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回文件名的功能 1.2.5 文件 (夹) 名称 ID 化,是否与本地化的初衷渐行渐远?

本贴最后更新于 83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过境迁
  • 建议使用笔记文件名 +ID 组合,这样笔记方便
  • 建议使用.md 格式,真的

引用之前的帖子

引用之前的帖子

  • 每次大本版更新,都是提心吊胆,因为新特性总是在负面影响甚至破坏已有的工作流

  • 1.2.5 最大的改动便是文件名 ID 化,这直接导致

    • 除思源外任何工具对思源文件的管理不具备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性
    • 系统资源管理器几乎变为资源管理空气
    • 文件级,文件夹级拷贝分享变的异常艰难,以至不可能
    • 第三方同步盘的同步日志变得没有丝毫可读性,同样文件级的版本恢复变得异常艰难(特别是思源自身的同步仍然只能作为 plan B, 即便一直改进,应该也无法和专业软件(坚果云)比肩)
  • 对系统工具,对第三方工具的友好性,不正是本地化的一大便利么(另一大便利是安全)

  • 如果 ID 化是子文档的代价的话,那真是子文档的一个最糟糕的本地化实现,更何况子文档也丝毫不会对笔记带来本质的提升。纯在线的 ID 化无所谓,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个。可用思源就是冲着本地来的

  • 特性的引入伴随思源一直在收紧自由度,从资源的统一管理到文档名的 ID 化,收紧的方向正常,但方法真是一言难尽

  • “思源用户不关心本地文件名,软件能打开就行”,但还是有一部分用户关心文件名的,越是深度用户越关心,随着笔记的数量提升,协作需求的提升,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看到这一串 ID 而苦恼吧

  • 实现同样的功能,应该有比文件名 ID 化更高效,更平和的实现吧?希望两位主创能考虑下这个问题

思源笔记 v1.2.0 发布,一个全新的开始 - LianDi (ld246.com)】写的承诺

1. 以后还会不会有类似这样大的改动?能不能不要随意砍掉我特别需要的功能?

这次调整方向的动作确实太大,我们完全重写了大部分代码,这样大的改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用户体验上我们正在逐步完善,把现在的功能做好、做稳、做到极致是第一要务,添加新特性会谨慎对待,并且不会再移除已有功能了(除非是实在没人用的功能或者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看了一些评论,结论:这个社区确实如网上很多平台说的那样戾气很重,懂的都懂,不多说

【此贴不会删除,算是给后面的新人看看这社区的德性,懂的都懂不多说】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4893 引用 • 102480 回帖
4 操作
dwe3030 在 2022-12-20 22:39:24 更新了该帖
dwe3030 在 2022-12-19 20:51:50 更新了该帖
dwe3030 在 2022-12-19 14:56:06 更新了该帖
dwe3030 在 2022-12-19 14:55:41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Bard
    • 对系统工具,对第三方工具的友好性,不正是本地化的一大便利么(另一大便利是安全)
      • 对三方工具的友好性,和便利没关系,便利也可以是在自己体系内的“功能自恰”
      • 在单一软件内,相对效率才能更高,更换软件容易打断心流体验,得不偿失
    • 如果 ID 化是子文档的代价的话,那真是子文档的一个最糟糕的本地化实现,更何况子文档也丝毫不会对笔记带来本质的提升。纯在线的 ID 化无所谓,用户根本不关心这个。可用思源就是冲着本地来的
      • 没有看到过“ID 化是子文档的代价的话”请列明出处,或者详细阐述这个观点
      • 像什么“真是子文档的一个最糟糕的本地化实现,更何况子文档也丝毫不会对笔记带来本质的提升”更像是主观臆断,欢迎继续详细表达自己的观点
      • 现在的思源还是在本地为主,上条评论已经有所阐述
    • 特性的引入伴随思源一直在收紧自由度,从资源的统一管理到文档名的 ID 化,收紧的方向正常,但方法真是一言难尽
      • 哪里没有自由度了,是不让你用了,还是不让你回来了
      • 文档 ID 化在那次知后就都是 ID 了,什么叫“一直在收紧自由度”,请把后续收紧自由度的措施列出来
      • 思源是个开源软件,全开源的软件,开源的
      • 什么叫方向正常?本地 Markdown 么,不要不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就说“别人的方法一言难尽”
      • 那么“怎么收紧不一言难尽”可以详细阐述下
    • “思源用户不关心本地文件名,软件能打开就行”,但还是有一部分用户关心文件名的,越是深度用户越关心,随着笔记的数量提升,协作需求的提升,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看到这一串 ID 而苦恼吧
      • “一部分用户关心文件名”到底多少用户是关心“文件名”还坚持用 “ID 化”,还是坚持到现在的,不谈剂量谈毒性都是哈哈哈,推荐发个帖子统计下
      • 再说一次看看用户文档吧,有协作需求,请用在线笔记,不要跟你看重的“本地化”笔记来较真,南辕为何北辙
    • 实现同样的功能,应该有比文件名 ID 化更高效,更平和的实现吧?希望两位主创能考虑下这个问题
      • 没有
      • ID 化是计算机发着这些年最重要的发明,不然“数据库”就不会存在,就不会有今天的互联网
      • 如果你能有完美方案,或者更好的方案,欢迎推荐
      • 如果有,我觉得这值得一个“图灵奖”

    作者:dwe3030
    链接: 建议用回文件名的功能 1.2.5 文件 (夹) 名称 ID 化,是否与本地化的初衷渐行渐远?
    来源:链滴
    协议: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 其他回帖
  • foolishman83

    同感,在核心功能和底层格式方面,要尽量做到最大程度的稳定和简约,不轻易为了某些可有可无的功能而做颠覆性的改变,笔记是逐步积累的,大的改动对以往的笔记而言无论如何平滑迁移,都有可能因为版本上的不注意而对数据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建议在核心功能上要保持简约克制,在操作效率和稳定性上要做到极致,特殊功能需求上建议尽快上线插件模式,通过插件来实现个性化的需求。说实话,新增的很多功能,一些在旧有版本上本就能够实现,有的则只是某些人的个性化需求,大部分人使用的概率很低,譬如 2.2.0 版本关于行级格式的多种格式叠加,这种笔记的富文本化其实对 markdown 格式而言并不是必要的,也有违 markdown 文本编辑笔记软件简约高效的初衷,我不反对此项功能可以由插件个性化实现,但并无必要放入核心原生功能中,这种方向将导致笔记的底层数据格式愈加复杂,出 bug 的几率也会几何级上升。

  • zxhd86 5 赞同

    使用笔记文件名 +ID 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想法,但是这恰恰体现出你没有很好的看完、甚至没有看原帖的回答,那就是不同系统对于文件名的接受程度不同,当时 D 大举出的例子是文件名大小写,哪怕是这种情况也是笔记文件名 +ID 无法解决的。

    再举一个比较刁钻的例子,windows 平台上是不允许使用作为 : | ? * > < 文件名的,但是,在 Linux 上是可以的。

    那么我在 linux 上无意识的起了一个 我的工作:目前进展.md 的笔记是完全可能且允许的,但是同步到 windows 上……那就 game over 了。

    所以,一劳永逸的方法,恰恰是文件名 ID 化。

  • Syngo 1 赞同

    楼主引用了之前的 2 个帖子中,其实 D 大都说得很明白了,现在重新翻出来没有太多的意义。

    如果真的想要解决问题,不如展开说说觉得方便和使用 md 格式的具体场景是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我想,D 大和 V 大看到后,会从软件的整体层面来考量的。没采纳不代表不行,也不代表未来一定不做。因为不管是开发者还是用户,都是希望软件变得更好的。

    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用。可以想一想,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且重要的部分。诸如口渴时,喝水本身和用什么样的杯子喝水两者的权衡。

    不知道楼主用了多久的思源,如果不是很久,不妨再给彼此一点时间。如果已经很久了,而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可以看看其他的,待思源更好时再相见。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职场

    找到自己的位置,萌新烦恼少。

    127 引用 • 1708 回帖
  • 强迫症

    强迫症(OCD)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

    15 引用 • 161 回帖
  • 电影

    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122 引用 • 608 回帖
  • Outlook
    1 引用 • 5 回帖 • 2 关注
  • Anytype
    3 引用 • 31 回帖 • 15 关注
  • Google

    Google(Google Inc.,NASDAQ:GOOG)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公有股份公司),于 1998 年 9 月 7 日以私有股份公司的形式创立,设计并管理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Google 公司的总部称作“Googleplex”,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山景城。Google 目前被公认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免费服务。不作恶(Don't be evil)是谷歌公司的一项非正式的公司口号。

    49 引用 • 192 回帖
  • Word
    13 引用 • 40 回帖
  • 代码片段

    代码片段分为 CSS 与 JS 两种代码,添加在 [设置 - 外观 - 代码片段] 中,这些代码会在思源笔记加载时自动执行,用于改善笔记的样式或功能。

    用户在该标签下分享代码片段时需在帖子标题前添加 [css] [js] 用于区分代码片段类型。

    133 引用 • 900 回帖 • 1 关注
  •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始于 1969 年美国的阿帕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99 引用 • 367 回帖
  • ActiveMQ

    ActiveMQ 是 Apache 旗下的一款开源消息总线系统,它完整实现了 JMS 规范,是一个企业级的消息中间件。

    19 引用 • 13 回帖 • 678 关注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9 引用 • 431 回帖 • 2 关注
  • Facebook

    Facebook 是一个联系朋友的社交工具。大家可以通过它和朋友、同事、同学以及周围的人保持互动交流,分享无限上传的图片,发布链接和视频,更可以增进对朋友的了解。

    4 引用 • 15 回帖 • 443 关注
  • Bug

    Bug 本意是指臭虫、缺陷、损坏、犯贫、窃听器、小虫等。现在人们把在程序中一些缺陷或问题统称为 bug(漏洞)。

    76 引用 • 1742 回帖
  • Markdown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用户可使用纯文本编辑器来排版文档,最终通过 Markdown 引擎将文档转换为所需格式(比如 HTML、PDF 等)。

    169 引用 • 1527 回帖
  • Dubbo

    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 RPC 远程服务调用方案,是 [阿里巴巴] SOA 服务化治理方案的核心框架,每天为 2,000+ 个服务提供 3,000,000,000+ 次访问量支持,并被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的各成员站点。

    60 引用 • 82 回帖 • 612 关注
  • 30Seconds

    📙 前端知识精选集,包含 HTML、CSS、JavaScript、React、Node、安全等方面,每天仅需 30 秒。

    • 精选常见面试题,帮助您准备下一次面试
    • 精选常见交互,帮助您拥有简洁酷炫的站点
    • 精选有用的 React 片段,帮助你获取最佳实践
    • 精选常见代码集,帮助您提高打码效率
    • 整理前端界的最新资讯,邀您一同探索新世界
    488 引用 • 384 回帖 • 6 关注
  • OAuth

    OAuth 协议为用户资源的授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开放而又简易的标准。与以往的授权方式不同之处是 oAuth 的授权不会使第三方触及到用户的帐号信息(如用户名与密码),即第三方无需使用用户的用户名与密码就可以申请获得该用户资源的授权,因此 oAuth 是安全的。oAuth 是 Open Authorization 的简写。

    36 引用 • 103 回帖 • 28 关注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7 引用 • 153 回帖
  • CloudFoundry

    Cloud Foundry 是 VMware 推出的业界第一个开源 PaaS 云平台,它支持多种框架、语言、运行时环境、云平台及应用服务,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几秒钟内进行应用程序的部署和扩展,无需担心任何基础架构的问题。

    5 引用 • 18 回帖 • 176 关注
  • Rust

    Rust 是一门赋予每个人构建可靠且高效软件能力的语言。Rust 由 Mozilla 开发,最早发布于 2014 年 9 月。

    58 引用 • 22 回帖 • 4 关注
  • InfluxDB

    InfluxDB 是一个开源的没有外部依赖的时间序列数据库。适用于记录度量,事件及实时分析。

    2 引用 • 88 关注
  • Sym

    Sym 是一款用 Java 实现的现代化社区(论坛/BBS/社交网络/博客)系统平台。

    下一代的社区系统,为未来而构建

    524 引用 • 4601 回帖 • 702 关注
  • 安装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132 引用 • 1184 回帖 • 1 关注
  • 知乎

    知乎是网络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用户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

    10 引用 • 66 回帖
  • Laravel

    Laravel 是一套简洁、优雅的 PHP Web 开发框架。它采用 MVC 设计,是一款崇尚开发效率的全栈框架。

    20 引用 • 23 回帖 • 740 关注
  • sts
    2 引用 • 2 回帖 • 223 关注
  • GAE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14 引用 • 42 回帖 • 806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