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开始接触双向链接的时候,我只觉得这个很 nb,但我不知道怎么去使用。、
在最开始我所使用双向链接的方式是,总体上使用文件树来管理笔记,在书写笔记的时候,碰到相关联的时候,在打上双链。
我不知道有多少老哥最开始也是这样实践双向链接的。在查看许多资料后,我有一天恍然在悟,我得出一个结论,双向链接的出现是为了替代分类(文件树)而存在的。
从那以后,我开始实践 daily note 目前已经有 40W 字的笔记
并且我也在 B 站上发布了思源笔记 daily note 教程
当然为什么思源的 daily note 教程与其他软件(logesq)不一样,很大程度上是思源开发者,因为妥协加入文件树造成的。确实对于小白来说,理解双向链接是很需要成本的事,贸然全部采取 daily note 的架构,不是很好上手。
但是我希望还不是理解 daily note 的老哥们,可以看看我这期视频。
在这里可以从时间节点上看到,双向链接为什么会出现。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人类对于信息检索与浏览的追求。如果看完以后,老哥还是没下定决心去使用 daily note 方式实践的话,我猜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记笔记场景,如果记笔记的场景只存在于教科书那种已经有体系的知识情况下,确实没太大必要。但是如果存在碎片化记录的场景下,我在这里陈恳地建议,如果感到记录压力,去实践下 daily note,会有一片广阔天地。
- 双向链接的发展相关结点:
- V. Bush 认为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十分必要,因为人类的思维通过联想来运作,为此在 1945 年提出了 Memex 的概念模型(即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V. Bush 认为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十分必要,因为 人类的思维通过联想来运作。为此,他提出了 Memex 的概念模型。即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 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15]。
- 1963 年 T. Nelson 提出了非线性书写的概念——超文本
在超文本系统中,所有网页或者文本都是相互链接的 - 1991 年,Tim Berners-Lee(蒂姆 · 伯纳斯 - 李)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工作时,提出了一套新的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The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即 HTTP),并且定义了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即 HTML)
在 http 系统里,每个事物都是相对应的一个统一的资源标识(url),但与 T. Nelson 提出有超文本概念还是有区别的,它只能单向的,只能从 A 网页进入到 B 网页,但不能从 B 网页回到 A
- N. Luhmann 的卡片盒笔记法(ZettelkastenMethod)出现以后,解决了可以从 B 到 A 的问题
- Roam Research 于 2020 年 6 月正式上线,相比于卡片盒笔记法,在电子笔记软件更利于操作。该方法能够将笔记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的超文本笔记系统,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在该系统中回顾、遍历而又不会迷航
- V. Bush 认为将事物联系在一起十分必要,因为人类的思维通过联想来运作,为此在 1945 年提出了 Memex 的概念模型(即人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