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烈抗议!关于剪切 ID 块变化的问题!
2024-07-05 16:33设置成 win 的剪切不知道会不会合适一些,按下剪切的时候,直接冻结,然后到位置去粘贴,就是移动。
这个可以作为一个设置按钮。
-
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2024-04-04 02:06其实做笔记的作用,一开始都非常明确,怕忘了一些东西,或是学习需要整理内容等等。
仅仅是说后续思想转变的过程中,笔记所产生的作用不断改变着,这个意义,仅是作为一个交流,自己的对于笔记的观点,或许会有一定的启发。
-
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2024-04-03 22:23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观点上得到探讨。
分类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或者说人是如何认识事物的问题。
以下是引述矛盾论当中的观点。
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
……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例如,数学中的正数和负数,机械学中的作用和反作用,物理学中的阴电和阳电,化学中的化分和化合,社会科学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和阶级的互相斗争,军事学中的攻击和防御,哲学中的唯心论和唯物论、形而上学观和辩证法观等等,都是因为具有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才构成了不同的科学研究的对象。
……
分类,就是将物质划分了不同的种类,即找到了每个物质凭什么与它物质不相同的区别。
这是一个认识的自然特殊性的过程,并不是由我们主观去分类的,或许我们可以主观去区分一些事物,但是这些区分的前提,必定是有依据的,譬如一片白色,我们如何将白色的内容再分类呢?无法区分,只能引入白色的位置、或是别的一些特殊性,才能将白色的内容再“分类”出来。
所以,这个分类,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特殊性反映在大脑里,从而将之分类了。
事实上,分类就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如果按辩证法的观点来看,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彻底地说,一切的思考、分类、分析、推理、类比、串联、总结……都是对客观世界反映的一个过程。
诚如你所说,有些分类是不必要视角,像你所说的人体认识上,器官认识其实是主要的,这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问题,物质是唯一的,但是其运动方式不唯一。
决定其不同运动形式的,就是其主要的矛盾所规定的。譬如机械运动,由某部分宏观的力所决定,不会由微观的力所决定,所以在这个机械运动中,抓住宏观的力就已经足够反映了。
如果站在“我”的角度去出发,可能是与我相接触的事物运动我需要去关注其主要矛盾,但是如果站在“模拟这个世界”角度出发,基本的原理或许越多越能够模拟地合理。
或许我当前的思考是谬论,但能够得到交流,是一个非常开心的事情。
-
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2024-04-03 22:04以后分享些个人的呓语也不怕没人听了。
这也是我的感受,哈哈!
我的思考从本能出发,到建立自己的观点体系,然后被实践所否定,最后再到深入学巨人的观点,这一路过来,我有很多很多想表达,但可能过于个性化,且过程中基本谬误居多,既无法说服人,更无法实践验证,所以很多时候,只能自己在日记中对话。
能够有人交流,可能是不一致的想法,但是能够有人倾听,有人乐于去理解,真的很重要。
-
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2024-04-03 00:03思考,思考就能获得快乐,我思考东西越多,快乐也就越多。
老铁,我感觉真的跟你很像很像。
我在以前有穷思竭虑强迫症,当时是因为学习压力所导致的,每天都在那里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是最快的,最好的。
当时有一个概念:别人比我学得更快,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如同有些人找到路径上了高铁,而我仅仅是在骑自行车,甚至是跑步。
所以当时的我,如果不思考什么学习方法是最好的,就会焦虑,思考大脑会给予快乐的奖励,或者说是缓解了焦虑。
在压力过后,也养成了,思考有所收获,就会非常快乐的通路。
所以我的笔记,是始终围绕着为我如何去思考而出发的,补足大脑不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我的大脑是绝没有文字牢靠,也没有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强大……。
所以我很早就认为,大脑只擅长于思考,同时也是最大的价值就是思考。
我看过你的关于无压笔记的文章
文章的内容,在我的感觉里,有点像是我此前总结的思考方式:
所有的想法、事物、文章,还有散乱的分析(这必然会有一个唯一客观事物的中心),基于这些感性认识,进行分析找到必然的联系,总结出规律性的观点。
所以的记录,都是在文章、事物的记录当中,随意、专注记录得到,在记录过程中可能是无压,可能是有意。
记录的这些东西,是我未来分析、总结的素材(因为大脑装不下),而这些素材,可以有主题记录,也可以没有主题记录。
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分析、总结。
我当前的观念有所转变
世界观这个词比较大,但是我觉得比较合适这样去表述,在最近几年的接触与理解中,如果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那么 AI 所说压缩即智能,似乎是成立的。
因为我们并没有反映所有的事物在脑海里,反而是将其规律反映在大脑中。
就像是物理学的公式、化学的元素,以及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等等,我们没有掌握所有地区,所有的事物,但是我们掌握了其必然的,稳定的性质。
人的主观世界,既然在反映客观世界,那么就是在反映世界的规律性认识。
这样的话,笔记的意义,好像不是仅仅在辅助思考了,而是整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将其系统化。
整理主观世界,这会有什么价值?这会带来预见性!
就仿佛是,我们的主观世界完全符合了客观世界的话,主观世界的运转,必定符合客观规律,所以我们模拟预料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将是大概率的事情。
同时,对于未来将不再会有恐惧、焦虑,因为你都知道接下来大概会怎么样,你在等待着这个世界生长成你预想的模样,你想做的事情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典型案例,就是毛的论-持-久-战,如果他脑海里对日本、中国、世界的认识是荒谬的,那么模拟推论出来的必定是错误的,所以他在强调理性认识的重要。
同样,还有另外一个人物,也让我对这个想法有类似的支持,查理芒格,同样强调了各基础学科的重要性。
芒格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知识的重要性,他认为“世间智慧”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他在一次演讲中说:“你必须拥有来自不同学科的基本智慧,并且这些模型必须有真实而有效的想法。”
我经常对客观世界认识不足,我不知道稻谷(或其他的粮食)在南北地区的成长周期,所以我无法判断一个粮油公司,期货季节性的差异等等。
在我当前的看法里,如果我能预判未来,即便概率不大,但是趋势正确的话,对于获取财富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就是我最近的思考,可能不正确,也可能是正确的,最终必须以实践来鉴别真假。
但是思考有所收获的时候,真是非常感觉到充分的愉悦。
-
可否考虑优化一下模版使用体验
2024-04-01 20:56- 模板管理:单独作为一个模板入口按钮,可以直接打开模板管理界面,进行模板创建、修改、删除、排序
- 模板使用:如果使用模板管理的话,有了排序,模板选择就方便一些,但不推荐树状文件夹,操作繁琐,这可能还不如直接将模板管理界面弹出,鼠标选择。
-
思源的定位是个人使用的笔记吧, 会考虑支持多用户协同嘛
2024-02-29 14:27纯文档的协作,按需求来体验的话,其实效果可以,因为就三四个人用,不存在账号或是 @ 的问题,只是我想寻求这方面看看能不能做留痕
-
时间管理令人筋疲力竭?试试事件管理
2023-12-16 17:49时间管理,是将所有的时间用在当前最主要的事情上去,以 deadline 反向压迫自己专注于事情。
如果面对未曾实践过的事情,那么自己根本不知道会花多少时间,最终只会是不断调整时间,这种反向的压迫,变成了不断的挫败感来源。
唯有重复做过的事情,不断反向压迫时间才是有效的,所以时间管理,这种只能针对一些事情,无法针对所有事情。
并且,这也不是完全无用的方法,跑步计时就是一个时间管理,压迫自己更专注于跑步的这个事情,而不是转移注意力。
事件管理,面对未曾实践过的事情,紧盯着事情才是正确的,时间的压迫是一个挫败的干扰因素,负大于正。
但是缺乏了时间的压迫,完全看个人意志和兴趣了,对于事务性的事情是不利的。
事件管理、时间管理,最终达到的目标,都是将精力时间专注用在实践上,二者应该是互补,也并非互斥。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终期望的目标是专注于事情的实践,不同的事情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是管理着事情尽量不遗漏,个性应该说是其需要推动人紧迫感前进,还是吸引着人去迎接挑战等情绪。
我个人认为做一个事情,除了记忆避免遗漏以外,其余的应该是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引发想要去做的情绪。
所有的管理软件,都是理念的载体,主要对“专注做事情”这个事情的认识程度,有时候不专注,不是时间管理的问题,而是肩膀酸,眼睛累,情绪不佳,时间零碎,大脑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一而足。
我曾经非常迷恋时间管理,到后面是抓住最主要事件推动事情,后面发现事情还是没有专注做进去,没有什么所谓的心流。
真正实事求是地观察了自己的状态,才逐步意识到,并没什么一招吃遍天的好事,做一个事情,有健康的基础问题、有环境的基础问题,有认识不足的困障造成自信的焦虑等等,人做事情是一个系统行为,是整个人的活动,整个人那里有点不行,就是短板了,就活动不了了。
-
需求贴,能否增加桌面端超时最小化,重新打开需要密码的功能
2023-10-20 08:30+1,我也有同样的需求,原因是因为在工作场合中,有时候电脑不会停止工作,但是笔记又有可能忘记锁定,临时离开座位。
如果有类似倒计时的插件自动锁屏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