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反链整理笔记?以及反链模块可能需要的功能

本贴最后更新于 22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渤澥桑田

请问大家如何使用反链整理笔记?有没有比较细节的工作流的分享?

我看到一些在反链面板拖拽笔记来整理的方法,感觉这里有两个问题。

  • 所有反链混在一起,不知道哪个整理过哪个没整理过
  • 所有类型的反链混在一起,如下面的两组链接,一个是核心概念,一个是延伸的概念。我认为可以给他们打标签,比如#是一种,#子概念
    • 状态转移函数表述的是一种[[有向图]]
    • 图可以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 前一个概念是不会出现在图论相关的知识网络的,类似于编程,图论在这里是核心域,其内部的常青笔记卡片本身一定不会依赖于图论相关的应用,但可以通过反链查看调用。

双链笔记就是一种知识图谱,知识图谱就是一种有向图,一个双链是有向图的一条边,那么给边也可以打标签。

我理想的是为思源笔记添加这样的功能

  • (核心)为每条边打标签,反链提及面板可以根据标签来分类,筛选。
  • (核心)可在反链提及面板或反链引用所在处方便地打标签。
  • (附加)可在关系图中显示标签,一些特定标签(以及继承他们的标签)可以像 UML 绘制软件一样自动布局(如父子关系就父在上子在下)
  • (附加)可选根据间隔重复时间排序

对于双链笔记/常青笔记我的一个思考:双链笔记的一个问题是其不强调结构化,文档树和标签都是双链笔记概念以外的附加产品。结构是生长出来的,那么结构最终还是需要的。结构是多样多元的,UML 系列是结构的理想表示方法。如果能在 PlantUML 里面插入反链,我觉得比类似 Obsidian 的自由白板还要好。

我觉得知识管理与软件工程很像。MOC 的知识结构文档就相当于软件的某个设计文档。软件是多元立体,动静结合的系统,一个文档只是他的一个切面。通过各个切面,视图,我们可以看到软件与知识体系的全貌。而每一篇常青笔记就是经过测试的单元库,每一篇发表的文章就是对知识的验收测试。写笔记的过程就是敏捷开发软件,不断重构,演进,重组概念的过程。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9390 引用 • 73396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Achuan-2 2 3 赞同

    双链笔记并没有不强调结构化,只是很多人只关注了 dailynote 笔记法的方便,在意自下而上。你看官方的帮助指南就挺结构化的。完全可以使用文档管理方式,建立父子文档来管理,辅助以双链来引用,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况且,我目前的观点是 dailynote 笔记法是强调输入的无压,减少拖延尽可能快速的把灵感和学习内容记录下来,但它不是说笔记就以块引网络的形式存放下去了。思考是网络式发散的,但信息的传入转化为知识还是需要逻辑去组织的。一定是需要整理的,只是什么时候整理取决于个人需求。软件的知识网络再好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脑袋里的知识网络。

    关于博主对反链面板的筛选困惑,对我而言,反链面板记录的都是有很意义的信息。此外,我有每天、每周、每月的笔记整理习惯,会定期把一个概念、一个主题进行整理,所以反链面板的笔记对我而言,在整理前,它是待办事项;整理后,它是我对这一个概念、主题的回忆录,记录过去的理解。所以整理之后就比较少看反链了,筛选的需求也不是强烈。而由于定期整理的习惯,每次整理反链面板堆积的东西也不多。


    有感而发,下面内容是自己近来的一些思考

    我个人使用思源笔记的方法,倾向于使用《打开心智》一书,自上而下的 INKP 法,再结合传递型双链记录一些琐碎暂时不着急整理、有待发现结构的知识和想法。因为对于研究生的我而言,自上而下的提问题、查资料、解决问题,更重要,自上而下的笔记方法对我来说是工作学习有的放矢,有一份地图,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已经探索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去探索。自下而上的笔记方法对我来说更像是积沙成塔,散步游园式的学习。

    简单介绍下什么是 INKP 笔记法:日常碎片记录在收集箱(I),之后整理为概念笔记(N),笔记标题尽量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将知识原子化,然后在有联系的主题笔记(K) 里面收集和整理各种问题以及相关的概念笔记,形成自己有组织有框架知识库。P 就是项目 Project,应该借鉴了 PARA 的思路,着重于近期要学习、解决的工作内容,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积极联系知识体系内的知识,项目完成后,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有了新的体会,要及时去完善补充知识体系。

    我使用自上而下笔记法的实践,简单介绍下

    首选,我的笔记文档建立方式。只用一个笔记本来管理个人笔记,笔记本配置是块引笔记位置按月份存放,一般不手动在文档树新建子文档,笔记文档的建立一般只用块引新建,只有像个人主页、日记、块引新建笔记等层级最高的文档会使用文档树建立。双链笔记的好处之一就是支持块引新建文档、很擅长用链接 moc 来管理笔记,所以我摒弃了文档树管理笔记的方式,使用更自由的双链 moc 来管理主题笔记相关文档,这样的好处是:1. 不再去思考笔记存放位置,只管建立笔记就好;2. moc 比文档树更自由,可以随意组织,可以用列表块加超级块排版来管理 moc 笔记;3. 一篇笔记可能涉及多个主题,就会在之后的整理中(我个人会每天、每周、每月整理笔记),也放丢链接到相关的主题笔记里,这样不同主题笔记的组织形式都是非常统一的,都是以链接 moc 来管理。

    对于有方向的工作学习笔记,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建立主题笔记,主题笔记记录工作学习目标计划、参考资料、进展笔记,有方向的逐步推进。在主题笔记新建文档,都是使用块引进行创建。

    工作笔记,比较少使用传递型双链,因为每天内容很多,如果后面再去整理、进行结构化,会非常累,有急事想要快速找也不好找。

    学习笔记,里会有各种概念笔记,比如会记录神经生物学里的海马体、记录机器学习里的交叉验证等等,这里就是要谈双链笔记的另外一个优点了,渐进式笔记。之前社区有人分享渐进式阅读,给书里的人建立概念笔记,在读书过程中,一点点记录这个人的人物关系、性格、经历等信息。但很少有人分享这个方法如何用于工作学习里,其实我认为这点用在科研学习,简直是双链笔记的最大优势!就以神经科学为例,新研究很多,一些基础概念可能会被革新,这时候我建立一个海马体的概念笔记,阅读到有文章提到海马体的新研究,我就进行块引,这样日积月累,海马体这个概念笔记就有很多参考文献,我对海马体的功能、神经编码形式就会很了解。再加上思源笔记的虚拟引用功能——浏览时能自动引用相关的概念笔记,会让概念笔记,即原子化笔记这一方法,上限很高。我在记笔记的过程中,真的感觉自己在搭建个人的 wiki 知识库,你看维基百科里不就是一个主题,里面涉及到的各个概念名词都有链接,组成知识网络,重要结论有引用信息。随着日积月累的渐进式笔记,思源里的知识笔记是完全可以做到 wiki 知识库的样子的

    1 回复
    4 操作
    Achuan-2 在 2023-10-28 12:01:17 更新了该回帖
    Achuan-2 在 2023-10-28 11:53:46 更新了该回帖
    Achuan-2 在 2023-10-28 11:48:35 更新了该回帖
    Achuan-2 在 2023-10-28 11:44:09 更新了该回帖
  • 其他回帖
  • LAD021

    123 感觉很不错,思源笔记反链可以按照文件夹分类,我可以知道哪些内容是来自 DailyNote 的,哪些没整理。

    4 我的观点是目前的反链面板还是用层级来分类的,不能自定义更灵活的分类。我想知道哪些链接是这个励志理论的利用,哪些是这个理论的引述,哪些是反对这个观点的。我希望他们能分类展示在反链面板。这类信息在双链笔记体系中是留在文本中的,但是无法体现在反链面板中。

    想要能这样分类,链接就应该支持标签,形成(A 怎么 B)而不是仅仅(A B)的关系(关系藏在文本里,不能被反链面板提取)。一个解决方案是能在反向链接面板输出“进行链接的块”里面的标签。

    1 回复
  • goodboy23 1

    1.如何使用反链面板

    就是通过拖拽整理,在整理的时候不要全拖到当前文档再整理,因为这样会堆在一起,整理起来很累。而是有整理的想法了,挨个拖拽,慢慢整理。

    2.反链混在一起

    反链从面板拖拽到当前文档后,在原有文档是不存在的了,是剪切不是复制,并不会混乱

    3.反链混在一起

    这个是你在 DN 流程里的一个技巧可以解决,我是用如下方式,首先每一条内容正链到对应文档,然后这条内容,会先声明一个主题,也就是你说的类似标签这样。

    image.png

    这个时候看反链面板就会很舒服,我很容易知道这个反链是干嘛用的,归类到这篇文章的哪个标题下。

    image.png

    4.双链笔记不是一种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完全是为了花里胡哨而附加的功能,很多公众号用于宣传而已。

    实际上的 DN 流程、卡片笔记法、双链接,是合并在一起相辅相成的,这里就提到了一个【目录页面】的概念,它主要应用于双链接结构中,承担一部分文件夹的组织功能。

    类似如下,但这种比【文件夹】方式更加的灵活,因为笔记可以同时归类到多种【目录页面】里,从而非常容易查找。

    image.png

    我自己还添加了一个叫《顶级页面》的一个页面,让一些顶层的页面,比如《吃》、《计算机》等等,符合我自身习惯,并且内容之间完全不相关的。这是用于 DN 流程里的兜底。

    假如我新增了一条关于励志的话题,我不知道如何分类,那我就分到《努力》这个页面里,而《努力》这个页面下面其实包含《人生经历》、《人际关系》、《副业》等等吧,这个页面也是个【目录页面】。

    这种架构化的组织非常灵活,而且毫无压力。

    image.png

    1 回复
  • LAD021

    我很久没登了所以才回。

    我觉得可以,我就是要的这个效果。但是如果软件有支持,把链接突出出来,又能按照链接类型分类就更好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Openfire

    Openfire 是开源的、基于可拓展通讯和表示协议 (XMPP)、采用 Java 编程语言开发的实时协作服务器。Openfire 的效率很高,单台服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用户。

    6 引用 • 7 回帖 • 93 关注
  • Spark

    Spark 是 UC Berkeley AMP lab 所开源的类 Hadoop MapReduce 的通用并行框架。Spark 拥有 Hadoop MapReduce 所具有的优点;但不同于 MapReduce 的是 Job 中间输出结果可以保存在内存中,从而不再需要读写 HDFS,因此 Spark 能更好地适用于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等需要迭代的 MapReduce 的算法。

    74 引用 • 46 回帖 • 556 关注
  • Swagger

    Swagger 是一款非常流行的 API 开发工具,它遵循 OpenAPI Specification(这是一种通用的、和编程语言无关的 API 描述规范)。Swagger 贯穿整个 API 生命周期,如 API 的设计、编写文档、测试和部署。

    26 引用 • 35 回帖 • 16 关注
  • jsoup

    jsoup 是一款 Java 的 HTML 解析器,可直接解析某个 URL 地址、HTML 文本内容。它提供了一套非常省力的 API,可通过 DOM,CSS 以及类似于 jQuery 的操作方法来取出和操作数据。

    6 引用 • 1 回帖 • 469 关注
  • 国际化

    i18n(其来源是英文单词 internationalization 的首末字符 i 和 n,18 为中间的字符数)是“国际化”的简称。对程序来说,国际化是指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能根据不同语言及地区显示相应的界面。

    7 引用 • 26 回帖 • 1 关注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690 关注
  • Thymeleaf

    Thymeleaf 是一款用于渲染 XML/XHTML/HTML5 内容的模板引擎。类似 Velocity、 FreeMarker 等,它也可以轻易的与 Spring 等 Web 框架进行集成作为 Web 应用的模板引擎。与其它模板引擎相比,Thymeleaf 最大的特点是能够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并正确显示模板页面,而不需要启动整个 Web 应用。

    11 引用 • 19 回帖 • 317 关注
  • Flume

    Flume 是一套分布式的、可靠的,可用于有效地收集、聚合和搬运大量日志数据的服务架构。

    9 引用 • 6 回帖 • 605 关注
  • CentOS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是 Linux 发行版之一,它是来自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依照开放源代码规定释出的源代码所编译而成。由于出自同样的源代码,因此有些要求高度稳定的服务器以 CentOS 替代商业版的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使用。两者的不同在于 CentOS 并不包含封闭源代码软件。

    238 引用 • 224 回帖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6 引用 • 429 回帖 • 2 关注
  • ActiveMQ

    ActiveMQ 是 Apache 旗下的一款开源消息总线系统,它完整实现了 JMS 规范,是一个企业级的消息中间件。

    19 引用 • 13 回帖 • 637 关注
  • Quicker

    Quicker 您的指尖工具箱!操作更少,收获更多!

    22 引用 • 81 回帖
  • SpaceVim

    SpaceVim 是一个社区驱动的模块化 vim/neovim 配置集合,以模块的方式组织管理插件以
    及相关配置,为不同的语言开发量身定制了相关的开发模块,该模块提供代码自动补全,
    语法检查、格式化、调试、REPL 等特性。用户仅需载入相关语言的模块即可得到一个开箱
    即用的 Vim-IDE。

    3 引用 • 31 回帖 • 86 关注
  • 996
    13 引用 • 200 回帖 • 1 关注
  • PostgreSQL

    PostgreSQL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在 BSD 开源许可证下发布。

    22 引用 • 22 回帖 • 1 关注
  • V2EX

    V2EX 是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这里目前汇聚了超过 400,000 名主要来自互联网行业、游戏行业和媒体行业的创意工作者。V2EX 希望能够成为创意工作者们的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

    17 引用 • 236 回帖 • 400 关注
  • JSON

    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易于人类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51 引用 • 190 回帖 • 1 关注
  • Vim

    Vim 是类 UNIX 系统文本编辑器 Vi 的加强版本,加入了更多特性来帮助编辑源代码。Vim 的部分增强功能包括文件比较(vimdiff)、语法高亮、全面的帮助系统、本地脚本(Vimscript)和便于选择的可视化模式。

    27 引用 • 66 回帖 • 1 关注
  • Facebook

    Facebook 是一个联系朋友的社交工具。大家可以通过它和朋友、同事、同学以及周围的人保持互动交流,分享无限上传的图片,发布链接和视频,更可以增进对朋友的了解。

    4 引用 • 15 回帖 • 455 关注
  • GraphQL

    GraphQL 是一个用于 API 的查询语言,是一个使用基于类型系统来执行查询的服务端运行时(类型系统由你的数据定义)。GraphQL 并没有和任何特定数据库或者存储引擎绑定,而是依靠你现有的代码和数据支撑。

    4 引用 • 3 回帖 • 25 关注
  •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

    91 引用 • 751 回帖
  • RESTful

    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提供了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类的软件。基于这个风格设计的软件可以更简洁,更有层次,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30 引用 • 114 回帖
  • Android

    Android 是一种以 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2005 年由 Google 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333 引用 • 323 回帖 • 43 关注
  • 安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30 引用 • 1184 回帖
  • 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Internet 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43 引用 • 208 回帖 • 2 关注
  • Unity

    Unity 是由 Unity Technologies 开发的一个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诸如 2D、3D 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

    25 引用 • 7 回帖 • 244 关注
  • 以太坊

    以太坊(Ethereum)并不是一个机构,而是一款能够在区块链上实现智能合约、开源的底层系统。以太坊是一个平台和一种编程语言 Solidity,使开发人员能够建立和发布下一代去中心化应用。 以太坊可以用来编程、分散、担保和交易任何事物:投票、域名、金融交易所、众筹、公司管理、合同和知识产权等等。

    34 引用 • 367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