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RecyclerViewAdapterHelper 源码分析(1)

本贴最后更新于 264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水流花落

BaseViewHolder 源码学习

接下来假设一个场景来分析,假设我们要给一个 TextView 控件设置一段文字进行显示,一般我们会使用该方法:

holder.setText(R.id.xxx,"hello world");
```java

源码:
```java
public BaseViewHolder setText(int viewId, CharSequence value) {
    TextView view = getView(viewId);
  view.setText(value);
 return this;}

可以看到,源码里第一步会调用 getView(viewId)方法,我们来看下该方法的代码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public <T extends View> T getView(int viewId) {
    View view = views.get(viewId);
 if (view == null) {
        view = convertView.findViewById(viewId);
  views.put(viewId, view);
  }
    return (T) view;
}

代码中,他会先到 views 中根据 view 的 id 进行查找,看是否前面已经实时化该 view,如果实例化来,就直接拿来用就好。

如果 view==null 我们会通过 convertView 去调用我们再熟悉不过的 findViewById 进行创建,然后把创建的 view 实例缓存到 views 中方便下次使用,上面我们说到 convertView 是 viewholder 的 ItemView,也就是每个 item 的总布局。其实是在初始化 BaseViewHolder 的时候传进来的,源码所示:

public BaseViewHolder(final View view) {
    super(view);
 this.views = new SparseArray();
 this.childClickViewIds = new LinkedHashSet<>();
 this.itemChildLongClickViewIds = new LinkedHashSet<>();
 this.nestViews = new HashSet<>();
  convertView = view;

}

而 BseVIewHolder 的创建又是从我们的 BaseQuickAdapter 里面执行的,下一篇会分析 BaseQuickAdapter 的代码。

剩下的事情就相当简单了,如果从 views 缓存队列中找到了我们需要的 view,直接调用 setText 设置文字,没找到就先创建,然后压入缓存,然后再调用。其余的 api 调用方法执行的逻辑基本一样。

BaseViewHolder 里还有三个比较重要的成员

  • HashSet nestViews;
  • LinkedHashSet childClickViewIds;
  • LinkedHashSet itemChildLongClickViewIds;

这是跟点击事件相关的,后面会单独出一篇来进行学习。
BaseQuickAdapter 之生命周期分析
BaseQuickAdapter 实例化第一步当然是调用我们的构造方法:

public BaseQuickAdapter(int layoutResId, List<T> data) {
    this.mData = data == null ? new ArrayList<T>() : data;
 if (layoutResId != 0) {
        this.mLayoutResId = layoutResId;
  }
}
public BaseQuickAdapter(List<T> data) {
    this(0, data);
}

public BaseQuickAdapter(int layoutResId) {
    this(layoutResId, null);
}

可以看到,加入你不传入 data,内部会先为我们创建一个空的 list,

然后在构造时记录我们的布局资源 id。

那么,布局资源 id 会在什么时候用呢,当然是在 onCreateViewHolder 方法中创建 viewholder 的时候,那么我没继续看 onCreateViewHolder 方法的代码。而调用 onCreteViewHolder 前会先调用 getItemViewType 方法。

@Override
public int getItemViewType(int position) {
    if (getEmptyViewCount() == 1) {
        boolean header = mHeadAndEmptyEnable && getHeaderLayoutCount() != 0;
 switch (position) {
            case 0:
                if (header) {
                    return HEADER_VIEW;
  } else {
                    return EMPTY_VIEW;
  }
            case 1:
                if (header) {
                    return EMPTY_VIEW;
  } else {
                    return FOOTER_VIEW;
  }
            case 2:
                return FOOTER_VIEW;
 default:
                return EMPTY_VIEW;
  }
    }
    autoLoadMore(position);
 int numHeaders = getHeaderLayoutCount();
 if (position < numHeaders) {
        return HEADER_VIEW;
  } else {
        int adjPosition = position - numHeaders;
 int adapterCount = mData.size();
 if (adjPosition < adapterCount) {
            return getDefItemViewType(adjPosition);
  } else {
            adjPosition = adjPosition - adapterCount;
 int numFooters = getFooterLayoutCount();
 if (adjPosition < numFooters) {
                return FOOTER_VIEW;
  } else {
                return LOADING_VIEW;
  }
        }
    }
}

从代码可以看到,他是根据我们 data 的 index 值以及我们是否开启空视图之类的数据来决定在 onCreateViewHolder 中应该返回什么类型的 viewHolder。

我们继续看 onCreateViewHolder 的代码:

@Override
public K onCreateViewHolder(ViewGroup parent, int viewType) {
    K baseViewHolder = null;
 this.mContext = parent.getContext();
 this.mLayoutInflater = LayoutInflater.from(mContext);
 switch (viewType) {
        case LOADING_VIEW:
            baseViewHolder = getLoadingView(parent);
 break; case HEADER_VIEW:
            baseViewHolder = createBaseViewHolder(mHeaderLayout);
 break; case EMPTY_VIEW:
            baseViewHolder = createBaseViewHolder(mEmptyLayout);
 break; case FOOTER_VIEW:
            baseViewHolder = createBaseViewHolder(mFooterLayout);
 break; default:
            baseViewHolder = onCreateDefViewHolder(parent, viewType);
  bindViewClickListener(baseViewHolder);
  }
    baseViewHolder.setAdapter(this);
 return baseViewHolder;

}

但是,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并没有看到有使用我们的 mLayoutResId 资源 id 的代码。我们可以看到,switch 里面前几个都是创建空视图啊,头部视图,底部视图之类的。default 这个 onCreateDefViewHolder 估计是我们需要找的代码,我们来看下这个方法:

protected K onCreateDefViewHolder(ViewGroup parent, int viewType) {
    return createBaseViewHolder(parent, mLayoutResId);
}

里面调用来 createBaseViewHolder 方法,我们继续看:

protected K createBaseViewHolder(ViewGroup parent, int layoutResId) {
    return createBaseViewHolder(getItemView(layoutResId, parent));
}

这里面先调用 getItemView

protected View getItemView(int layoutResId, ViewGroup parent) {
    return mLayoutInflater.inflate(layoutResId, parent, false);
}

里面代码相当简单,就是根据布局资源 id 渲染我们的 view 然后返回。

然后才继续调用 createBaseViewHolder

protected K createBaseViewHolder(View view) {
    Class temp = getClass();
  Class z = null;
 while (z == null && null != temp) {
        z = getInstancedGenericKClass(temp);
  temp = temp.getSuperclass();
  }
    K k = createGenericKInstance(z, view);
 return null != k ? k : (K) new BaseViewHolder(view);
}

里面的代码主要是判断你是否在 adapter 中使用的 BaseViewHolder 的子类,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temp=getClass()会返回我们当前的 adapter 的类型,然后其传入 temp 调用 getInstancedGenericKClass

private Class getInstancedGenericKClass(Class z) {
    Type type = z.getGenericSuperclass();
 if (type instanceof ParameterizedType) {
        Type[] types = ((ParameterizedType) type).getActualTypeArguments();
 for (Type temp : types) {
            if (temp instanceof Class) {
                Class tempClass = (Class) temp;
				//判断tempClass是否是BaseViewHolder类型或者其子类型或者接口
 if (BaseViewHolder.class.isAssignableFrom(tempClass)) {
                    return tempClass;
  }
            }
        }
    }
    return null;
}

该方法最终会判断当前的类是否是 BaseViewHolder 的子类或者接口,如果是返回,不是返回 null。经过下面的三目运算

return null != k ? k : (K) new BaseViewHolder(view);

如果你不实用集成自 BaseViewHolder 的子类时,基本调用的是

(K) new BaseViewHolder(view)

在我们上一篇分析 BaseViewHolder 中有一个 convertView 字段的值及来自这里。

那么好,当 viewholder 被创建后,接下来就是数据绑定了,我们看一下源代码: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indViewHolder(K holder, int positions) {
    int viewType = holder.getItemViewType();

 switch (viewType) {
        case 0:

            convert(holder, mData.get(holder.getLayoutPosition() - getHeaderLayoutCount()));
 break; case LOADING_VIEW:
            mLoadMoreView.convert(holder);
 break; case HEADER_VIEW:
            break;
 case EMPTY_VIEW:
            break;
 case FOOTER_VIEW:
            break;
 default:
            convert(holder, mData.get(holder.getLayoutPosition() - getHeaderLayoutCount()));
 break;  }
}

大家从上面会看到很熟悉的一个函数

convert(holder, mData.get(holder.getLayoutPosition() - getHeaderLayoutCount()));

为什么 0 是我们正常要显示的数据呢?

default:
    baseViewHolder = onCreateDefViewHolder(parent, viewType);
  bindViewClickListener(baseViewHolder);

从 onCreateViewHolder 中可以看到在 default 情况下就是 viewType=0,该值来自 adapter 的 getItemViewType 方法

public int getItemViewType(int position) {
	  ```
}

当既不是头部视图,也不是尾部视图,空视图时,他就会调用

getDefItemViewType(adjPosition);

protected int getDefItemViewType(int position) {
    return super.getItemViewType(position);
}

可以看到,他返回的就是 0,所以 viewType 等于 0 就是正常加载数据的 viewHolder,然后我们将 holder 和经过计算
mData.get(holder.getLayoutPosition() - getHeaderLayoutCount())
后得到的该 positions 下的 data 传入 convert 函数,我们就可以拿着 holder 和 data 进行数据的绑定操作了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indViewHolder(K holder, int positions) {
	  ```
}

从创建 adapter 到根据不同的情况创建不同的 viewholder 到绑定数据的流程。

BaseQuickAdapter 之预加载实现
autoLoadMore(int position) 见名知意,是与自动加载更多相关的。我们先看下该函数的代码实现

private void autoLoadMore(int position) {
    if (getLoadMoreViewCount() == 0) {
        return;
  }
    if (position < getItemCount() - mAutoLoadMoreSize) {
        return;
  }
    if (mLoadMoreView.getLoadMoreStatus() != 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
        return;
  }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LOADING);
 if (!mLoading) {
        mLoading = true;
 if (getRecyclerView() != null) {
            getRecyclerView().pos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onLoadMoreRequested();
  }
            });
  } else {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onLoadMoreRequested();
  }
    }
}

第一句先判断 getLoadMoreViewCount 判断是否==0.其实他并不是简单的判断是是否有加载更多视图的数量。进入方法里:

public int getLoadMoreViewCount() {
    if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 == null || !mLoadMoreEnable) {
        return 0;
  }
    if (!mNextLoadEnable && mLoadMoreView.isLoadEndMoreGone()) {
        return 0;
  }
    if (mData.size() == 0) {
        return 0;
  }
    return 1;
}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返回结果跟很多因素有关,从代码很容易看出:

return 0 的情况:

1、你没有设置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 或者没有开启 mLoadMoreEnable 开关;

2、mNextLoadEnable = false ,mNextLoadEnable 在加载更多结束时,你调用

loadMoreEnd(boolean gone) 时会置为 false。且 mLoadMoreView 是处于 gone 状态的。
3、当数据源大小为 0 时接下来 autoLoadMore 方法中的第二句代码很重要

if (position < getItemCount() - mAutoLoadMoreSize) {
    return;
}

理解起来大概是这样的,mAutoLoadMoreSize 是标识开启自动加载更多的一个数量阀值。这个返回很巧妙。
假设你的 data.size =20 ,mAutoLoadMoreSize =10,当前 position=9, 按照理解,这个 pisition=9 是个临界值,因为我们设置了剩余数量 <10 个时自动加载更多,此时计算 9<20-10,position 等于 9,说明后面还有 10 个数据没渲染,当 position=10 时(未加载数据还剩 9 个,此时应该预加载更多),10<20-10,不成立,代码继续往下走,执行

if (mLoadMoreView.getLoadMoreStatus() != 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
    return;
}

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判断的。假如不做这个判断。直接执行下面的代码。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LOADING);
if (!mLoading) {
    mLoading = true;
 if (getRecyclerView() != null) {
        getRecyclerView().pos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onLoadMoreRequested();
  }
        });
  } else {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onLoadMoreRequested();
  }
}

那么会出现很好玩的 现象,当你快速上滑时,由于 position>=10 后满足条件,执行加载更多的回调,position=11 时也会执行,以此类推,那么你将收到多次加载更多的回调。所以我们需要判断此时是否当前的加载更能多回调已完成,保证每次到达阀值后只调用一次加载更多回调方法。
理解了这个方法之后,我们接下来看下该方法在哪里被调用呢?

@Override
public int getItemViewType(int position) {
    if (getEmptyViewCount() == 1) {
        boolean header = mHeadAndEmptyEnable && getHeaderLayoutCount() != 0;
 switch (position) {
            case 0:
                if (header) {
                    return HEADER_VIEW;
  } else {
                    return EMPTY_VIEW;
  }
            case 1:
                if (header) {
                    return EMPTY_VIEW;
  } else {
                    return FOOTER_VIEW;
  }
            case 2:
                return FOOTER_VIEW;
 default:
                return EMPTY_VIEW;
  }
    }
    autoLoadMore(position);
 int numHeaders = getHeaderLayoutCount();
 if (position < numHeaders) {
        return HEADER_VIEW;
  } else {
        int adjPosition = position - numHeaders;
 int adapterCount = mData.size();
 if (adjPosition < adapterCount) {
            return getDefItemViewType(adjPosition);
  } else {
            adjPosition = adjPosition - adapterCount;
 int numFooters = getFooterLayoutCount();
 if (adjPosition < numFooters) {
                return FOOTER_VIEW;
  } else {
                return LOADING_VIEW;
  }
        }
    }
}

在 getItemViewType 方法中,为什么在这个方法里面呢,因为根据 recyclerView.Adapter 的执行逻辑,在渲染一个新的 itemview 时,会先调用 getItemViewType 询问我需要加载什么类型的 ViewHolder。在这里调用能更早的调用我们的加载更多的方法,当前,你在 onBindViewHolder 数据绑定方法中调用也可以实现这个功能。接下来就很好理解了,当 RecyclerView 在渲染一个新的 itemView 时,就会调用下

autoLoadMore(position);判断是不是需要调用加载更多回调,需要就调用,有关预加载的分析就 OK 啦

BaseQuickAdapter 上拉加载实现

首先我们先了解几个有关加载更多功能的方法

第一步:打开上拉加载的开关

public void setEnableLoadMore(boolean enable) {
    int oldLoadMoreCount = getLoadMoreViewCount();
  mLoadMoreEnable = enable;
 int newLoadMoreCount = getLoadMoreViewCount();

 if (oldLoadMoreCount == 1) {
        if (newLoadMoreCount == 0) {
            notifyItemRemov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 else {
        if (newLoadMoreCount == 1) {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notifyItemInsert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
}

通过上面方法打开我们的上拉加载的开关。首先我们先看下以下两个变量的意思。

1、oldLoadMoreCount 代表在改变这个开关时我们是否处于显示上拉加载的 view 的状态,1 表示处于该状态。

2、newLoadMoreCount 代表我们当前是否可以开启上拉加载功能,同样,1 表示可以。

这段代码很有意思

if (oldLoadMoreCount == 1) {
    if (newLoadMoreCount == 0) {
        notifyItemRemov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

我们为什么要做插入这段代码呢,他的作用其实是这样的:加入当前处于显示加载更多 view 的状态,此时你想关闭该开关,那我们第一件事要做什么呢,当然是移除加载更多 view 了,这段代码的作用就是这个。

反过来,我们现在要开启上拉加载。走的是这段代码

else {
    if (newLoadMoreCount == 1) {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notifyItemInsert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

因为们的的 loadMoreView 一直是处于最底部的一个 view,所以我们通过调用

notifyItemInsert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告诉 recycerlView 将 loadViewMore 显示出来。

当我们同过上拉加载加载新的数据完成后,我们需要告诉 BaseQuickAdapter 你可以恢复正常状态了,此时我们将用到以下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onLoadMoreRequested() {
        mSwipeRefreshLayout.setEnabled(false);
 if (pullToRefreshAdapter.getData().size() < PAGE_SIZE) {
            pullToRefreshAdapter.loadMoreEnd(true);
  } else {
            if (mCurrentCounter >= TOTAL_COUNTER) {
//                    pullToRefreshAdapter.loadMoreEnd();//default visible
  pullToRefreshAdapter.loadMoreEnd(mLoadMoreEndGone);//true is gone,false is visible
  } else {
                if (isErr) {
                    pullToRefreshAdapter.addData(DataServer.getSampleData(PAGE_SIZE));
  mCurrentCounter = pullToRefreshAdapter.getData().size();
  pullToRefreshAdapter.loadMoreComplete();
  } else {
                    isErr = true;
  Toast.makeText(PullToRefreshUseActivity.this, R.string.network_err, Toast.LENGTH_LONG).show();
  pullToRefreshAdapter.loadMoreFail();

  }
            }
            mSwipeRefreshLayout.setEnabled(true);
  }
    }

//加载完成第一个 if 是防止我们错误的调用该方法。可以看到,方法内部帮我们调用了更新数据源的方法。而且是局部更新。

public void loadMoreComplete() {
    if (getLoadMoreViewCount() == 0) {
        return;
  }
    mLoading = false;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notifyItemChang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我们看到这么一句恢复我们的 loadMoreView 为默认值,我们可以跟进去看下一下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他内部是重置了 loadMoreStatus 这个字段

public void setLoadMoreStatus(int loadMoreStatus) {
    this.mLoadMoreStatus = loadMoreStatus;
}

而这个字段是在什么时候用到呢,LoadMoreView 的代码很少,可以看到

public void convert(BaseViewHolder holder) {
    switch (mLoadMoreStatus) {
        case STATUS_LOADING:
            visibleLoading(holder, true);
  visibleLoadFail(holder, false);
  visibleLoadEnd(holder, false);
 break; case STATUS_FAIL:
            visibleLoading(holder, false);
  visibleLoadFail(holder, true);
  visibleLoadEnd(holder, false);
 break; case STATUS_END:
            visibleLoading(holder, false);
  visibleLoadFail(holder, false);
  visibleLoadEnd(holder, true);
 break; case STATUS_DEFAULT:
            visibleLoading(holder, false);
  visibleLoadFail(holder, false);
  visibleLoadEnd(holder, false);
 break;  }
}

他是在一个 convert 方法中根据 mLoadMoreStatus 来改变 loadMoreView 的显示和隐藏,convert 方法大家应该很熟悉,参数 holder 其实就是我们的 loadMoreView 本身,那么 loadMoreView.convert 在哪被调用呢。

其实是在我们绑定数据时,如果判断当前 viewholder 时 loadMore 类型,就会调用。

@Override
public void onBindViewHolder(K holder, int positions) {
    int viewType = holder.getItemViewType();

 switch (viewType) {
        case 0:

            convert(holder, mData.get(holder.getLayoutPosition() - getHeaderLayoutCount()));
 break; case LOADING_VIEW:
            mLoadMoreView.convert(holder);
 break; case HEADER_VIEW:
            break;
 case EMPTY_VIEW:
            break;
 case FOOTER_VIEW:
            break;
 default:
            convert(holder, mData.get(holder.getLayoutPosition() - getHeaderLayoutCount()));
 break;  }
}

很好理解,我们的 loadMoreView 是一直存在的。作为我们 recyclerView 的最后一个 item,当加载到最后一个 item 的时候,他就调用 loadView 的 convert 方法,方法内部根据我们当前是否应该显示 loadView 来做相应的操作。这样我们就理解了 loadMore 的隐藏和显示的逻辑了。后面还有两个方法也很好理解,请看。

加载失败调用,可能你有需求在加载失败后要显示一个加载失败的 view 提示用户,而不是直接关闭 loadMoreView。此时你可以调用该方法。

loadMoreFail

/**
 * Refresh failed */public void loadMoreFail() {
    if (getLoadMoreViewCount() == 0) {
        return;
  }
    mLoading = false;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FAIL);
  notifyItemChang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loadMoreEnd

/**
 * Refresh end, no more data * * @param gone if true gone the load more view
 */public void loadMoreEnd(boolean gone) {
    if (getLoadMoreViewCount() == 0) {
        return;
  }
    mLoading = false;
  mNextLoadEnable = false;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EndGone(gone);
 if (gone) {
        notifyItemRemov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else {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END);
  notifyItemChanged(getHeaderLayoutCount() + mData.size() + getFooterLayoutCount());
  }
}

之后就到我们关心的回调部分了。首先我们需要设置我们的回调监听器

public void setOnLoadMoreListener(RequestLoadMoreListener requestLoadMoreListener, RecyclerView recyclerView) {
    openLoadMore(requestLoadMoreListener);
 if (getRecyclerView() == null) {
        setRecyclerView(recyclerView);
  }
}

在设置监听器的时候,代码也帮我们做了一个字段的赋值操作。默认开启上拉加载,mLoading 是表示当前是否处于上拉加载中。

接下来你可能要问,那这个 morequestLoadMoreListener 在什么时候被调用呢,其实这个也设计的比较好,上一章我们分析了预加载功能,其实就在上次介绍的代码中。

private void autoLoadMore(int position) {
    if (getLoadMoreViewCount() == 0) {
        return;
  }
    if (position < getItemCount() - mAutoLoadMoreSize) {
        return;
  }
    if (mLoadMoreView.getLoadMoreStatus() != LoadMoreView.STATUS_DEFAULT) {
        return;
  }
    mLoadMoreView.setLoadMoreStatus(LoadMoreView.STATUS_LOADING);
 if (!mLoading) {
        mLoading = true;
 if (getRecyclerView() != null) {
            getRecyclerView().post(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onLoadMoreRequested();
  }
            });
  } else {
            mRequestLoadMoreListener.onLoadMoreRequested();
  }
    }
}

如果你想关闭预加载,当时是 mAutoLoadMoreSize =0 ,此时要调用最后一句代码,条件就变成了

position

思路大概是这样的:

在关闭预加载功能时:如果加载到最后一个 item,首先会调用 getItemViewType 询问即将加载的 viewholder 是什么类型。我们前面说过了,loadMoreView 是一直作为最后一个 viewHolder 存在的。此时如果符合显示 loadMoreView 条件,那么就设置 loadMoreView 的状态,调用我们的函数。在执行到 onBindViewHolder 生命周期方法时,会根据我们设置的值显示或者隐藏 loadMoreView 视图,也就是说,onLoadMoreRequested 方法的回调在显示 loadMoreView 之前就被调用了。时间是很短的,用户基本察觉不出来。

本次分析就到这里,接下来会继续分析其余的代码。如果有需要想一起分析哪部份代码,也可以直接留言,我会调整顺序。

  • Android

    Android 是一种以 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2005 年由 Google 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334 引用 • 323 回帖 • 22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jsDelivr

    jsDelivr 是一个开源的 CDN 服务,可为 npm 包、GitHub 仓库提供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全球 CDN 加速服务。

    5 引用 • 31 回帖 • 52 关注
  • 微软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 PC 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 1975 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8 引用 • 44 回帖
  • 支付宝

    支付宝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快速的电子支付/网上支付/安全支付/手机支付体验,及转账收款/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AA 收款等生活服务应用。

    29 引用 • 347 回帖 • 1 关注
  • Mobi.css

    Mobi.css is a lightweight, flexible CSS framework that focus on mobile.

    1 引用 • 6 回帖 • 708 关注
  • V2Ray
    1 引用 • 15 回帖
  • OnlyOffice
    4 引用 • 15 关注
  • 职场

    找到自己的位置,萌新烦恼少。

    126 引用 • 1699 回帖
  • Webswing

    Webswing 是一个能将任何 Swing 应用通过纯 HTML5 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Web 服务器,详细介绍请看 将 Java Swing 应用变成 Web 应用

    1 引用 • 15 回帖 • 632 关注
  • JVM

    JVM(Java Virtual Machine)Java 虚拟机是一个微型操作系统,有自己的硬件构架体系,还有相应的指令系统。能够识别 Java 独特的 .class 文件(字节码),能够将这些文件中的信息读取出来,使得 Java 程序只需要生成 Java 虚拟机上的字节码后就能在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上进行运行。

    180 引用 • 120 回帖
  • Oracle

    Oracle(甲骨文)公司,全称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红木滩。1989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13 年,甲骨文已超越 IBM,成为继 Microsoft 后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

    103 引用 • 126 回帖 • 442 关注
  • JWT

    JWT(JSON Web Token)是一种用于双方之间传递信息的简洁的、安全的表述性声明规范。JWT 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RFC 7519),定义了一种简洁的,自包含的方法用于通信双方之间以 JSON 的形式安全的传递信息。

    20 引用 • 15 回帖 • 19 关注
  • Kafka

    Kafka 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可以处理消费者规模的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 这种动作(网页浏览,搜索和其他用户的行动)是现代系统中许多功能的基础。 这些数据通常是由于吞吐量的要求而通过处理日志和日志聚合来解决。

    35 引用 • 35 回帖 • 4 关注
  • GitLab

    GitLab 是利用 Ruby 一个开源的版本管理系统,实现一个自托管的 Git 项目仓库,可通过 Web 界面操作公开或私有项目。

    46 引用 • 72 回帖 • 1 关注
  • FlowUs

    FlowUs.息流 个人及团队的新一代生产力工具。

    让复杂的信息管理更轻松、自由、充满创意。

    1 引用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356 关注
  • 负能量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然后就去睡觉了....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很轻松 (° ー °〃)

    87 引用 • 1206 回帖 • 449 关注
  • 小薇

    小薇是一个用 Java 写的 QQ 聊天机器人 Web 服务,可以用于社群互动。

    由于 Smart QQ 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停止服务,所以该项目也已经停止维护了!

    34 引用 • 467 回帖 • 711 关注
  • SQLServer

    SQL Server 是由 [微软] 开发和推广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最初是由 微软、Sybase 和 Ashton-Tate 三家公司共同开发的,并于 1988 年推出了第一个 OS/2 版本。

    19 引用 • 31 回帖
  • BookxNote

    BookxNote 是一款全新的电子书学习工具,助力您的学习与思考,让您的大脑更高效的记忆。

    笔记整理交给我,一心只读圣贤书。

    1 引用 • 1 回帖 • 1 关注
  • Love2D

    Love2D 是一个开源的, 跨平台的 2D 游戏引擎。使用纯 Lua 脚本来进行游戏开发。目前支持的平台有 Windows, Mac OS X, Linux, Android 和 iOS。

    14 引用 • 53 回帖 • 517 关注
  • Node.js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JavaScript 运行时建立的平台, 用于方便地搭建响应速度快、易于扩展的网络应用。Node.js 使用事件驱动, 非阻塞 I/O 模型而得以轻量和高效。

    138 引用 • 268 回帖 • 147 关注
  • Postman

    Postman 是一款简单好用的 HTTP API 调试工具。

    4 引用 • 3 回帖
  • VirtualBox

    VirtualBox 是一款开源虚拟机软件,最早由德国 Innotek 公司开发,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出品的软件,使用 Qt 编写,在 Sun 被 Oracle 收购后正式更名成 Oracle VM VirtualBox。

    10 引用 • 2 回帖 • 8 关注
  • OpenStack

    OpenStack 是一个云操作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可控制大型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所有的管理通过前端界面管理员就可以完成,同样也可以通过 Web 接口让最终用户部署资源。

    10 引用 • 1 关注
  • jsoup

    jsoup 是一款 Java 的 HTML 解析器,可直接解析某个 URL 地址、HTML 文本内容。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省力的 API,可通过 DOM,CSS 以及类似于 jQuery 的操作方法来取出和操作数据。

    6 引用 • 1 回帖 • 477 关注
  • 反馈

    Communication channel for makers and users.

    124 引用 • 907 回帖 • 210 关注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6 引用 • 429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