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拖延,别再拿做笔记当借口

视频文稿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个人知识管理是什么意思,但他们正在做你想做的工作,还比你做得更好,因为他们没有拖延,也没有为了让事情变得完美而先进行各种优化。

个人知识管理这个词,在过去几年中被夸大了,这个词主要指使用 Obsidian1、Rome、Logseq2、Notion 等工具将你的想法联系在一起,你做笔记的方式将不仅仅是标准的 Word 文档,或者笔和纸,而是建立一个“第二大脑”。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加快他们工作流程的难得机会,他们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变得更有效率。但对更多人来说,这只是另一种拖延方式。不过,这是一种复杂的拖延方式,它不那么显而易见,比如说,明显的拖延是指我们知道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在快截稿的时候看 Netflix,或在该给客户发所需的跟进信息时玩游戏。这种类型的拖延会带来不好的感受,我们常常会觉得内疚。
但复杂的拖延与此不同,这些活动让我们觉得自己很聪明,让我们觉得自己在进步,但事实并非如此,复杂拖延症的一些例子包括制定事无巨细的复杂计划,而非真正开始手头工作,没完没了的研究,阅读超出必要的书籍,或者与人谈论你的想法和计划,而不采取实际行动,这些都会让我们产生事件正在推进的错觉,事实上并没有。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个人知识管理也在此列,原因如下:首先,个人知识管理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当我第一次使用 Rome 进行研究,把玩双向链接时,我以为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我以为这会改变一切,而且,当我添加笔记,在术语、概念和单词之间建立双向链接时,我觉得自己像个天才,我甚至看不起那些还在用像 Evernote 和 Apple notes 这样没有这个功能的“农民”工具的人,但没过多久我就意识到我实际上并没有做的更好,我觉得自己很聪明,并不代表我真的很聪明,或者正在变得更聪明,在我们往后分析前,需记住的要点是,创建复杂的笔记系统会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而感觉聪明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感觉,但感觉并不等于做得好,它甚至可能算不上在做事,个人知识管理的另一个弊端,再次强调,并非对每个人都是这样,我不是在说个人知识管理不好,我只是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没有正确使用它,它是一种复杂的拖延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追求的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何出此言,许多对于个人知识管理上瘾的人就像在滚轮中的仓鼠一样,他们在追逐他们永远达不到的东西,他们以为,如果他们再优化一点,对他们的系统仔进行一些调整,或者下载这些具有奇异新功能的新笔记软件,一切就会最终变得完美。

他们将体验超人的生产力,然而,这永远不会发生,他们所追求的完美,这也可能就是你正在追求的,并不存在,它是一种假象,它不存在,是因为没有完善的系统,而且,做好一件事几乎总是涉及不确定、挫折、困惑和混乱,消除这些因素的尝试是一种徒劳,是一种费时费力的活动,一种拖延。你需要学习如何在混乱中获得进展,个人知识管理是一种拖延的另一个原因又可以称之为“收藏家谬误”,收集笔记、书签、PDF、高亮文本和冲动购买 Kindle 电子书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它不会让你更有效率,也不会帮你做得更好,更不会让你走向富有成效的结果。
只有当你以某种方式使用收集到的这些信息进行输出时,无论是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视频,还有什么别的

Zenttelkasten.de 上的 Sascha 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都有一种收集有用信息的倾向,并为此感觉良好,收集本身就是一种奖励。作为知识的搬运工,我们倾向于寻找下一个突破性思想,来获得一种脑力上的刺激,我们把可能有意思的书籍和文章堆成小山,把半个互联网都标上书签,只为了给自己一种处于“科技前沿”的感觉。

这种处于“科技前沿”的感觉毫无意义,如果你没有通过做笔记产生最前沿的作品,那它们就毫无价值,现在我们已经将个人知识管理定义为一种拖延症,一种非常复杂的拖延症,那么首先,我们如何认识到我们正处于这种形式的拖延中呢?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做什么,其次,我们又该如何摆脱困境,好吧,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个人知识管理不等于工作,它不算作工作,也不是工作的必要条件,如果你认为它是,那你就好遇到问题,你可以争辩说个人知识管理或做笔记是一种工作,是吧,但不这样认为会对你更有利,甚至当认真来讲它确实是工作时,将其记作是非工作,也是有益的,当你将个人知识管理视为工作时,你就默认了它可以无限制地占用你的日程安排,你可以拖延,还能免除自己的所有罪恶感,因为说到底,你在工作。但是当你把它看作非工作时,你就会有意的限制它,你意识到这对你的工作有帮助,但归根结底,它并非真正重要的工作。

举个例子,想要锻炼肌肉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工作是力量训练和饮食管理。找到最佳的锻炼步骤可能有助于进步,但它并非最重要的工作,仅靠计划步骤不会走向任何结果。同样,一个立志于完成一部著作的作者,知道最重要的工作是每天写作,投入精力,将文字印在纸上,做笔记,研究,写计划这些内容,将有助于写作的过程,但这不是他最终要达成的目标,这些并非最重要的工作,而只是辅助。所以,你不必完全停止个人知识管理,但你要明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帮助你完成工作,但它并非工作本身。拥有完善的笔记和研究过程的作家将比没有这些的作家更有效率,但是,没有任何复杂形式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持之以恒的作家绝对会完胜无法定下心来写字的作家,因为他们一直在拖延,做笔记。为了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你必须明白个人知识管理并非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这只是一个辅助。
知识管理是有益处的,如果没有那些我在 Obsidian1 中记下并结构好的笔记,完成这个视频会消耗两倍的时间,而且不会达到现在的效果,但有些事情你只能通过实践来学习,撰写文章或随笔的人在写的过程中获得新的领悟,如果他们只是做做笔记,这永远也不会发生,在执行阶段的创业者会想到他在规划阶段无法想到的解决方案和灵感,这些只能通过行动来实现。因此,即使是在潜意识层面,如果你将个人知识管理视为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那么你就会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做理论、思索、计划上,而从来没有真正去实践。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好吧,没有人相信这是做好工作的先决条件。你说得对,没有人会这么说,没有人会承认,但问题是,人们却表现得好像这是先决条件。

现在,在我们讨论五个可操作的方法前,我想说说人们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容易陷入的两个陷阱,第一个陷阱,我称之为 the optimization-procrastination trap(优化拖延陷阱),许多人误入这条歧途,他们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渴望,想要构建完美的系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他们不断的换用新的工具。他们下载最新的应用,他们追逐潮流,他们认为一些刚刚问世的新软件或一些已经发布的功能,会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为他们改变一切,这是一个谬误,这绝不会发生。其二,他们不断进行优化,这种优化超出必要的程度,超出收益递减的拐点。(收益递减: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同时,所得到的产量增加量递减的一种现象)所以他们可能会使用像 Notion 或 Obsidian1 这样的应用,然后发现自己在不断地调整当前的系统,观看有关如何以某种特定的、更复杂的方式记笔记的视频教程,这让他们感觉更好,让他们觉得自己聪明,但无益于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精进。

事实上,你永远不会拥有完美的系统,每个软件,每个笔记应用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总会有一个应用在某个方面比你用的那个做的更好,却在其他方面有确定,此处所需的观念转变为,如果你存在为了优化而造成的拖延,那么做到足够好(而非完美)就是你能为自己的生产力和工作产出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因为那些让他们的系统够用的人,最终会做出真正的成果。并且会比那些无休止地优化这个系统、试图让它完美的人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技能。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是一名企业家,他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规模,他使用 Evemote 和 Microsoft Word、Docs 的这种混乱组合,当我看到他的这些资料时,它让我畏缩,因为它看起来如此凌乱无序,但他克服了这些,他完成了工作。我有另一个朋友甚至只用笔和纸,就像他们根本没有任何数字笔记系统一样,他们也做的很不错。所以说,有些人甚至不知道个人知识管理是什么意思,但他们却正在做你想做的工作,还比你做的更好。因为他们没有拖延,也没有为了让事情变得完美而先进行各种优化,所以,让你的系统够用,然后开始用你的系统,别再进一步优化它。因为当你这样做时,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拖延。

另一个与此类似的陷阱是,THE "PERFECT TOOL" TRAP(完美工具陷阱)所以,个人知识管理成瘾者一直在切换工具,我已经提到过这个,如果你浏览任何 Reddit 上的子话题,比如 Obsidian 1、Rome 或 Logseq2,你会看到人们发表的一系列帖子,谈论他们为什么从 Notion 或 Obsidian1 转到这个新工具,这个新工具的优点和缺点,等等等等。这也是我一次又一次陷入的陷阱,我的笔记系统从 Evermote 开始,然后改用 Rome,仔然后是 Obsidian,Bachelor…直到终于决定一直使用 Obsidian。如果当初我没有像这样换来换去,我会完成更多的工作,回过头来,我发现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迁移内容和软件设置上,还以为自己很聪明,这是浪费时间,如果你也从一个工具跳到另一个工具,你实际上是在追逐我们之前谈到的那种,不存在的,虚幻的满足感,所以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拖延。你要知道的是,如果你不能坐下来,开始工作,没有任何工具可以让你做出令人惊艳的工作。那么,既然现在我们已经证实了这一切,我们该如何改进呢?我们如何避免自己成为这些以个人知识管理为由的拖延者。

我认为你应该采取这五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坚持使用一种工具至少 6 个月,你需要避开我刚才谈到的这个“完美工具”的陷阱,除非你能就为什么需要切换到另一个工具提出一个非常有力量的论据,我敢打赌你不能提出,那么你所做的就是拖延,你在追逐新潮,在找能给你多巴胺刺激,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的东西,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坚持使用一种工具,最好是你正在用的那个,这样你就不需要花时间在迁移笔记资料上,至少再坚持使用这个工具 6 个月。请注意,在此期间,你很可能会看到互联网上出现一些新的笔记应用,你会想,我需要这个,它看起来不错,具有我需要的功能,能解决我所有的问题,别这样想,坚持使用你当前的工具,完成工作。因为如果你不这样做,你会再次陷入这个循环,你只会继续拖延,有一件事帮助我跳出了从一个应用切换到另一个应用的循环,那就是要记住人们在没有这些复杂系统的情况下也做出了伟大的事,完成了伟大的工作。就像过去那些在监狱里写书的作家,他们没有 Obsidian1、Rome,或下一个新应用。你并非必须有这些复杂的系统才能做好工作,它们可以提供帮助,但你已经有了可以做好工作的一切,这些功能和应用是辅助,而非必需。

第二个原则是相信自己的大脑(放轻松),我支持“建立第二大脑”这个观点,它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语,但我认为这挺好,但是第二大脑并不能代替你真正的大脑,许多个人知识管理成瘾者会记下他们遇到的所有东西,却不为实际的思考留下任何空间,你需要相信,当你获取信息时,当你思考问题时,洞察力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你面前,但这种洞察力却不一定在你整理自己的笔记系统时出现。对我来说,最好的想法总是在我外出做某事时出现,当我走路时,坐下来喝咖啡时,看着日出时,当我远离我的电脑和手机时,那些想法几乎不会在我结构化自己的笔记时出现,所以你需要相信你的原生大脑,灵感会在你工作和接收优质信息时突然出现的,这个原则的另一种说法是放松,我知道你认为自己必须用笔记记录一切,害怕错过任何信息,但这是一种非理性的恐惧,如果您获取了恰当的信息,好的想法自然就会出现。

第三个原则是基于项目做笔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了做笔记而做笔记是教科书式的拖延,更好的策略是基于项目去记录,所以选择一个你想开始的项目,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个产品,也许是一个数字产品,也许是一个视频。围绕这个项目做笔记,链接概念、创意和想法,如果你愿意,你可以使用双向链接,让这些链接与你的项目相关联。按工具来辅助你。当你采用这种方法时,你会注意到一些事情。首先你会注意到你自然地过滤掉了不相关的信息,否则这些信息会使你的笔记系统变得混乱。其次,这种害怕错过信息的感觉消失了。是吧,你或多或少知道你需要记下什么,你在寻找什么。你可以放心的忽略掉其余部分。因为他与你的项目无关。你会主要到的另一件事是,你拖延的时间在减少,因为你在努力取得切实的成果。而不是无休止的为做笔记而做笔记。

第四个原则是优先提升你的能力和产出,在你开始考虑如何构建你的笔记系统之前,如果比起做实际工作,你花了更多时间在构建你的笔记系统、个人知识管理系统上,那么你就是在拖延。大多数笔记系统都有极好的搜索功能,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找到你要找的东西。因此,你不需要构建太多的结构,即使有完美的结构,你也应该养成先做事的习惯。当你有了这种动力,当你可以坐下来连续做三到四个小时的工作之后,再去考虑做一些优化,

第五个,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原则是设立清晰的限制(给自己设定一些可行的限制),如果你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是习惯性拖延者,那么可以试试这些限制。可以是限制改进笔记系统的时间,例如“我每天最多只花 30 分钟在改进笔记系统上”或者“只在周六早上。上最多两个小时”,除了在那些时间以外,我只会在工作中使用它,我不会试图去改进它。另一个有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获取信息的程序,这样你就不会分心并开始拖延。就我而言,我个人不喜欢同时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它们对我来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我获取了一些信息,接着在随后的某个时间,某个神圣的时刻,我会去处理它,我会理解它,并对其进行更多的结构化。但这是两件不同的事,因为当我获取信息时,我只想找到正确的信息,不想考虑如何及时去构建它。所以我会把两个步骤分开,设立一些限制,以及其他任何可能有用的东西。那么,总结一下,我们已经讨论了为什么对许多人来说,个人知识管理只是一种复杂的拖延形式,【18:55】我们研究了它如何以下列哪形式表现出来:最优化拖延陷阱、完美工具陷阱、收藏家谬误,接着我们了解了五个主要关于更好地做事和不再拖延的原则,现在,如果你从这个视频中学到了些什么,我希望它是这个。

你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或笔记系统,是用来帮助你更好地工作的,如果当你回顾过去三到六个月时,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因为这个系统而下降,那这个系统就不是一个好的系统。若你发现自己的工作产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提高,那这个系统很好,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度量标准,或者说试金石。最后,我祝你一切顺利,希望你喜欢这个视频,记得点赞和关注。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视频,请在评论中说出你的想法,我将洗耳恭听。如果你不同意视频中的某些观点,也欢迎讨论。感谢观看。thanks for watching!


  1. Obsidian 黑曜石

  2. Logseq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Sillot

    Sillot (汐洛)孵化自思源笔记,致力于服务智慧新彖乄,具有彖乄驱动、极致优雅、开发者友好的特点
    Github 地址:https://github.com/Hi-Windom/Sillot

    11 引用 • 7 关注
  • WebComponents

    Web Components 是 W3C 定义的标准,它给了前端开发者扩展浏览器标签的能力,可以方便地定制可复用组件,更好的进行模块化开发,解放了前端开发者的生产力。

    1 引用 • 2 关注
  • 30Seconds

    📙 前端知识精选集,包含 HTML、CSS、JavaScript、React、Node、安全等方面,每天仅需 30 秒。

    • 精选常见面试题,帮助您准备下一次面试
    • 精选常见交互,帮助您拥有简洁酷炫的站点
    • 精选有用的 React 片段,帮助你获取最佳实践
    • 精选常见代码集,帮助您提高打码效率
    • 整理前端界的最新资讯,邀您一同探索新世界
    488 引用 • 383 回帖 • 8 关注
  • MySQL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668 引用 • 534 回帖 • 14 关注
  • Ruby

    Ruby 是一种开源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日本的松本行弘(まつもとゆきひろ/Yukihiro Matsumoto)设计并开发。在 Ruby 社区,松本也被称为马茨(Matz)。

    7 引用 • 31 回帖 • 140 关注
  • Sandbox

    如果帖子标签含有 Sandbox ,则该帖子会被视为“测试帖”,主要用于测试社区功能,排查 bug 等,该标签下内容不定期进行清理。

    356 引用 • 1200 回帖 • 573 关注
  • 倾城之链
    23 引用 • 66 回帖 • 74 关注
  • Openfire

    Openfire 是开源的、基于可拓展通讯和表示协议 (XMPP)、采用 Java 编程语言开发的实时协作服务器。Openfire 的效率很高,单台服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用户。

    6 引用 • 7 回帖 • 65 关注
  • Webswing

    Webswing 是一个能将任何 Swing 应用通过纯 HTML5 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Web 服务器,详细介绍请看 将 Java Swing 应用变成 Web 应用

    1 引用 • 15 回帖 • 603 关注
  • OpenResty

    OpenResty 是一个基于 NGINX 与 Lua 的高性能 Web 平台,其内部集成了大量精良的 Lua 库、第三方模块以及大多数的依赖项。用于方便地搭建能够处理超高并发、扩展性极高的动态 Web 应用、Web 服务和动态网关。

    17 引用 • 46 关注
  • HHKB

    HHKB 是富士通的 Happy Hacking 系列电容键盘。电容键盘即无接点静电电容式键盘(Capacitive Keyboard)。

    5 引用 • 74 回帖 • 379 关注
  • 运维

    互联网运维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以稳定、安全、高效为三个基本点,确保公司的互联网业务能够 7×24 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144 引用 • 256 回帖
  • Kotlin

    Kotlin 是一种在 Java 虚拟机上运行的静态类型编程语言,由 JetBrains 设计开发并开源。Kotlin 可以编译成 Java 字节码,也可以编译成 JavaScript,方便在没有 JVM 的设备上运行。在 Google I/O 2017 中,Google 宣布 Kotlin 成为 Android 官方开发语言。

    18 引用 • 30 回帖 • 10 关注
  • Solo

    Solo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系统,专为程序员设计。Solo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416 引用 • 10020 回帖 • 468 关注
  • Android

    Android 是一种以 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2005 年由 Google 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331 引用 • 315 回帖 • 190 关注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09 引用 • 546 回帖 • 177 关注
  • 尊园地产

    昆明尊园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即:Kunming Zunyuan Property Agency Company Limited(简称“尊园地产”)于 2007 年 6 月开始筹备,2007 年 8 月 18 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 200 万元,公司性质为股份经纪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代租、代售、代办产权过户、办理银行按揭、担保、抵押、评估等。

    1 引用 • 22 回帖 • 610 关注
  • 心情

    心是产生任何想法的源泉,心本体会陷入到对自己本体不能理解的状态中,因为心能产生任何想法,不能分出对错,不能分出自己。

    59 引用 • 369 回帖
  • Vue.js

    Vue.js(读音 /vju ː/,类似于 view)是一个构建数据驱动的 Web 界面库。Vue.js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260 引用 • 662 回帖 • 107 关注
  • Dubbo

    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 RPC 远程服务调用方案,是 [阿里巴巴] SOA 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 2,000+ 个服务提供 3,000,000,000+ 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

    60 引用 • 82 回帖 • 596 关注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76 引用 • 37 回帖
  • 钉钉

    钉钉,专为中国企业打造的免费沟通协同多端平台, 阿里巴巴出品。

    14 引用 • 67 回帖 • 376 关注
  • 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

    227 引用 • 1446 回帖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314 关注
  • 分享

    有什么新发现就分享给大家吧!

    236 引用 • 1686 回帖 • 1 关注
  •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8 引用 • 108 回帖 • 1 关注
  • 学习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 习近平

    152 引用 • 458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