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笔记学习心得 | 教程

思源笔记功能过于复杂庞大,等全部学完再用会浪费大量时间。所以不如边学边用,把思源笔记的使用经验和心得做成一套笔记。

注意:不要沉迷于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定要以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优先满足必要的需求。

【个人体验】

科研工作者。对笔记的需求既有系统笔记(如系统学习某种实验方法、系统调研一个研究领域),也有碎片笔记(如平时阅读的文献、产生的灵感等),同时要求多端同步。

之前用过 4 年的为知笔记,一种用类似树状文件夹管理笔记的软件,同步功能很好用,手机端功能很完善。但没有双链功能,不好收集整理碎片化的信息。而且为知笔记官方处于一个半死亡状态,很久没有更新了,给他们提过多次建议,也没有回复,所以转用思源笔记。

目前思源笔记用了半年了,非常好用!与 Zotero 联动的强大文献管理功能,使用大纲笔记配合双链写实验记录,能让我在组会汇报或论文写作的时候,在短时间内整合大量零散但有价值的信息,之前可能很大程度被忽略了。唯一的不足是手机端功能不完善,比如没法像为知笔记那样添加桌面小工具,然后一键新建笔记,快速记录当时的想法。

理想目标

  • 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事物间的潜在联系

    • 坚持使用双链笔记,注重新笔记与现有笔记间的关联
  • 知识理论型书籍和文章的积累:在封面笔记中能快速抓住整本书的精华部分,也就是 “主干和树根” ;然后通过链接可以抵达书的每一部分,也就是 ”枝和叶“

  • 卡片式写作:自下而上,先积累素材和论点卡片,再组织架构、穿针引线,最后成文

    其实以前已经用过卡片式写作方法了:为知 +Zetero 卡片式写综述[^2]

    要求文档树、标签和双链系统和谐共生:

    • 文档树:显而易见的粗分类,一般不超过 4 层,用于目标信息的快速定位和查找
    • 标签:用于写作时标记要用的素材,最好通过分屏显示在写作空间的右边;也用在分散的日志文件中统一收集灵感笔记
    • 双链:平时使用,不要滥用,一定要能轻易看懂其中的关联逻辑

具体使用需求

1. 读书笔记

针对知识理论型书籍

  1. 封面:以书名命名,内容是总结笔记,该书的精华信息(用模板记),方便今后快速查阅
  2. 分析:位于封面的下一层,以问题为小标题组织笔记,引用素材,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3. 素材:位于封面的下一层,可以以书本身的章节或其他结构为小标题组织笔记,记录原文摘抄或简要复述,和阅读时的灵感

2. 日志型笔记

以日期命名,记录一些现有分类无法快速、准确归档的内容,如:

  1. 灵感:以日期为单位记录灵感和当时的场景,并用标签功能汇总所有灵感
  2. 一篇无法快速归类的新笔记:用“【【新文件名”的方法在日记中新建笔记。可通过“设置 - 文档树 - 块引新建文档存放位置“,将这种方式新建的笔记统一存到一个位置。通过反链可以查看该笔记是哪天创建的,所以不会丢失信息。如果该笔记和现有知识体系发生了至少一条关联(如何辨别?),则不用再进行归类,否则还需进行归类。

3. 文献笔记

文献笔记怎么记?记在哪儿?都还有待尝试。

文献笔记怎么记?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记完以后看笔记就可以,不用再看第二遍文献

不同文献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形式是不同的,有些文献记个结论就行;有些文献中的某个部分或某句话比较有意思,值得记下;而有些文献是研究的模板文献,从头到尾都要详记,并且要有自己的分析和思考,最前面放文献的总结,就像精读一本书一样。

由于不同文献的价值不同,所以怎么记笔记的问题本质上是怎么读文献的问题。

读文献不要一字一句,从头到尾线性阅读。

“写作是个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的结构转换为线性字符串的过程”

因此阅读的目的不是背诵或摘抄线性的字符串,而是要还原作者网状思考的过程,并对其进行加工。

——《学术写作五步法》王树义

可以尝试的文献阅读顺序:

幻灯片 1.PNG

文献笔记放在哪?

就记在 Zotero 中,再用插件把 Zotero 和思源联动起来。具体解决方案见:3. 文献引用插件[^3]

因为每次启动时,思源都会刷新文献及笔记的数据,为保证思源启动速度,只有记了重要笔记的文献才能用这种方式引用,其他文献就用 citationkey 的方式复制过来就行。

⭐ 常用需求实现

知识&理论型读书笔记

素材摘录整理

电脑端可以用讯飞语记软件进行语音摘抄,有电子版更好;手机端可以直接用讯飞输入法。

摘录完后,转移到思源笔记用层级标题进行整理;

  • 摘抄技巧
  • 摘录内容前打上“>”,转过来就直接是引用格式
  • 可以大概转述意思,不用一字一句的核对
  • 用拖拽的方式把多段引用放到一个引用块

自动收集在不同零散场景中写下的东西

随时、随地、随意记录是无压记笔记的关键,但日后如果不二次整理归类,就逐渐忘了,没法发挥这些宝贵“碎片”的价值。

有时候,这个“日后”永远不会到来,事情一忙就忘了。因此,我采取的办法是统一记到一个醒目的地方,如为知的默认文件夹,或者直接在合适的位置新建笔记,但这样有增加了记笔记的负担。

有时突然想到一个灵感,想那手机记下来,但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归档位置,思绪一下就飘走了。之后只会模糊的想到之前好像有一个想法,但具体是什么记不起来了。

有了思源以后能否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呢?

  • 具体速记场景举例
  • 学术会议笔记
  • 日常灵感(有电脑或者只有手机的场景)
  • 日记或其他笔记中记下的零散内容(如在摘抄素材笔记时,突然有一些灵感)

用双链代替标签功能

双链笔记

思源笔记从入门到精通使用教程 ④ 思源笔记双链_哔哩哔哩_bilibili

思源笔记双链使用详解 (yuque.com)

双链核心概念

  • 引用

    • 一对一的过程,一段锚文本只能链接到一个正链块
    • 正链块最大粒度是一个笔记页,最小粒度是一个回车产生的段落块
  • 反向链接

    • 一对多的概念,一个块能被多处锚文本引用。被引次数显示在右上角。
  • 虚拟引用和提及:软件自动识别的潜在的引用和被引用关系。

image

建立引用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建立引用,Alt+【【【,区别见新建引用块和选中引用快捷键[^4]

(( 【【的区别:默认没有区别,但打开以下设置开关后,((功能不变,【【则只能在页级文档名中检索
image

正链浮窗功能
image

⭐ 关于个人引用粒度

疑问:引用小标题会链接到标题下的所有内容吗?还是只会出现一行标题?
答:会将该标题下所有内容,包括次级标题下所有内容作为一个块引用

★ 启示:尽量将小标题作为个人最小粒度,次选大纲笔记,超级块和块命名、别名等作为最后手段。

虽然笔记支持将一个段落作为最小粒度,但检索起来内容太多了,等于全文检索,增加信息筛选负担。在搜索设置中已进行屏蔽[^5]。

  • 小标题命名要求

    1. 标题下内容高度凝练
      一个最小标题下只讲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论点,看标题就能大概知道里面的内容
      ❌ 如果有两个点要讲,就要分平级标题,或建一个下级标题,如本内容标题”关于个人引用粒度“
    2. 标题要简洁,方便检索
    3. 标题要相对独立
      可适当重复上级标题,如”双链核心概念“、”文献笔记怎么记?“等
      ❌ 不要用模棱两可的概念做标题,如”概念“,”核心概念“,”怎么记?“等高度依赖上级标题

大纲笔记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块,具体使用要求见:大纲笔记要求[^6]。但不要滥用大纲! 否是检索中又会出现大量干扰信息。

实在要将最小标题下的某一段或几段作为一个可能的引用块,要用超级块命名功能做标注。如本超级块中展示了超级块命名功能,”个人最小粒度“可以参与检索并链接到这个块。

基本配置

数据存放与备份

数据存放的位置叫做“工作空间”,可以在主菜单中新建并查看存放位置,备份的时候备份该文件夹即可。
image

数据文件夹中各文件夹存放数据类型可查看:((20230106101434-e6g4av3 '工作空间'))

搜索设置

  • 编辑器:启用“虚拟搜索”,并排除一下关键词:
    思源,/[0-9+/,临时笔记

  • 搜索:屏蔽以下内容,降低检索时的信息负担image

    • 屏蔽一些内容后,【【检索结果就会少了很多干扰。在Alt+P的全局检索中依然可以检索这些内容
  • 大纲笔记要求

  • 搜索中屏蔽了列表项,但没屏蔽列表,也就是说大纲笔记的第一行仍然参与检索这就要求:

    • 大纲笔记第一行相当于小标题,一个大纲只谈论一个话题
    • 第二行开始是大纲的内容,不用缩进,本身与第一行就是上下级关系
    • 不相干的话题分别建立大纲
    • ✔ 正确大纲示例
      image
    • ❌ 错误大纲示例(注意不同主题间没有分隔开,检索时会被当成一个块)
      image

其他配置

  • 自定义快捷键

    1. 定位当前文档位置:Alt+Q
    2. 打开块属性面板:Ctrl+Shift+A(删除光标所在块后插空快的快捷键)
    3. 反链面板:Alt+3
  • 新建日记默认位置(Alt+5

    可指定统一收集在某个笔记本目录下

    • 设置日记位置:笔记本右键 → 设置,新建日记位置:/daily note/{{now | date "2006-01"}}/{{now | date "2006-01-02"}}
    • 还可以设置笔记本默认的模板
  • 新建笔记默认位置(Ctrl+N【【方式

    新建笔记无法向日记一样指定默认笔记本,因此会建在已打开笔记本的相对位置

    1. 全局设置:主菜单设置 → 文档树;

      1. 新建笔记存放位置:“/朝花夕拾/未命名”
      2. 块引新建笔记存放位置:“/朝花夕拾”
    2. 笔记本单独设置:可在笔记本右键 → 设置,单独定义各笔记本新建笔记位置

  • 主题:積読 tsundoku 的明亮主题还不错

常用快捷键

1. 通用快捷键

功能 快捷键 备注
打开思源窗口 Alt+M
文档树面板 Alt+1
大纲面板 Alt+2
分屏显示大纲 Alt+O 在每个笔记左侧分屏显示大纲
反向链接 Alt+3 自定义
标签面板 Alt+4
新建日记 Alt+5 需要先设置新建日记的默认笔记本
关系图 Alt+8 默认显示页面的关系图,如果要查看某个块的关系图要进入聚焦模式
全局关系图 Alt+9
定位当前文档位置 Alt+Q
最近打开的文档 Ctrl+E
页内检索 Ctrl+F
全局检索 Ctrl+P
打开设置页面 Alt+P
立即同步 Ctrl+S

2. 编辑器页面

功能 快捷键 备注
a.块整体操作
新建文档标题为 Ctrl+1
新建文档内容为 Ctrl+2
复制为引用块 Ctrl+Shift+C 粘贴后是一个超链接,默认锚文本为块的前几十个字,或块的命名
复制为嵌入块 Ctrl+Shift+E 粘贴后将整个块的内容动态嵌入,修改时所有嵌入块的内容同步修改
拖拽生成引用块 Alt+ 拖拽块标
拖拽生成嵌入块 Shift+ 拖拽块标
修改属性 Ctrl+Shift+A
聚焦进入 Alt+→单击元素块标 不是新建笔记
场景 1:屏蔽其他内容,专注编辑当前块;
场景 2:查看当前块的引用和被引用关系
如果有超级块,优先聚焦整个超级块
聚焦返回 Alt+←
展开/折叠 Ctrl+↑/↓
b.新建内容
新建笔记 Ctrl+N / 【【+ 新文件名
粘贴纯文本 Ctrl+Shift+V
新建引用块 (( / [[ / (( / 【【
1. 输入后可全局检索,并选择插入。默认锚文本为块的前几十个字,或块的命名;
2. 如果输入后没有匹配结果,则以输入的内容为标题新建一篇笔记,并直接引用;
新建嵌入块 {{ / 「「
选中引用 Alt+[ 场景:阅读已有文字时,发现某些字可以加一个引用。
选中这些字,使用快捷键后,自动用选中内容检索,也可以删除后重新检索插入引用块。锚文本就是选中的内容。
插入表格 Ctrl+O
在表格下方插入新行 Ctrl+Shift+D
在右边插入一列 Ctrl+Shift+R
删除该行 Ctrl+-
插入表情 :+ 英文检索
插入任务列表 Ctrl+L / ⌘L / []

3. 文献引用插件

快捷键

  1. Shift+Alt+A:检索并插入 Zotero 中的文献
  2. Shift+Alt+V:插入 Zotero 中已经选中的文献

基本配置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8786 引用 • 70250 回帖 • 1 关注
  • 知识管理
    24 引用 • 146 回帖 • 2 关注
1 操作
wangchunyuan 在 2024-04-03 16:45:48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非常详细的教程

  • Achuan-2 1 赞同
    •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记完以后看笔记就可以,不用再看第二遍文献。

      不赞同这个观点,现在觉得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之前记的笔记只是当时一部分的理解,笔记一方面是记录对信息的总结,但更重要的是记录自己当下的思考。读完书和文献,记完笔记后,笔记当然会是首选复习资料,但是有空再去读读书和文献,经常会有进一步的想法。

    • 尽量将小标题作为个人最小粒度,次选大纲笔记,超级块和块命名、别名等作为最后手段。

      我目前也是觉得标题来当块引传递挺不错的,现在的日记模板的标题就是块引各个方面的主题笔记。image.png

    • 搜索中屏蔽了列表项,但没屏蔽列表

      我个人的设置是搜索屏蔽列表,保留列表项,或许保留列表,可以更方便搜索一些问题吧,但是目前觉得还好,想搜的都能搜到,不过个人觉得列表的搜索体验确实不太好。

    1 回复
  • wangchunyuan

    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目标:记完以后看笔记就可以,不用再看第二遍文献。

    • 不赞同这个观点,现在觉得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之前记的笔记只是当时一部分的理解,笔记一方面是记录对信息的总结,但更重要的是记录自己当下的思考。读完书和文献,记完笔记后,笔记当然会是首选复习资料,但是有空再去读读书和文献,经常会有进一步的想法。

    同意这个观点。有些重点文献需要反复阅读,因为随着自身认知的不断深入,每次读都可能有新的见解。“但更重要的是记录自己当下的思考”,这句话对我也很有启发,我现在的笔记重点仍是记录关键的信息。

    之所以强调形式不重要,重点是内容,是因为现在要面对的信息量和初学的时候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经常面临数十甚至数百篇文献的归纳整理,形成一份报告,而并不是每一篇文献都值得花大量时间。初学的时候经常被一些“好看”的笔记模板所吸引,每篇文献都花大量时间按模板去记笔记。等到真正要输出的时候,可以记得这篇文献里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点,但笔记里又没记到,又得去翻原文,感觉笔记就白记了。所以现在记笔记的前我都会想一下:针对我看文献的目的,这篇文献最有价值,或者之后会用到的是哪些点,只记这些就行,不要为了“好看、完整”而记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