飞书文档里,联系方式、一些顶部、底部常用语,就用这种方式实现的“自动更新”。

    再比如我之前用的苹果备忘录,3w7k+,写起来很爽啊,切备忘录、新建、写、切回其他软件。完全不用在意内容的组织。但是结果是,想找一条记录,卡半天。全选以后移动,直接卡死在那。

    更别提针对某条备忘下的某段内容进行关联指引这样的操作了。


    再者,“笔记”分为碎片化记录和结构化记录,或者说信息、知识本身就是从【碎片】通过【组织】成为【结构化的内容】。

    daily note、LifeLog 这样的场景,就是自下而上记录碎片化的内容,通过记录时绑定的标签、块引,从而在未来某一刻需要整理时,直接可以查看相关内容的汇总结果。

    在思源里,通过提前增加块引、关键词命中的虚拟引用和提及,这些都可以被自动完成。

    但是这种自动完成的结果,也有内容散落,数量多不便寻找之类的各种问题。

    加之你提到的,许多双链内容输出者在输出时不会考虑重新组织内容,所以导致输出结果不易读的问题。

    面对这类问题,有些人觉得 Daily Note 之类的就不好用了,于是回到了【传统笔记】的记录方式。

    拜托,那是因为记录的内容和你的需求,本身导致了【让内容集中于一处才能更方便】,这种时候选【传统记录】的方式就好了呗。

    我一个写 LifeLog 的,从来没觉得双链不好、Daily Note 不好,反而我再也不需要担心内容应该丢在哪里,呼出一键记事,写内容,关闭窗口继续忙,整个流程爽爆了好吗?

    但是我也知道 DN 又不适合的场景啊,比如我要写文章,我试过单独写在 DN 里传递过去,后期整理会很不方便,所以我就新开文档直接写啊。LifeLog 里写上 📜 写文章-[[文章]],我就知道这个时候我做了这样一件事情了。


    我再举一个场景,这种内容你写在哪?

    image.png

    把 Daily Note 当一个私密的空间说说、朋友圈,记录下任何你想记录的内容,

    关于有些需要组织整理的内容,使用传递型块引【记录下它应该在的地方】,


    这些是我这两天的一些阅读记录:

    image.png

    image.png

    它们就在我的 DN 里躺着,难不成这样的记录我还专门创建个文档,写上链接,弄得规规矩矩吗?我觉得麻烦的很。

    再比如,这个是我研究白板时留下的一些记录:

    image.png

    哪怕这个记录,我自己看过去都知道很杂乱,有一些干扰项,或者漏掉了一些内容。

    但是无所谓。至少它们就在我的笔记库里躺着。至少在未来,我输入 [[白板 时,我能看到下面的东西,知道“哦,原来我研究过了,看看之前研究了些啥”。

    如果你觉得这样散落着的时候不爽,那就单独创建一个 白板 文档,把你的想法、研究资料、心得,全丢进去呗。

    image.png

    PS:想到啥写啥,大概就这么个意思。

  • LLL-

    你好,请问一下你的这个边框线是怎么弄的?看起来很不错。

    是通过 .list:has(> .list) 设置了 border 吗?还是?

    1 回复
  • 我用的插件“自定义块样式”,然后在“块菜单-插件-自定义块样式”里面就会有勾选项。

    1 回复
  • LLL-

    好的,感谢

  • tytyty6308

    跟热衷于折腾性质一样,是另一个极端,究其原因,还是不愿意走出舒适区罢了,不过既然已经习惯而且够用了,这样也好吧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