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 SPI

本贴最后更新于 87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物是人非

Dubbo 在设计之初,为了架构的灵活性,在它架构中的每层为每个功能点都提供了一个 SPI 扩展接口(Dubbo 增强 SPI),Dubbo 框架在使用扩展点功能的时候是对接口进行依赖,而一个扩展接口对应了一系列的扩展实现类,那么如何选择具体的实现类呢?让我们来看看源码吧!

我们以 Protocol 接口为例:

可以看到 SPI 注解中的值为 dubbo,Dubbo 在运行过程中会使用动态编译技术为接口 Protocol 生成一个适配器类 Protocol$Adaptive 的实例,而这个实例的实现就对应 SPI 注解中所配置的 dubbo 对应的类的实现(具体是在 META-INFO/dubbo、META-INFO/dubbo/internal、META-INFO/services 这三个文件夹下的配置中配置的实现类),下面让我们看看 Dubbo 到底是怎么生成这个 Adaptive 的实例的吧!

@SPI("dubbo") public interface Protocol { int getDefaultPort(); @Adaptive <T> Exporter<T> export(Invoker<T> invoker) throws RpcException; @Adaptive <T> Invoker<T> refer(Class<T> type, URL url) throws RpcException; void destroy(); default List<ProtocolServer> getServers() { return Collections.emptyList(); } }

在 Provider 方我们会用到一个类叫 ServiceConfig,而在 ServiceConfig 中维护了一个静态内部常量 protocol,它使用了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Protocol.class).getAdaptiveExtension() 来获取是配置对象。

640.png

我们进入 getExtensionLoader 方法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静态方法,并且它为每一个 Dubbo 扩展接口都维护了一个 ExtensionLoader 实例,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拿到对应 Dubbo 扩展接口的 ExtensionLoader。

public static <T> ExtensionLoader<T> getExtensionLoader(Class<T> type) { if (type == null)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xtension type == null"); } if (!type.isInterfac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xtension type (" + type + ") is not an interface!"); } if (!withExtensionAnnotation(typ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xtension type (" + type + ") is not an extension, because it is NOT annotated with @" + SPI.class.getSimpleName() + "!"); } ExtensionLoader<T> loader = (ExtensionLoader<T>) EXTENSION_LOADERS.get(type); if (loader == null) { // 根据扩展接口的class来获取loader EXTENSION_LOADERS.putIfAbsent(type, new ExtensionLoader<T>(type)); loader = (ExtensionLoader<T>) EXTENSION_LOADERS.get(type); } return loader; }

然后通过调用 ExtensionLoader 的实例方法 getAdaptiveExtension() 来获取适配器实例,这里的调用链比较长。

首先 ExtensionLoader 中维护了一个实例的缓存 cachedAdaptiveInstance,先判断缓存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直接返回,然后通过双重校验的方式保证只会实例化一次,通过调用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方法来创建实例。

public T getAdaptiveExtension() { // 缓存 Object instance = cachedAdaptiveInstance.get(); if (instance == null) { if (createAdaptiveInstanceError == null) { synchronized (cachedAdaptiveInstance) { instance = cachedAdaptiveInstance.get(); if (instance == null) { try { // 获取实例 instance =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cachedAdaptiveInstance.set(instance); } catch (Throwable t) { createAdaptiveInstanceError = t;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Failed to create adaptive instance: " + t.toString(), t); } } } } els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Failed to create adaptive instance: " + createAdaptiveInstanceError.toString(), createAdaptiveInstanceError); } } return (T) instance; }

进入到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方法,这里的 injectExtension 方法主要是为 Extension$Adaptive 实例注入依赖,而构建实例的方法是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newInstance(),其中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是生成动态编译的类,将该类注入到对应的 ClassLoader 中,而生成实例则是调用 newInstance() 方法。

private T createAdaptiveExtension() { try { return injectExtension((T)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Can't create adaptive extension " + type + ", cause: " + e.getMessage(), e); } }

接下来进入到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方法中,看看动态编译的类是怎么生成的。
可以看到 Dubbo 会先从 META-INF 路径下读取配置文件并加载 class 文件,在这里面会读取扩展接口上的 @SPI 的值,这里有个不一样的地方,大家知道这个适配器是为了选择自己想要的扩展,但是 Dubbo 将实现这个功能中的 Compiler(动态编译)也弄成了一个扩展,如果按照之前设计的走向,那么就会变成套娃无限循环,就是选择 Compiler 的一个实例需要一个 Compiler 实例去动态编译它,所以 Dubbo 又扩展了一个注解 @Adaptive,也就是这里的第二步,Adaptive 注解的作用用通俗的说法就是适配器的适配器,拿 Compiler 举例,@SPI 的适配器并不会选择最终的 Compiler 去实例化,而是会选择打上了 Adaptive 注解的 Compiler 去实例化,而这个打上了 Adaptive 注解的类会去实例化我们最终选择的 Compiler 类,可以在 dubbo-common 项目的 META-INFO/dubbo.internal 文件夹中找到它,而这个 AdaptiveCompiler 的 compile 方法会再去获取一次 SPI 注解上配置的 Compiler,然后用这个 Compiler 进行动态编译。

// ExtensionLoader.java private Class<?> getAdaptiveExtensionClass() { // 1 从META-INF路径下的文件中读取定义的class文件 // 这里会从几个固定的路径去读取配置文件信息 getExtensionClasses(); // 2 如果存在@Adaptive注解的类,则优先使用这个类 if (cachedAdaptiveClass != null) { return cachedAdaptiveClass; } // 3 通过扩展接口上的注解配置名称来创建Adaptive的Class对象 return cachedAdaptiveClass =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 }
private Class<?> createAdaptiveExtensionClass() { String code = new AdaptiveClassCodeGenerator(type, cachedDefaultName).generat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findClassLoader(); // 获取Compiler,如果没有Compiler则会先初始化Compiler org.apache.dubbo.common.compiler.Compiler compiler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org.apache.dubbo.common.compiler.Compiler.class).getAdaptiveExtension(); return compiler.compile(code, classLoader); }
// ExtensionLoader.java private Map<String, Class<?>> loadExtensionClasses() { // 获取SPI注解上的扩展名 cacheDefaultExtensionName(); Map<String, Class<?>> extensionClasses = new HashMap<>(); // 从固定的几个路径中读取配置的class // loadDirectory中会处理Adaptive注解的class,会将其缓存到cachedAdaptiveClass变量中 loadDirectory(extensionClasses, DUBBO_INTERNAL_DIRECTORY, type.getName()); loadDirectory(extensionClasses, DUBBO_INTERNAL_DIRECTORY, type.getName().replace("org.apache", "com.alibaba")); loadDirectory(extensionClasses, DUBBO_DIRECTORY, type.getName()); loadDirectory(extensionClasses, DUBBO_DIRECTORY, type.getName().replace("org.apache", "com.alibaba")); loadDirectory(extensionClasses, SERVICES_DIRECTORY, type.getName()); loadDirectory(extensionClasses, SERVICES_DIRECTORY, type.getName().replace("org.apache", "com.alibaba")); return extensionClasses; }

641.png

// AdaptiveCompiler.java public Class<?> compile(String code, ClassLoader classLoader) { Compiler compiler; ExtensionLoader<Compiler> loader =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Compiler.class); String name = DEFAULT_COMPILER; // copy reference if (name != null && name.length() > 0) { compiler = loader.getExtension(name); } else { // 这里获取@SPI上配置的Compiler compiler = loader.getDefaultExtension(); } return compiler.compile(code, classLoader); }

所以可以看到,在第一次获取 SPI 的实例对象的时候,预加载完 class 文件后,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 Adaptive 类则会进行 class 的构建,而第一次构建的时候 Compiler 并没有被初始化,这个时候会先走一遍 Compiler 的初始化,将 AdaptiveCompiler 作为 Compiler 的对应实例,然后通过 AdaptiveCompiler 去初始化 Compiler 接口 SPI 注解中的对应实例,最后通过 Compiler 对需要的实例类进行初始化,最后通过 newInstance 获取实例。

ok,源码到这里就分析结束了,谢谢~

  • Java

    Java 是一种可以撰写跨平台应用软件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于 1995 年 5 月推出的。Java 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高效性、平台移植性和安全性。

    3198 引用 • 8215 回帖
  • SPI

    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

    12 引用 • 2 回帖
  • What
    6 引用
  • Dubbo

    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 RPC 远程服务调用方案,是 [阿里巴巴] SOA 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 2,000+ 个服务提供 3,000,000,000+ 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

    60 引用 • 82 回帖 • 613 关注

相关帖子

回帖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691 关注
  • Anytype
    3 引用 • 31 回帖 • 13 关注
  • 数据库

    据说 99% 的性能瓶颈都在数据库。

    345 引用 • 742 回帖
  • SOHO

    为成为自由职业者在家办公而努力吧!

    7 引用 • 55 回帖 • 2 关注
  • Hprose

    Hprose 是一款先进的轻量级、跨语言、跨平台、无侵入式、高性能动态远程对象调用引擎库。它不仅简单易用,而且功能强大。你无需专门学习,只需看上几眼,就能用它轻松构建分布式应用系统。

    9 引用 • 17 回帖 • 630 关注
  • 黑曜石

    黑曜石是一款强大的知识库工具,支持本地 Markdown 文件编辑,支持双向链接和关系图。

    A second brain, for you, forever.

    22 引用 • 214 回帖 • 1 关注
  • SEO

    发布对别人有帮助的原创内容是最好的 SEO 方式。

    35 引用 • 200 回帖 • 32 关注
  • HHKB

    HHKB 是富士通的 Happy Hacking 系列电容键盘。电容键盘即无接点静电电容式键盘(Capacitive Keyboard)。

    5 引用 • 74 回帖 • 501 关注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9 引用 • 367 回帖
  • 房星科技

    房星网,我们不和没有钱的程序员谈理想,我们要让程序员又有理想又有钱。我们有雄厚的房地产行业线下资源,遍布昆明全城的 100 家门店、四千地产经纪人是我们坚实的后盾。

    6 引用 • 141 回帖 • 593 关注
  • GAE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14 引用 • 42 回帖 • 814 关注
  • 正则表达式

    正则表达式(Regular Expression)使用单个字符串来描述、匹配一系列遵循某个句法规则的字符串。

    31 引用 • 94 回帖
  • 微软

    微软是一家美国跨国科技公司,也是世界 PC 软件开发的先导,由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于 1975 年,公司总部设立在华盛顿州的雷德蒙德(Redmond,邻近西雅图)。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

    8 引用 • 44 回帖 • 1 关注
  • 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10 引用 • 794 回帖
  • ZooKeeper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是 Google 的 Chubby 一个开源的实现,是 Hadoop 和 HBase 的重要组件。它是一个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

    59 引用 • 29 回帖
  • 周末

    星期六到星期天晚,实行五天工作制后,指每周的最后两天。再过几年可能就是三天了。

    14 引用 • 297 回帖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83 引用 • 37 回帖
  • Spring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是于 2003 年兴起的一个轻量级的 Java 开发框架,由 Rod Johnson 在其著作《Expert One-On-One J2EE Development and Design》中阐述的部分理念和原型衍生而来。它是为了解决企业应用开发的复杂性而创建的。框架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其分层架构,分层架构允许使用者选择使用哪一个组件,同时为 JavaEE 应用程序开发提供集成的框架。

    948 引用 • 1460 回帖 • 2 关注
  • Eclipse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 Java 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

    76 引用 • 258 回帖 • 627 关注
  • Ruby

    Ruby 是一种开源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日本的松本行弘(まつもとゆきひろ/Yukihiro Matsumoto)设计并开发。在 Ruby 社区,松本也被称为马茨(Matz)。

    7 引用 • 31 回帖 • 247 关注
  • 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

    230 引用 • 1454 回帖
  • 学习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 习近平

    173 引用 • 518 回帖
  • Sillot

    Insights(注意当前设置 master 为默认分支)

    汐洛彖夲肜矩阵(Sillot T☳Converbenk Matrix),致力于服务智慧新彖乄,具有彖乄驱动、极致优雅、开发者友好的特点。其中汐洛绞架(Sillot-Gibbet)基于自思源笔记(siyuan-note),前身是思源笔记汐洛版(更早是思源笔记汐洛分支),是智慧新录乄终端(多端融合,移动端优先)。

    主仓库地址:Hi-Windom/Sillot

    文档地址:sillot.db.sc.cn

    注意事项:

    1. ⚠️ 汐洛仍在早期开发阶段,尚不稳定
    2. ⚠️ 汐洛并非面向普通用户设计,使用前请了解风险
    3. ⚠️ 汐洛绞架基于思源笔记,开发者尽最大努力与思源笔记保持兼容,但无法实现 100% 兼容
    29 引用 • 25 回帖 • 114 关注
  • 链滴

    链滴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

    记录生活,连接点滴

    173 引用 • 3849 回帖 • 1 关注
  • Pipe

    Pipe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平台。Pipe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33 引用 • 1124 回帖 • 114 关注
  • Android

    Android 是一种以 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2005 年由 Google 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335 引用 • 324 回帖
  •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

    91 引用 • 384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