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 24 年 3 月 18 日。
最近在公司认识了其他部门的一个同事。
本来这层关系是七拐八弯的。我的一个同学换了部门,在新部门认识的新朋友,碰巧跟我们的工作有一些交集。于是这位新朋友又给我推荐了研究方向比较对口的专家。
其实有时候跨部门的交流是挺麻烦的,大家各有各的小算盘,部门墙高耸入云。那些话能说那些话不能说都要小心琢磨,唯恐一句话说漏嘴就可能让别人听到,甚至截胡掉最新的 idea。
但这次交流还挺愉快的,能够很自然地感受到相合的气场。
喝完咖啡回工位的路上,同事发了一条消息过来,问:“你也是北大毕业的?”我想都没想,顺手回了句“师兄好!”
这一两句话间,感觉两个人的距离拉进了许多。
以前我很少混迹于校友圈子,毕竟是连毕业照上都没有的透明人。又不喜欢在社交场合出没。但这次体验让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情。
社交武器。
如果把校友关系当做一种被动技能,那这种技能的效果就是在面对特定人群时触发并让两个人的社交间距变得更近。很显然,这是一种非常好用的社交技能。甚至可以说,跟之前聊过的酒文化一样,是一种社交武器。
这种武器对于八面玲珑的人来说是锦上添花,但对于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是雪中送炭。其实不仅是校友,任何一种“圈子”都可以认为是同类的武器。而圈子的门槛越高,就意味着“同路人”就越少,就更加有惺惺相惜的错觉。古代官场上同期也好,同乡也罢,又或者是今天的校友,都是类似的。甚至说社团,爱好等所构建的圈子也是其中的一类。比如高尔夫球,马术一类。
通过这种圈子所搭上的关系总是看起来更真诚的,因为圈子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背后那些更加赤裸的利益交换。
除了圈层关系,喝酒之外,其实平时还有另一种快速拉进距离的方式。
想来很多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抽烟。
酒鬼们不一定互相认为是同类人,但烟鬼一定会如此。因为每个人的酒友或许多少不同,但抽烟的人,无论什么部门,什么等级,什么身份,都不得不蜗居在那个小小的吸烟角里。处在同一个屋檐下,自然而然就熟络了起来。
从这种意义上,抽烟是一种比喝酒,攀师门和校友关系更加普适的社交武器。其他两种方式都只能在现有的关系上延伸,而抽烟则可以打破圈层进行降维打击。而且相对于另外两者,她还能用于主动进攻——我可以毫无违和感地在吸烟区蹲点一个想认识的人,但不能平白无故跑到隔壁桌上敬酒。
还有一种类似的社交武器,就是游戏。放在上一辈人那里就是打牌或者唱歌(当然我不否认这两种能力今天对一部分人仍然是适用的)。换句话说,就是娱乐,而且是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娱乐。
不知道有多少人节假日一打开王者,就看到你的领导——也许是下属正在艰苦奋战。当然也可能是他或她的孩子,但更多时候可能是本人。如果有机会线下一起开黑,变成上分好搭子或者是掉分难兄难弟,那对于拉近距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说的可不是要套近乎捞好处,只是单纯的让工作更好展开而已)。甚至于,虽然不在一起玩,但也可以纯粹作为聊天的共同话题,让工作以外能够多少有些谈资。
说到这里就想起以前有一个同事,工作扎实但为人比较孤僻。其实他倒不是说有多么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只是单纯的很难融入圈子而已。
在他离职的那一天,给他的最后一条建议,就是:抽烟喝酒打游戏,总得选一样。
有人生来就是大力士,可是也有人从小弱不禁风。别人靠拳头大家,我们这些弱者只能拿树枝石块还手。
打得过吗?可能吧,但其实也很困难。实际上,假如面对的人是拳王泰森,就算你手上拿着一把锋利无匹的匕首,大概率还是要被 K.O.。但这总比毫无胜算要强。
所以,天生不善社交表达的人,就更加需要社交武器。烟酒也好游戏也罢,多少都能起到一些助益。有的人自带一颗七窍玲珑心,有的人从小天生丽质。我想,后天的武器总归是无法如臂指使,但只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并多加练习,即使是普通人,也能成为“武器大师”。
也许只是“可能”而已。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