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推特上面看到尤雨溪分享 Anthony Fu 的播客分享,挺有启发的、也觉得很好玩,就写一写我自己做开源(或者程序设计)的过程吧。(本篇全程基本无关技术)
下面截图是我的 GitHub 主页。我真的觉得 Antfu 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也跟我做程序设计的想法很像,就单纯是为了好玩。
我第一次与程序相关打交道是在小学,无意中看到微机课老师展示了他的网易博客。当时也许纯属为了装逼,然后就自己探索弄了一个(现在网易博客已经停止运营,并为了 lofter)。网易博客的扩展性比较差,而且也没有自定义的网址,我就又接触到了一个叫凡科建站的东西。(这东西跟现在说的什么低代码平台几乎完全一致,当时我还在念初中)因为念的是军事化管理的私立学校,所以在一个月仅有的几天放假时间里,我尝试过很多很多互联网产品,无论是微博、微视、秒拍、美拍、快手等等,现在活着的、或者早都完犊子的互联网产品。
高中的时候,我第一次正经接触到程序设计。得益于安徽省的课纲,我能有机会在课堂上和会考中接触到 VB 6.0,我知道很多大学才用这玩意入门。大概高二的时候,我用过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知名的 CMS(内容管理系统),比如 Discuz、phpwind、织梦、dede 等等。最后基于 WordPress 做自己的个人网站(也只是在不久前才停止了服务),那时候我的网站名叫“杰易创绎”,意为变化、创造、演绎。我真的很喜欢“易”这个字,以致于我很多产品设计都是以易来组词。一开始是 jieec.cc 这个域名,后来改为了 jieec.cn,并且一直陪伴我至今(我的私人邮箱就是这个企业邮)。“杰易创绎”这个站,我会发一些资源分享、还有我的日常生活。它也教会了我使用 Linux、ftp、很少的前端开发、域名注册、域名备案、甚至于跟管局打交道等等。
我其实真正开始专门做程序设计是大学。因为自己一直很喜欢飞行器,所以去申请加入中北大学航模协会,没有过面试因为他们嫌我水平低。后来我就去自学了 C51、Arduino、树莓派的开发,那时候自己就已经自学了 C 和 Python。大一上学期,我也一直在中北大学理学院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的信息管理部当干事,学了微信公众号运营维护之类的,当时留我当部长来着没去。后来,中北大学组建“机器人实验班”(跨越行政班的跨学科实验室),全校选了似乎不到一百个人,我好像是那理学院的仨人中的一个。面对物理专业的学习压力和实验班的路线,我自己综合考量之后退出了。不得不说“机器人实验班”的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比如刘秉星、朱前吉等等,2017 级的实验班也是史上最强的没有之一。
后来,中北大学大数据协会和信息对抗协会邀请我去当技术部部长,因为我软硬件全干可能看起来比较强。我推辞了信息对抗协会的技术部长,因为觉得我的网络安全渗透水平不够,然后跟时任会长的白雪文说让贾政儒去 23333。信息对抗协会让我真的重视了网络安全问题,也是那个时候我玩起了 Kali Linux 和 Metasploit Framework。选择去大数据协会当部长的我,认识了更多新的朋友,他们目前供职于字节跳动、滴滴、快手、腾讯等知名互联网公司。也正是那时我开始从硬件转到软件开发,思考我为什么要继续学物理这个问题。
写代码真的只是我当时学物理烦躁,用来放松的一个兴趣,就跟我喜欢音乐、摄影、做饭等等一样。后来工程训练中心寻求组建实验室,当时我跟李定其实并不太熟。而且工程训练中心并没有网络开发方向,所以李定邀请我共同组建了“创造者联盟”工作室。我专门负责做基于 Python 全栈的 web 开发,并且率先给工作室上了“企业微信”做 OA 构建,过了几年这中北大学才用上企业微信做“智慧校园”。在做开发的过程中,群里意外听说了如今大名鼎鼎的 Flutter(当时甚至没有预览版),结果发现用的 Dart 语言都没有中文教程,然后我就自己全文翻译了 Dart 官网的教程,那可以说是国内互联网第一个 Dart 语言中文教程。我还记得翻译的时候,我的室友们还在打着王者荣耀,我在挑灯夜战英文文档。
后来因为学业,我离开了“创造者联盟”。当然我也没有全心学物理,而是继续学程序设计。之前提到大数据协会,大数据协会的论坛 nucode,其实是基于当时 b3log 的开源项目 Sym。对,可以说我那时候就认识了 V 和 D。我很感激 nucode 带我认识了 markdown,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成了 markdown 相关产品的贡献者。当时不知道写啥来着,用了一款不错的编辑器叫 for-editor,用着用着就感觉功能不够就 email 给作者希望可以给他贡献代码,没回我。然后我就应他项目 issues 里开发者的建议发了我第一个 npm 包“for-editor-herb”,从更新功能到几乎重写了底层代码。那也是我第一次在 GitHub 上面被关注、被点赞。
后来,我学习了 Vue,也深入了解了 nodejs 和 npm。因为起步晚的缘故,我的基础比较差。这其实是我正式开始做前端,之后因为多语言开发的缘故,我选择了更喜欢的 React 技术栈。接触了 docsify 就给 docsify 写了几个插件,现在也有几万个网站在使用。我也给 umijs、slidev 等提过 issues,或许是对于 antfu 的个人崇拜。我也通过他的动态知道了 WindiCSS,想想我能为开源做些什么呢。然后加入了 WindiCSS 中文文档的翻译,并且得到了李哥的邀请成为了 Maintainer(这真的对我来说意义还是蛮大的)在解决 node-gyp 关于 Python2 的问题上,我借鉴 nvm 开发了 pyvm 做 Python 的版本管理(基于 golang)。因为 Python 运行效率太低,所以我很早就去学了 golang。
组建 Nuco.Tech 工作室的时候,我们开发过很多轮子。开源了 nuco-backend-cli(nbc)团队命令行开发工具,nuco-docsify 文档网站模板等。自己学习 electron 的时候,也做了一堆模板、甚至为那些写了可视化客户端和命令行工具。Vditor 贡献了 i18n 国际化支持,周围开源了项目 react-vditor、vdok 等等,还有很多已经在设计 Vditor 下一个版本、并跟 Vditor 下一个大版本做整合;我也给 Lute 提交过导出 JSON 格式的抽象语法树特性。其实我就是根据自己需求满足给社区做贡献的,大大小小的开源项目应该有数十个,就不赘述了。我这里也省了为了写 OLeX,专门去学了编译原理(现在除了团队运营的都有 80 多个代码仓库了)。
到雀仁乡,发现哈萨克语有输入法的困扰。我自己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研究构字法规律,设计并开源了哈拼 Hapin 实验方案和正式方案,并且试着在做完全的智能输入法支持。在工作期间也发现国标编号校验的需求,然后就阅读了国家标准文件和算法开源了校验代码。并且带着单位合规上云,基于云端深度整合钉钉开放能力做二次开发。直到现在我才真的觉得算是到了进阶程序设计,这也就是我成为程序员的心路历程。
最重要的其实不是写代码,而是发现用户的需求并且提出一个好的想法。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世界因为我做出的这一点点贡献而发生更好的改变的话,这对我来说就是价值所在。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