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去在 onenote、wolai 的笔记管理方法

本贴最后更新于 33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异事殊

本文的语雀链接:我过去在 onenote,wolai 的笔记管理方法 (yuque.com)

其实我用的笔记软件不多,真正作为主力笔记软件的,只有三个软件,依次为 onenote,wolai 和思源笔记。简单回顾下过去在 onenote、wolai 是怎么管理笔记的。

我过去在 onenotewolai 的笔记管理方法.png

OneNote

最早用的笔记软件是 OneNote,那时只会用 word 的我,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OneNote 就像是电子的活页笔记本一样,虽然微软这些年一直没有怎么更新 OneNote 的功能,但 OneNote 功能其实本身就非常强大。

  • 可以新建多个笔记本,每个笔记本可以建立多个分区,分区还能套分区,分区下面可以建立很多笔记,笔记可以排序,划分层级。
  • OneNote 的界面左边负责管理笔记本层级,右边用来新建笔记,至今我都觉得这个设计非常好。
  • OneNote 还有一个快速笔记的功能,快速笔记可以以小窗口方式置顶,很方便临时记笔记、看视频记笔记。
  • OneNote 插件可以显示以日历的形式显示自己在那一天更新、创建了什么笔记。
  • 支持设置笔记模板
  • 支持共享笔记,我还创建了一个共享笔记本,与酷安网友共享(虽然后面放弃跑路了 orz)
  • 支持复制笔记链接,不仅仅是文档链接,还可以是段落链接,并且

我还在知乎写过 OneNote 使用分享:OneNote 半年使用心得 by 风渡巛

有一段时间,我还非常期待思源能借鉴 OneNote 的快速笔记功能和左右栏设计呢(后来就彻底忘了这件事了……)。

当时我在 OneNote 大致是这样整理笔记的,分为学科,书籍,软件,百科知识,个人日记等笔记本,学科笔记本呢,我就会分大一上,大一下……就是非常传统的分类方法。现在这种管理方法回顾起来,确实有不足之处,因为我很难复用我以前的笔记,这门课程讲到什么,我就记什么,另一个课程讲到同一个概念,我又会记一遍,当时没有把这个概念转化为一篇专门的概念笔记,不断去完善补充它的想法,所以记的大部分笔记其实都没法复用,记完就丢了。

另外,当时我在个人日记上就会记录当天做了什么,记了什么笔记,并丢一个笔记链接在里面,其实和现在自己使用的 dailynote 比较像,只不过 OneNote 不支持直接在日记页面新建文档,我还是得找个适当的分类,在那里新建笔记。还养成了周总结、月总结的习惯。

补充说明:OneNote 的链接功能其实很强
OneNote 很早就支持复制笔记链接的,有些大佬也分享自己用 OneNote 的链接来管理主题笔记、笔记目录的方法,可惜当时的我并没有发现管理链接这个方法的优秀之处。一直使用笔记本(文档树)进行分类、管理层级,只在个人日记里使用到笔记链接。
我也是写这篇笔记才发现,原来 OneNote 老早就支持[[]]的自动链接功能!!!比如在笔记里打[[经济泡沫]],如果这篇笔记已经存在了,就会自动链接,就算那个笔记后来改名了依然还能正确跳转!如果不存在,则会自动在当前分区新建该笔记。只是和目前的双链笔记相比,只是单向链接,不支持双向链接。

下面是之前一些过去的 OneNote 笔记截图

0968abe7e0209ae01af9b2ae925b675.jpg

8a3d3da0d0f254cc9bec3d56c29220a.jpg

bb95bb209b392adeb6f06f965ea5b6e.jpg

ff8ab70f0e5197602f7b8c043d519e4.jpg

最初接触 OneNote 的时候我还不知道 Markdown,后来是在酷安经常刷到 Markdown 的分享,才了解到。又因为专业需要学习 C++、Python 和 R 语言,就开始正式接触并使用 Markdown 了(用 Typora 和 VSCode 来写 Markdown)。Markdown 简易排版的概念深得我心,在此之前我 OneNote 的笔记真的是随心所欲的排版,各种颜色、各种字体,OneNote 还支持无限画板,笔记左边放一个右边放一个的。后来回顾来看,笔记真的记的很没有逻辑,也是接触到 Markdown 之后,我才开始习惯用标题来排版。

后来不用 OneNote,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OneNote 对代码块的高亮支持很差(要么用插件来实现代码块插入,或者直接从 vscode 粘贴代码到 OneNote 可以保留颜色),不支持 GIF 图、对文章大纲的支持很不好(得用插件生成大纲)。再加上当时 OneNote 记的笔记太多太杂(笔记占用 3 个 G),非常凌乱,并且我没有手写的需求(字丑加贫穷),让我逐渐产生了放弃 OneNote 的想法,以至于最终放弃。

wolai

弃用 OneNote 后,就主要使用 wolai 笔记,时间大概是 2020 年底。

那时也是在 wolai 群里才知道思源笔记这个软件,当时的思源笔记还是基于 Vditor 的 Markdown 笔记软件

之所以没选择 notion,有几个原因。尽管 wolai 当时没有数据库,但当时我也不懂如何使用数据库,加上 notion 当时没有悬浮大纲、没有简单表格,wolai 的颜值更符合我的审美,对中文的输入体验也很好。于是就选择 wolai 作为下一个主力笔记软件。

在 wolai 记的笔记比起 onenote 会规整多了,而且那段时间,我也非常热衷于把笔记记的好看。我还搞了一个个人主页,把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笔记统统放进去,每门课程的笔记都给我整理的整整齐齐的。

我开始新建月记,在一个文档里,把一个月的日记都记在一起。wolai 是有一个模板按钮的,每次点击就能在下面新建一篇日记,我将日记模板为设置为今日待办、我的一天(按时间记录干了什么事情)、反思(做的怎么样,哪些行为有所改进。

我在个人主页放置主题笔记,分为树洞、工作与学习、编程、标签几个大类。之所以还有一个标签,是因为当时 wolai 没有标签功能,wolai 官方推荐使用双链来代替标签。(现在我在思源笔记里把双链甚至数据库当作标签来用)

我开始更倾向于在主题笔记里使用管理链接的方式来管理主题下的所有信息和笔记了。比如每个课程笔记里,我不仅仅会记录这个课程的个人笔记,还会记录老师的信息、学分多少、往年的考试资料,还会在课程主页一些学习资料链接和重点总结,一个笔记就包含了我所有需要的内容,而不像之前的笔记方法,没有什么整理目录的意识。这种整理方式确实很大程度有助于我更好的梳理笔记,进行深入思考,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

我在使用 wolai 的那段时间,大学绩点排名从原来的十名开外,飙升到第二名,以至于后面可以顺利保研来复旦。虽然不能把功劳都归于一个笔记软件,但是用 wolai 确实很好帮助我梳理了课程笔记,对 wolai 一直都挺有好感,只可惜 wolai 的马老板没能维护好 wolai 的口碑……

不过那时的笔记还是没有区分主题笔记和概念笔记,每个课程的笔记记得很详细,还是没有考虑复用的问题,那时候也没接触什么 PARA 分类,更别说 dailynote 笔记、INKP 笔记法。

在 wolai 的笔记截图

61c806ec292074036c519a14e0acb89.jp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c1381dd69b3a4e52f77d4f99d61f4a1.jpg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4919 引用 • 102618 回帖
  • OneNote
    1 引用 • 3 回帖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1 关注
5 操作
Achuan-2 在 2024-05-04 18:38:20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8:25:48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7:57:27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7:56:34 更新了该帖 Achuan-2 在 2024-05-04 17:52:43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zxhd86

    真好看啊……感觉跟我的随心版笔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 回复
  • Achuan-2 1 赞同

    放心,现在在思源笔记的笔记也很凌乱doge

    没有以前那么爱折腾了

  • worrior

    onenote 最得我心的是可以手写,而且可以被识别并搜索。手写对一些理工笔记来说真的方便,同时也支持类 LaTeX 的公式输入。

    但 markdown 显然更丰富更方便些,除了不能手写外和过分自由的排版外就不差什么了。

推荐标签 标签

  • FreeMarker

    FreeMarker 是一款好用且功能强大的 Java 模版引擎。

    23 引用 • 20 回帖 • 457 关注
  • 旅游

    希望你我能在旅途中找到人生的下一站。

    93 引用 • 901 回帖
  • 宕机

    宕机,多指一些网站、游戏、网络应用等服务器一种区别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也叫“Down 机”、“当机”或“死机”。宕机状态不仅仅是指服务器“挂掉了”、“死机了”状态,也包括服务器假死、停用、关闭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出现的不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

    13 引用 • 82 回帖 • 83 关注
  • RabbitMQ

    RabbitMQ 是一个开源的 AMQP 实现,服务器端用 Erlang 语言编写,支持多种语言客户端,如:Python、Ruby、.NET、Java、C、PHP、ActionScript 等。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存储转发消息,在易用性、扩展性、高可用性等方面表现不俗。

    49 引用 • 60 回帖 • 347 关注
  • iOS

    iOS 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最早于 2007 年 1 月 9 日的 Macworld 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 iPhone 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 iPod touch、iPad 以及 Apple TV 等产品上。iOS 与苹果的 Mac OS X 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 Unix 的商业操作系统。

    88 引用 • 139 回帖 • 1 关注
  • 代码片段

    代码片段分为 CSS 与 JS 两种代码,添加在 [设置 - 外观 - 代码片段] 中,这些代码会在思源笔记加载时自动执行,用于改善笔记的样式或功能。

    用户在该标签下分享代码片段时需在帖子标题前添加 [css] [js] 用于区分代码片段类型。

    133 引用 • 900 回帖 • 1 关注
  • HBase

    HBase 是一个分布式的、面向列的开源数据库,该技术来源于 Fay Chang 所撰写的 Google 论文 “Bigtable:一个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就像 Bigtable 利用了 Google 文件系统所提供的分布式数据存储一样,HBase 在 Hadoop 之上提供了类似于 Bigtable 的能力。

    17 引用 • 6 回帖 • 60 关注
  • Elasticsearch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基于 Lucene 的搜索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分布式多用户能力的全文搜索引擎,基于 RESTful 接口。Elasticsearch 是用 Java 开发的,并作为 Apache 许可条款下的开放源码发布,是当前流行的企业级搜索引擎。设计用于云计算中,能够达到实时搜索,稳定,可靠,快速,安装使用方便。

    117 引用 • 99 回帖 • 207 关注
  • NGINX

    NGINX 是一个高性能的 HTTP 和反向代理服务器,也是一个 IMAP/POP3/SMTP 代理服务器。 NGINX 是由 Igor Sysoev 为俄罗斯访问量第二的 Rambler.ru 站点开发的,第一个公开版本 0.1.0 发布于 2004 年 10 月 4 日。

    315 引用 • 547 回帖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7 引用 • 153 回帖
  • 游戏

    沉迷游戏伤身,强撸灰飞烟灭。

    180 引用 • 821 回帖
  • DevOps

    DevOps(Development 和 Operations 的组合词)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软件工程)、技术运营和质量保障(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

    57 引用 • 25 回帖 • 8 关注
  • 电影

    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122 引用 • 608 回帖
  • Mac

    Mac 是苹果公司自 1984 年起以“Macintosh”开始开发的个人消费型计算机,如:iMac、Mac mini、Macbook Air、Macbook Pro、Macbook、Mac Pro 等计算机。

    168 引用 • 595 回帖
  • Hexo

    Hexo 是一款快速、简洁且高效的博客框架,使用 Node.js 编写。

    22 引用 • 148 回帖 • 8 关注
  • 前端

    前端技术一般分为前端设计和前端开发,前端设计可以理解为网站的视觉设计,前端开发则是网站的前台代码实现,包括 HTML、CSS 以及 JavaScript 等。

    245 引用 • 1338 回帖 • 1 关注
  • Lute

    Lute 是一款结构化的 Markdown 引擎,支持 Go 和 JavaScript。

    28 引用 • 197 回帖 • 28 关注
  • Vditor

    Vditor 是一款浏览器端的 Markdown 编辑器,支持所见即所得、即时渲染(类似 Typora)和分屏预览模式。它使用 TypeScript 实现,支持原生 JavaScript、Vue、React 和 Angular。

    366 引用 • 1842 回帖 • 2 关注
  • Mobi.css

    Mobi.css is a lightweight, flexible CSS framework that focus on mobile.

    1 引用 • 6 回帖 • 756 关注
  • 微服务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之间才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构建,能够被独立的部署。

    96 引用 • 155 回帖 • 1 关注
  • Openfire

    Openfire 是开源的、基于可拓展通讯和表示协议 (XMPP)、采用 Java 编程语言开发的实时协作服务器。Openfire 的效率很高,单台服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用户。

    6 引用 • 7 回帖 • 102 关注
  • B3log

    B3log 是一个开源组织,名字来源于“Bulletin Board Blog”缩写,目标是将独立博客与论坛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详细请看 B3log 构思。目前 B3log 已经开源了多款产品:SymSoloVditor思源笔记

    1063 引用 • 3455 回帖 • 164 关注
  • OnlyOffice
    4 引用 • 21 关注
  • wolai

    我来 wolai:不仅仅是未来的云端笔记!

    2 引用 • 14 回帖 • 1 关注
  • 房星科技

    房星网,我们不和没有钱的程序员谈理想,我们要让程序员又有理想又有钱。我们有雄厚的房地产行业线下资源,遍布昆明全城的 100 家门店、四千地产经纪人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6 引用 • 141 回帖 • 592 关注
  • Quicker

    Quicker 您的指尖工具箱!操作更少,收获更多!

    36 引用 • 155 回帖
  • Pipe

    Pipe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平台。Pipe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33 引用 • 1124 回帖 • 119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