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们计划在 2025 年上半年开发一种新的数据库视图。根据前期收集的需求,画廊视图和看板视图的需求相对较多,日历视图有少量需求,但由于开发资源有限,我们只能优先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开发。
请大家积极参与投票,帮助我们决定开发优先级,谢谢!
大家好,
我们计划在 2025 年上半年开发一种新的数据库视图。根据前期收集的需求,画廊视图和看板视图的需求相对较多,日历视图有少量需求,但由于开发资源有限,我们只能优先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开发。
请大家积极参与投票,帮助我们决定开发优先级,谢谢!
看大家都在说看板可以用于项目管理什么什么的,确实是这样的,只是,看板实用,但在思源里可能并不实用,因为思源并没有配套的功能,例如分组,还有时间点提醒,团队进度,还有其他功能等等,开发起来要多费精力,做半天也没有其他专业软件做得好(你可以甚至可以看到专门做看板的软件,并且被广泛使用,例如 Trello),还不如在另一个软件里做项目管理,不然思源里做一个看板功能只是个花架子。画廊的话还能方便管理一下笔记,提供更好的预览视图,不需要太多配套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全部的实用性,至少对于思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实现各个功能的。所以在我看来,思源里画廊可能比看板实用性更大
画廊作为一种查看视图,本身就是在提升管理笔记的效率啊。
看板应当是融入工作流,而非工作流本身。
对于一部分只是用思源来记笔记的使用者,看板确实用处不大。
看板适合那种在做某个具体事情,并且每个步骤都会有即时反馈的场景
而笔记的话,则讲究积少成多,注重秩序和管理,画廊以卡片形式分布,更直观易于回顾,增加使用者对自己笔记的掌控和熟悉。(至于画廊有没有图片,应当是使用者自己对于美观的选择罢了)
参考 notion 那种,变成画廊模式后,可以拖来拖去的(再加上思源本体还有文件树),两种视图结合起来,管理和查看的效率还是不错的。
卡片笔记……卡片笔记应该是挺重要的,不是吗?新一代的笔记厂家,受到吸引来选用软件的使用者,所关注的卖点里,核心底层就是这个吧。
个人意见:推荐画廊。(画廊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均高于看板)
画廊与看板的区别就是,看板是必须分组的画廊(画廊可以分组也可以不分组),看板将分组的呈现效果改为了分栏的形式,具有瀑布流的效果,而画廊的呈现效果为平铺。在分组足够多和内容条目足够多的情况下,两者都会出现拖拉跨大排的情况(有的人用看板是为了方便拖拉,但是不管是看板还是画廊,内容多了都会跨大排的情况,看板是分组多跨排,画廊是内容多跨。)
解释:
跨大排:将一个条目拖动到另一个分组中去,由于分组或条目多时,需要横向或者纵向跨越屏幕,则需要拖拉屏幕。
如下:
画廊视图:如下可以看到,设置分组之后(可以不设置,看板必须设置),和看板的效果的唯一差别就是是横向平铺,而看板是纵向瀑布流。
两者都可以呈现相册,也都能实现拖拉效果,将一个分组拖到另一个分组中。
看板视图必须要具有分组:
看大家都在说看板可以用于项目管理什么什么的,确实是这样的,只是,看板实用,但在思源里可能并不实用,因为思源并没有配套的功能,例如分组,还有时间点提醒,团队进度,还有其他功能等等,开发起来要多费精力,做半天也没有其他专业软件做得好(你可以甚至可以看到专门做看板的软件,并且被广泛使用,例如 Trello),还不如在另一个软件里做项目管理,不然思源里做一个看板功能只是个花架子。画廊的话还能方便管理一下笔记,提供更好的预览视图,不需要太多配套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全部的实用性,至少对于思源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可以实现各个功能的。所以在我看来,思源里画廊可能比看板实用性更大
FreeMarker 是一款好用且功能强大的 Java 模版引擎。
网络爬虫(Spider、Crawler),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
React 是 Facebook 开源的一个用于构建 UI 的 JavaScript 库。
PostgreSQL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在 BSD 开源许可证下发布。
ReactiveX 是一个专注于异步编程与控制可观察数据(或者事件)流的 API。它组合了观察者模式,迭代器模式和函数式编程的优秀思想。
Scala 是一门多范式的编程语言,集成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各种特性。
Gitea 是一个开源社区驱动的轻量级代码托管解决方案,后端采用 Go 编写,采用 MIT 许可证。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DNSPod 建立于 2006 年 3 月份,是一款免费智能 DNS 产品。 DNSPod 可以为同时有电信、网通、教育网服务器的网站提供智能的解析,让电信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网通的用户访问网通的服务器,教育网的用户访问教育网的服务器,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
gzip (GNU zip)是 GNU 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我们在 Linux 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 .gz 的文件,它们就是 Gzip 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
Openfire 是开源的、基于可拓展通讯和表示协议 (XMPP)、采用 Java 编程语言开发的实时协作服务器。Openfire 的效率很高,单台服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用户。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 PC 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 1975 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Hadoop 是由 Apache 基金会所开发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Postman 是一款简单好用的 HTTP API 调试工具。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百度(Nasdaq:BIDU)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2000 年 1 月由李彦宏创立于北京中关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简单,可依赖”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宋朝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著追求。
脑图又叫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AngularJS 诞生于 2009 年,由 Misko Hevery 等人创建,后为 Google 所收购。是一款优秀的前端 JS 框架,已经被用于 Google 的多款产品当中。AngularJS 有着诸多特性,最为核心的是:MVC、模块化、自动化双向数据绑定、语义化标签、依赖注入等。2.0 版本后已经改名为 Angular。
Vue.js(读音 /vju ː/,类似于 view)是一个构建数据驱动的 Web 界面库。Vue.js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代码片段分为 CSS 与 JS 两种代码,添加在 [设置 - 外观 - 代码片段] 中,这些代码会在思源笔记加载时自动执行,用于改善笔记的样式或功能。
用户在该标签下分享代码片段时需在帖子标题前添加 [css]
或 [js]
用于区分代码片段类型。
Mobi.css is a lightweight, flexible CSS framework that focus on 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