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卡片法 64 亿年后,我已然达到化神境,高处不胜寒啊,随后我就猛然发现这其实是个坑!
卡片之神卢曼,他所处的上古时代还没有如今的电脑,所有的信息都是手写,查找也没有搜索,所以每当他要找某个知识时,就需要先找索引卡,然后根据上面所关联的编码去挨个找到对应的卡片。
这一条路径尤为重要,因为手写有成本所以会非常的聚焦,大脑记忆会深刻。而如今的卡片法因为原子化,每张卡片都是独立的,敲键盘成本低,就很容易啥都想写下来进行记录。
甚至衍生出了无压笔记,就是先不管整理直接大量记录,当什么都会的时候,就变成了什么都不会了。而卢曼的卡片库完全不记录除了社会学之外的内容。
编码的存在,会让每次查找时进行路径强化,想找关于《减肥餐》就需要沿着《健康》-》《如何减肥》-》《减肥餐》,每次找都需要这样,这就会让大脑记住整个体系。
现在就都是搜索,直接搜到《减肥餐》,让每个知识点都是割裂的,只有在整理的时候才有点脉络,这样就没有了强化。
现在静下来想一想写笔记的目的,卡片法的宣传语是:做第二外脑,让卡片库存储知识,大脑只进行思考,输出文章则是几个卡片一拼接就成型了。
这完全是错误的!写笔记的目的是解决你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为卡片找出路。这就像买个 kindle 最后压泡面一样,是你产生了必须用 kindle 读书的需求,才买,而不是自下而上,先买完了,再找用途。
卡片法手工时代是好使的,每次找知识的路径强化,让所有的卡片都记在卢曼的大脑里井然有序,专一聚焦,才产生了那么多的书籍。
而在电子时代是水土不服的,不断的打补丁。因为记录太容易了,于是产生了所谓的闪念、文献、永久加以区分。因为写了一大堆自己都记不住的卡片,于是要每天抽出时间进行维护复习。
因为不舍得删除一大堆用不到的卡片,于是又给这些卡片找相关卡片做关联链接。因为原子化太分散,所以每张卡片都打上标签、提交链接。
我在元婴期突破到化神期的时候,就是给卡片法结合了 P.A.R.A,通过索引卡和提交链接,加大了聚焦能力。但说到底,还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下面就是张索引卡,那怎么用这个卡呢?就是给他找需求,尽量和《学习》、《学校》、《孩子教育》挂钩,挂钩完就没了。。。
于是,我放下了执念,散去了境界,从筑基重头开始。不去思考什么方法、模板、流程了,一切根据我的需求来,就像便秘 300 年,突然全部都通畅了!
我想知道怎么更好的学习,那我直接建立一篇《如何更好学习》不就完事了,一切学习方法都堆在这里,我不管是自己用,还是给别人用都是一目了然。
直接输出成型的就是一篇文章,我的思路不再是乱糟糟的,而是得到了很好的整理和抒发。因为我如果不看那些推送过来的东西,我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就那么多。
怎么多赚钱、怎么处理好人际关系、怎么炒股、如何省钱、如何提升认知等等。如果对某个知识点去非要搞懂 3W,那就很容易变成了老学究。
卡片法用多了就都是老学究了,例如【元认知】要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要花很久,元认知又牵扯到【第一性原理】又要学一大堆,钻到了知识迷宫里了。
对我来说没有这么麻烦,直接就《如何提升认知》,其中【让大脑清醒】里提那么一嘴元认知的作用即可!
问答:
Q:不自上而下那平时怎么积累知识呢?
A:一切根据需求来,如果自己不缺少这方面知识那就不要去看,只有先想学习了,再集中精力做主题学习,直接根据问题如《怎么解决秋季咳嗦》,学到解决了这个问题。
Q:不用搜索那怎么查找到需要的笔记呢?
A:通过文件夹分类,如果只记录自己当前需要的内容,那笔记其实会非常少,尤其是应用类型的入口,比如《如何学习》、《如何保持健康》等等。不要去大量学习浅薄的只是,只学自己需要的。
Q:最初不了解要学习内容的整个体系怎么规划层级?
A:那就根据自己当前的水平去写,最开始写到一个文章里即可,后面内容多了再拆分。每次的拆分和挪动,都会对体系加深理解。
Q:那这样对学到的东西就没有了太清晰的结构了怎么办?
A:除非是写书,并不需要知识点结构清晰,工具书需要对计算机知识从原理到应用罗列清楚,但作为个人不需要。直接搞《怎么做出 rpg 独立游戏》、《如何修理电脑》、《怎么使用 vscode》即可。
Q:对知识点学清楚不好吗?
A:确实很好,文学硕士们应该去做,但普通人更重要的是去把知识运用到生活里,去让生活变得更好。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