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曼所建立的笔记是一个体系——卢曼早年曾愿望发展出一套新的社会学体系。
而体系的问题——深入其中,又有着形式与内容的二分。
黑格尔在自己的逻辑学中曾批判过——外在的形式与内容,二者仿佛是不相干的东西却硬生生的联系在一起(这不是原文,但书里确实有着他这样的批判)。
一般的记录确实有着形式与内容是相互外在的矛盾。但在卢曼一类的卡片笔记中,则消解了这个矛盾——形式与内容的动态转换。
当形式包容不下内容——形式再次转变为了内容——被别的形式所奠基。
现代电子笔记的形式
在 logseq 一类的日志笔记中,内容被实行为一个个的块。
形式与内容的矛盾被转移到了日志中,形式是它的日志文件,而内容则是单篇日志中的各个块,我们再次回到了黑格尔所说的形式与内容的外在联系,但恰恰是这种外在的联系(实际上是把这个矛盾给放大了),给出了一种新的解决。形式自身就是内容,有着自身的局限性,那么形式与内容就同一了。见粒度笔记与碎片化重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转换1
日志被设置成一个容器,里面放着一个又一个的块。
动态践行,内容与形式并不是有着天然的差异,形式是被设定为形式的——一个内容块被设定为形式。
这就使得卡片笔记始终是我们需要集中去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差异——这个差异是我们自己建立的,我们并不是照着书本给出的目录去建立的,我们拥有的是我们自己认为的体系,我们成为了一个批判者与建设者。
这也同时使得我们需要去建立一个索引去管理我们的卡片,有些东西被认为是形式,可以引领,被认为是重要,但重要与不重要同样处于一个辩证的动态结构之中,我们还是回去不断的修改我们的索引。
粒度笔记与碎片化重组——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转换
logseq 的卡片笔记探索
通过块的粒度来建立笔记,引用笔记可以非常的强度化,高度被利用。
一个块就是一张卡片,同时一个卡片就是一个知识点(无标题化),绝对的知识碎化。
直接以内容为出发点,不要形式,一个内容可以直接变为形式。
一个示例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块直接的可以作为一个形式,放下内容。
当然,也可以是不同层级的使用,如文章和文章内容,上层块和下层块——这种都是已经直接建立了一种链接,是一种属于的关系,属于和链接可以是一回事,在这种方法当中。
通常的笔记,先是写下一个形式(建立文档标题,或者其他什么),然后是内容(一个个知识)
而粒度碎片化重组的笔记,一个内容直接可以充当起形式,引领其他的内容
一个块就是一个知识点
但在思源中,由于我们去索引一个笔记时,我们会索引到锚文本,这就导致了,碎片化处理的问题变得麻烦起来,会导致大量的重复(当然,我们对锚文本也可以再引用,使用动态锚文本,便可以做到更改一处,便处处更改)
一个问题,在思源中是否可以做到禁止搜索动态锚文本(作为一个搜索选项)
↩
- a 是什么 ↩
- b 是什么 ↩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