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a 架构与优化指南

本贴最后更新于 234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东海扬尘

MINA 架构

这里,我借用了一张 Trustin Lee 在 Asia 2006 的 ppt 里面的图片来介绍 MINA 的架构。

Remote Peer 就是客户端,而下方的框是 MINA 的主要结构,各个框之间的箭头代表数据流向。

大家可以对比刚刚的例子来看这个架构图,IoService 就是整个 MINA 的入口,负责底层的 IO 操作,客户端发过来的消息就是由它处理。刚刚我们使用的 IoAcceptor 就是一个 IoService,之所以抽象成 IoService,是因为 MINA 用同样的架构来处理服务器和客户端编程,IoService 的另一个子类就是 IoConnector,用于客户端。不过根据笔者的使用经验,使用非阻塞的模型进行客户端编程非常的不方便,你最好寻求其他的阻塞通讯框架。

IoService 把数据转化成一个一个的事件,传递给 IoFilterChain。你可以加入一连串的 IoFilter,进行各种功能。笔者的建议是将一些功能性的,业务不相关的代码,用 IoFilter 来实现,使得整个应用结构更清晰,也方便代码重用。

被 IoFilter 处理过的事件,发送给 IoHandler,然后我们在这里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这个部分很简单,如果你有 Swing 的使用经验的话,你会发现它跟 Swing 的事件非常相像,你要做的事情,仅仅是重载你需要的方法,然后编写具体的业务功能。在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 messageReceived 了。

值得留意的是一个 IoSession 的类,每一个 IoSession 实例代表这一个连接,我们需要对连接进行的任何操作都通过这个类来实现。

从 IoHandler 通过调用 IoSession.write 等方法向客户端发送的消息,会通过跟输入数据相反的次序依次传递,直至由 IoService 负责把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这就已经是 MINA 的全部,是不是很简单。

接下来,我会详细介绍我们编写具体代码的时候主要涉及到的三个类,IoHandler、IoSession 和 IoFilter。

IoHandler

MINA 的内部实现了一个事件模型,而 IoHanlder 则是所有事件最终产生响应的位置。每一个方法的名字很明确表明该事件的含义。messageReceived 是接收客户端消息的事件,我们应该在这里实现业务逻辑。messageSent 是服务器发送消息的事件,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使用它。sessionClosed 是客户端断开连接的事件,可以在这里进行一些资源回收等操作。值得留意的是,客户端连接有两个事件,sessionCreated 和 sessionOpened,两者稍有不同,sessionCreated 是由 I/O processor 线程触发的,而 sessionOpened 在其后,由业务线程触发的,由于 MINA 的 I/O processor 线程非常少,因此如果我们真的需要使用 sessionCreated,也必须是耗时短的操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把业务初始化的功能放在 sessionOpened 事件中。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们刚刚的例子继承的是 IoHandlerAdapter,IoHandlerAdapter 其实就是一个 IoHanlder 的空的实现,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用重载不感兴趣的事件。

IoSession

IoSession 是一个接口,MINA 里很多的地方都使用接口,很好地体现了面向接口编程的思想。它提供了对当前连接的操作功能,还有用户定义属性的存储功能,这点非常重要。IoSession 是线程安全的,也就是我们能够在多线程环境中随意操作 IoSession,这点给开发带来很大的好处。我们来看看具体提供的方法,笔者列举一些比较常用和重要的方法

在这里,笔者把 IoSession 的方法大致分成三类

第一类,连接操作功能。

最主要的方法有两个,向客户端发送消息和断开连接。可以看的出,write 接受的变量是一个 Object,但是实际上应该传入什么类型呢?具体还得看你是否使用了 ProtocolCodecFilter(下面会详细介绍),如果使用了 ProtocolCodecFilter,那这个 message 将可能是一个 String,或者是一个用户定义的 JavaBean。默认的情况,message 是一个 ByteBuffer。ByteBuffer 是 MINA 的一个类,跟 java.nio.ByteBuffer 类同名,MINA 2.0 将会将它改成 IoBuffer,以避免讨论上的误会。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是 Future 类,MINA 是一个非阻塞的通信框架,其中一个明显的体现就是调用 IoSession.write 方法是不会阻塞的。用户调用了 write 方法之后,消息内容会发到底层等候发送,至于什么时候发出,就不得而知了。当然,实际上调用了 write 之后,数据几乎是立刻发出的,这得益与 NIO 的高性能。但是,如果我们必须确认了消息发出,然后进行某些处理,我们就需要使用 Future 类,以下是一个很常见的代码。

通过调用 future.join,程序就会阻塞,直至消息处理结束。我们还能通过 future.isWritten 得知消息是否成功发送。

在这里,笔者顺便说一个实际使用的发现,消息发送是会自动合并的,简单来说,如果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同一个 IoSession 进行了两次 write 操作,客户端有可能只收到一条消息,而这条消息就是服务器发出的两条消息前后接起来。这样的设计可以在高并发的时候节省网络开销,而笔者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效果也相当好。但是如果这样行为会导致客户端工作不正常,你也可以通过参数关闭它。

第二类,属性存储操作。

通常来说,我们的系统是有用户状态的,我们就需要在连接上存储用户属性,IoSession 的 Attribute 就是这样一个功能。例如两个连接同时连入服务器,一个连接是用户 A,用户 ID 是 13,另一个连接是用户 B,用户 ID 是 14,我们就可以在用户登录成功之后,调用 IoSession.setAttribute(“login_id”,13),然后在其后的操作中,通过 IoSession.getAttribute(“login_id”)获得当前登录用户 ID,并进行相应的操作。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类似 HttpSession 的功能,当然具体的实现方法不一样。

第三类,连接状态。

这里就不多说了,从方法名上我们就能知道它具体的功能。

IoFilter

过滤器是 MINA 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IoFilter 也是一个接口,但是相对比较复杂,这里就不列举它的方法了。简单来说 IoFilter 就像 ServletFilter,在事件被 IoHandler 处理之前或之后进行一些特定的操作,但是它比 ServletFilter 复杂,可以处理很多种事件,除了包括 IoHandler 的 7 个事件以外,还有一些内部的事件可以进行操作。

MINA 提供了一些常用的 IoFilter 实现,例如有 LoggingFilter(日志功能)、BlacklistFilter(黑名单功能)、CompressionFilter(压缩功能)、SSLFilter(SSL 支持),这些过滤器比较简单,通过阅读它们的源代码,能够更进一步理解过滤器的实现。笔者在这里要重点介绍两个过滤器,ProtocolCodecFilter 和 ExecutorFilter

ProtocolCodecFilter

网络传输的内容其实本质是一个二进制流,但是我们的业务功能不会,或者说不应该去直接操作二进制流。MINA 默认向 IoHandler 传入的 message 是一个 ByteBuffer,如果我们直接在 IoHandler 操作 ByteBuffer,会导致大量协议分析的代码和实际的业务代码混杂在一起。最适合的做法,就是在 IoFilter 把 ByteBuffer 转换成 String 或者 JavaBean,ProtocolCodecFilter 正是这样的一个功能的过滤器。

使用 ProtocolCodecFilter 很简单,我们只要把 ProtocolCodecFilter 加入到 FilterChain 就可以了,但是我们需要提供一个 ProtocolCodecFactory。其实 ProtocolCodecFilter 仅仅是实现了过滤器部分的功能,它会将最终的转换工作,交给从 ProtocolCodecFactory 获得的 Encode 和 Decode。如果我们需要编写自己的 ProtocolCodec,就应该从 ProtocolCodecFactory 入手。MINA 内置了几个 ProtocolCodecFactory,比较常用的就是 ObjectSerializationCodecFactory 和 TextLineCodecFactory。

ObjectSerializationCodecFactory 是 Java Object 序列化之后的内容直接跟 ByteBuffer 互相转化,比较适合两端都是 Java 的情况使用。TextLineCodecFactory 就是 String 跟 ByteBuffer 的转化,说白了就是文本,例如你要实现一个 SMTP 服务器,或者 POP 服务器,就可以使用它。而笔者的实际使用,大多数情况都是使用

TextLineCodecFactory

这里提及一下 IoFilter 的顺序问题,IoFilter 是有加入顺序的,例如,先加入 LoggingFilter 再加入 ProtocolCodecFilter,和先加入 ProtocolCodecFilter 再加入 LoggingFilter 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前者 LoggingFilter 写入日志的内容是 ByteBuffer,而后者写入日志的是转换后具体的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GitHub

    GitHub 于 2008 年上线,目前,除了 Git 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 Web 管理界面以外,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正因为这些功能所提供的便利,又经过长期的积累,GitHub 的用户活跃度很高,在开源世界里享有深远的声望,并形成了社交化编程文化(Social Coding)。

    210 引用 • 2040 回帖
  • 酷鸟浏览器

    安全 · 稳定 · 快速
    为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跨境浏览器

    3 引用 • 59 回帖 • 48 关注
  • 快应用

    快应用 是基于手机硬件平台的新型应用形态;标准是由主流手机厂商组成的快应用联盟联合制定;快应用标准的诞生将在研发接口、能力接入、开发者服务等层面建设标准平台;以平台化的生态模式对个人开发者和企业开发者全品类开放。

    15 引用 • 127 回帖 • 2 关注
  • 电影

    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122 引用 • 608 回帖
  • WebComponents

    Web Components 是 W3C 定义的标准,它给了前端开发者扩展浏览器标签的能力,可以方便地定制可复用组件,更好的进行模块化开发,解放了前端开发者的生产力。

    1 引用 • 8 关注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1 关注
  • VirtualBox

    VirtualBox 是一款开源虚拟机软件,最早由德国 Innotek 公司开发,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出品的软件,使用 Qt 编写,在 Sun 被 Oracle 收购后正式更名成 Oracle VM VirtualBox。

    10 引用 • 2 回帖 • 16 关注
  • FlowUs

    FlowUs.息流 个人及团队的新一代生产力工具。

    让复杂的信息管理更轻松、自由、充满创意。

    1 引用
  • 链滴

    链滴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

    记录生活,连接点滴

    174 引用 • 3852 回帖
  • 音乐

    你听到信仰的声音了么?

    62 引用 • 512 回帖
  • SpaceVim

    SpaceVim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模块化 vim/neovim 配置集合,以模块的方式组织管理插件以
    及相关配置,为不同的语言开发量身定制了相关的开发模块,该模块提供代码自动补全,
    语法检查、格式化、调试、REPL 等特性。用户仅需载入相关语言的模块即可得到一个开箱
    即用的 Vim-IDE。

    3 引用 • 31 回帖 • 114 关注
  • 服务器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服务器需要响应服务请求,并进行处理,因此一般来说服务器应具备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

    125 引用 • 585 回帖
  • Gitea

    Gitea 是一个开源社区驱动的轻量级代码托管解决方案,后端采用 Go 编写,采用 MIT 许可证。

    5 引用 • 16 回帖 • 2 关注
  • Bug

    Bug 本意是指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现在人们把在程序中一些缺陷或问题统称为 bug(漏洞)。

    76 引用 • 1742 回帖 • 6 关注
  • MyBatis

    MyBatis 本是 Apache 软件基金会 的一个开源项目 iBatis,2010 年这个项目由 Apache 软件基金会迁移到了 google code,并且改名为 MyBatis ,2013 年 11 月再次迁移到了 GitHub。

    173 引用 • 414 回帖 • 365 关注
  • Docker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操作系统上。容器完全使用沙箱机制,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

    495 引用 • 931 回帖
  • Rust

    Rust 是一门赋予每个人构建可靠且高效软件能力的语言。Rust 由 Mozilla 开发,最早发布于 2014 年 9 月。

    58 引用 • 22 回帖 • 6 关注
  • OneNote
    1 引用 • 3 回帖
  • IBM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 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 多万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7 引用 • 53 回帖 • 142 关注
  • 程序员

    程序员是从事程序开发、程序维护的专业人员。

    589 引用 • 3538 回帖
  • Outlook
    1 引用 • 5 回帖 • 2 关注
  • CSS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199 引用 • 542 回帖 • 1 关注
  • 面试

    面试造航母,上班拧螺丝。多面试,少加班。

    325 引用 • 1395 回帖 • 2 关注
  • Sphinx

    Sphinx 是一个基于 SQL 的全文检索引擎,可以结合 MySQL、PostgreSQL 做全文搜索,它可以提供比数据库本身更专业的搜索功能,使得应用程序更容易实现专业化的全文检索。

    1 引用 • 222 关注
  • RemNote
    2 引用 • 16 回帖 • 13 关注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59 关注
  • Flutter

    Flutter 是谷歌的移动 UI 框架,可以快速在 iOS 和 Android 上构建高质量的原生用户界面。 Flutter 可以与现有的代码一起工作,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和组织使用,并且 Flutter 是完全免费、开源的。

    39 引用 • 92 回帖 • 4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