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无用论
自从我意识到做笔记、整理知识库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便决心把时间放到主业上,「多做作品,少做笔记」。
但是做笔记这个事情是真的上瘾,一天不去看几篇文章翻几页书并且记录下来,就浑身难受,不碰知识库的这几天,甚至产生了轻微的「戒断反应」。
于是在「戒断」当天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个人知识库真是个好玩意儿,它能让人逃避现实的重压,让人忘掉忧愁,只需要沉浸在里面,持续地整理、总结,汇聚成一篇篇精美的文档,就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然后现实生活没有发生丝毫改变。
之所以我的现实生活没有改变,不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认知升级」吗,认知是升级了,但是能力没提升啊,这就像抖音评论区里流传的一个段子:
过年了,七大姑八大姨齐聚一堂,讨论着这一年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这个家里买了新车,那个家里购了新房,然后话锋一转,问我:「小明今年过得咋样啊?」
我默默拿出了我的 Nas,介绍道,我这个机器支持公网 IP,能当虚拟机、能当软路由,精选服务器级 CPU,功耗严格控制在 60W。并且演示了我搭建的 Jellyfin 海报墙,全高清无水印影视资源,文件名精准刮削,字幕、音轨齐全。
看着亲戚愕然的眼神,我自豪地起身离去。
知识库的毒性强大之处在于隐蔽,它不像游戏和刷短视频,你明确知道这会玩物丧志、浪费时间,而经营知识库会让你沉浸在虚幻的成就感中——至少我获得了知识啊,这个感受会麻痹人的正确认知。
我身边有的人,学东西飞快,驾照一个月到手,学技能一下就上手,上手就出作品,几乎无内耗,但几乎看不到他做笔记,甚至对我把某种视觉效果的实现路径按照一二三记录下来,呈现鄙夷的姿态——怎么这还要记笔记啊?
这确实动摇了我对做笔记这件事的观点。
然而真的无用吗
结论是:有用且必要,且持续的重要。
知识库对个人的重要性,不必我多言,每个人都能给出不少的理由和依据,我也是如此,可以说没有建立知识库的这个过程,我的知识面以及思考、写作能力都已经全面停滞在了高考结束的那一年。正是有了建立知识库的过程,才使我不断逼迫自己输入、输出,完成思维能力的迭代。
都说设计师的文化水平捉襟见肘,哈哈,还好我暂时还过得去。
那话说回来,为什么知识管理在某些时刻是无用的?
因为知识库的有用与否,会随着注意力的焦点,呈现动态变化。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出现了两个概念:「关注圈」和「影响圈」。关注圈内的事物就是你感兴趣的内容,它们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你对此无能为力,比如股票行情;影响圈内的事物就是你能够产出作品、制造出影响力的内容,比如你的考试成绩、资格证书、设计作品、编写的程序。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知识库里的内容是与两者(影响圈、关注圈)各有交叉的。
知识库与影响圈交叉的部分,意味着你的知识发挥了效用,产生了影响力,影响力就是财富——基本上没有人会反对这句话吧,这部分内容能让你的生活得到改善;
知识库与关注圈交叉的部分,意味着知识库为你提供了「安全感」,确认自身安全是人类原始的本能,囤积得越多人就越安心,知识库中这部分的内容其实是缓解了你的焦虑。
当一个人的注意力更关注缓解焦虑的那部分,人就沉沦了,只有当注意力集中在能影响外界的那部分时,知识库才是有用的。所以我说知识库有用与否,是动态变化着的,它取决于你的注意力焦点的位置。
总结
想明白了这些,我就不再纠结是否应该去管理自己的知识库了,因为当我焦虑的时候,适时看看文章,缓解一下,然后再在影响圈里火力全开,依然能带来好的效果。
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位学东西很快的朋友,我也掌握了他的秘诀,那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先不要做笔记,直接出作品,并且把作品丢去一个能获得反馈的地方,在正反馈和负反馈中持续优化。
比如学生,就是不断做卷子,对答案、订正。我作为设计师,就是在小红薯、音符等平台上发作品,听听别人是怎么夸的,又是怎么喷的,然后改进作品细节。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