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孩子内驱力是这样被破坏的

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

本质是我们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这是一个死循环。

图片

爸爸在读 原创:发呆

嘿,我是 coken。

今天有读者私信我:面对自己孩子的叛逆和焦虑,感到无力

这篇文章本来想等明天直播完再写的,因为培养人和训练模型相似度很高。

但是想想还是写吧,一起看看自驱力不足的孩子到底怎么来的。

叛逆往往具有极差的自驱力特征,而极差的自驱力来源于个体心中对于未来报酬的极度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让个体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会选择最稳定的“满足当前欲望”的行为。

尤其是在“无条件接纳”和“放手”的后,孩子的行为似乎陷入了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根源,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

1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孩子并不是在成长过程中突然变得叛逆、焦虑或沉迷于网络。

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内心的未解情结。

以 C 孩子为例,假设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孩子,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设定了一个规则:只要完成作业,就能获得一小时的积木时间

这个过程中的“奖励-努力”机制,本应帮助孩子建立起延迟满足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未来奖励的信任。

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影响下,孩子的成长:非常完美

但,这种模式很多时候会逐渐扭曲。

小 C 最初的动机并非源自于学习本身,而是为了获得即时的奖励。

我曾经写文说过这是“外部动机”的一种体现。

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孩子应该逐渐学会为了自己未来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回报。

但这个时候问题出现在母亲身上了。

她并不愿意给小 C 实际的奖励,而是提出了更加复杂的期望: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预习复习,甚至放弃娱乐时间进行更多的学习。

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对孩子有益,实则在破坏孩子自我实现的信念和动机。

这时候母亲不断改变规则,增加任务量,并且通过自己手里成人权力惩罚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孩子“自觉”学习。

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培养出孩子应有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反而让他们在逐步失去控制感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于长期回报的信任。

从这里小 C 的心理循环开始转变:原本的学习动机变成了“逃避”动机

他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避免母亲的责骂。

这种焦虑的情绪成为了他行为的驱动力,学习的意义却变得空洞无力,形成“对抗”心理。

在这种模式下,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娱乐的缺失情感的压抑

母亲认为学习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剥夺了孩子一切“无用”的娱乐活动。

2

重要点来了:这种过度压制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孩子内心的娱乐需求像潜藏在地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在某个时刻迅速爆发。

过去也许是一家网吧的诱惑现在是手游,或是任何一个能给予他们瞬间满足的机会,孩子最终会陷入极度的网络成瘾,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短期快感中,无法自拔。

这种网瘾的本质,恰恰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对即时满足的渴望,而是我们自己破坏了孩子自驱力。

网瘾并非单纯的个体问题,而是家庭教育模式的产物。

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耐心去等待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反而急于看到成果,导致教育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急功近利的心理。

最根本的,是我们在处理自己内心不安时,未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反映在了孩子的行为上。

3

孩子自驱力的缺失,往往来源于家庭教育中的不信任和急功近利。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时,无法容忍他们在“延迟满足”过程中的挣扎,反而试图通过压迫和高期望来迫使孩子取得结果。

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伪装和逃避,而非真正的努力和自我管理。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深刻的教育问题:急于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忽视了培养孩子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结果,孩子并没有学会如何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而是陷入了即时满足的深渊。

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也形成他们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

最后的话

如果要走出这个教育误区,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与互动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延迟满足,学会信任孩子的成长过程。

图片
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

本质是我们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这是一个死循环。

图片

爸爸在读 原创:发呆
嘿,我是 coken。

今天有读者私信我:面对自己孩子的叛逆和焦虑,感到无力。

这篇文章本来想等明天直播完再写的,因为培养人和训练模型相似度很高。

但是想想还是写吧,一起看看自驱力不足的孩子到底怎么来的。

叛逆往往具有极差的自驱力特征,而极差的自驱力来源于个体心中对于未来报酬的极度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让个体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会选择最稳定的“满足当前欲望”的行为。

尤其是在“无条件接纳”和“放手”的后,孩子的行为似乎陷入了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根源,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

1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孩子并不是在成长过程中突然变得叛逆、焦虑或沉迷于网络。

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内心的未解情结。

以 C 孩子为例,假设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孩子,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设定了一个规则:只要完成作业,就能获得一小时的积木时间。

这个过程中的“奖励-努力”机制,本应帮助孩子建立起延迟满足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未来奖励的信任。

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影响下,孩子的成长:非常完美。

但,这种模式很多时候会逐渐扭曲。

小 C 最初的动机并非源自于学习本身,而是为了获得即时的奖励。

我曾经写文说过这是“外部动机”的一种体现。

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孩子应该逐渐学会为了自己未来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回报。

但这个时候问题出现在母亲身上了。

她并不愿意给小 C 实际的奖励,而是提出了更加复杂的期望: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预习复习,甚至放弃娱乐时间进行更多的学习。

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对孩子有益,实则在破坏孩子自我实现的信念和动机。

这时候母亲不断改变规则,增加任务量,并且通过自己手里成人权力惩罚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孩子“自觉”学习。

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培养出孩子应有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反而让他们在逐步失去控制感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于长期回报的信任。

从这里小 C 的心理循环开始转变:原本的学习动机变成了“逃避”动机。

他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避免母亲的责骂。

这种焦虑的情绪成为了他行为的驱动力,学习的意义却变得空洞无力,形成“对抗”心理。

在这种模式下,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娱乐的缺失和情感的压抑。

母亲认为学习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剥夺了孩子一切“无用”的娱乐活动。

2

重要点来了:这种过度压制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孩子内心的娱乐需求像潜藏在地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在某个时刻迅速爆发。

过去也许是一家网吧的诱惑现在是手游,或是任何一个能给予他们瞬间满足的机会,孩子最终会陷入极度的网络成瘾,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短期快感中,无法自拔。

这种网瘾的本质,恰恰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对即时满足的渴望,而是我们自己破坏了孩子自驱力。

网瘾并非单纯的个体问题,而是家庭教育模式的产物。

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耐心去等待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反而急于看到成果,导致教育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急功近利的心理。

最根本的,是我们在处理自己内心不安时,未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反映在了孩子的行为上。

3

孩子自驱力的缺失,往往来源于家庭教育中的不信任和急功近利。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时,无法容忍他们在“延迟满足”过程中的挣扎,反而试图通过压迫和高期望来迫使孩子取得结果。

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伪装和逃避,而非真正的努力和自我管理。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深刻的教育问题:急于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忽视了培养孩子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结果,孩子并没有学会如何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而是陷入了即时满足的深渊。

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也形成他们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

最后的话

如果要走出这个教育误区,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与互动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延迟满足,学会信任孩子的成长过程。

明日直播内容预览

图片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

搭顺风车碰到一个父亲,一路输出 5 个观点,挺少见!图片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本质是我们延迟满足能力的缺失,这是一个死循环。
图片
爸爸在读 原创:发呆嘿,我是 coken。
今天有读者私信我:面对自己孩子的叛逆和焦虑,感到无力。
这篇文章本来想等明天直播完再写的,因为培养人和训练模型相似度很高。
但是想想还是写吧,一起看看自驱力不足的孩子到底怎么来的。
叛逆往往具有极差的自驱力特征,而极差的自驱力来源于个体心中对于未来报酬的极度不信任。
这种不信任让个体无法接受延迟满足,会选择最稳定的“满足当前欲望”的行为。
尤其是在“无条件接纳”和“放手”的后,孩子的行为似乎陷入了难以逆转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根源,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
1 今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一话题。
孩子并不是在成长过程中突然变得叛逆、焦虑或沉迷于网络。
每一个孩子都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与周围世界的互动模式,而这个模式的根源,往往来自于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他们内心的未解情结。
以 C 孩子为例,假设他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孩子,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设定了一个规则:只要完成作业,就能获得一小时的积木时间。
这个过程中的“奖励-努力”机制,本应帮助孩子建立起延迟满足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未来奖励的信任。
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影响下,孩子的成长:非常完美。
但,这种模式很多时候会逐渐扭曲。
小 C 最初的动机并非源自于学习本身,而是为了获得即时的奖励。
我曾经写文说过这是“外部动机”的一种体现。
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外部动机转化为内在的学习动机——孩子应该逐渐学会为了自己未来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回报。
但这个时候问题出现在母亲身上了。
她并不愿意给小 C 实际的奖励,而是提出了更加复杂的期望:不仅要完成作业,还要预习复习,甚至放弃娱乐时间进行更多的学习。
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对孩子有益,实则在破坏孩子自我实现的信念和动机。
这时候母亲不断改变规则,增加任务量,并且通过自己手里成人权力惩罚施加压力,试图迫使孩子“自觉”学习。
但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培养出孩子应有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延迟满足的能力,反而让他们在逐步失去控制感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于长期回报的信任。
从这里小 C 的心理循环开始转变:原本的学习动机变成了“逃避”动机。
他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避免母亲的责骂。
这种焦虑的情绪成为了他行为的驱动力,学习的意义却变得空洞无力,形成“对抗”心理。
在这种模式下,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娱乐的缺失和情感的压抑。
母亲认为学习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剥夺了孩子一切“无用”的娱乐活动。
2
重要点来了:这种过度压制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
孩子内心的娱乐需求像潜藏在地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在某个时刻迅速爆发。
过去也许是一家网吧的诱惑现在是手游,或是任何一个能给予他们瞬间满足的机会,孩子最终会陷入极度的网络成瘾,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短期快感中,无法自拔。
这种网瘾的本质,恰恰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学会如何管理自己对即时满足的渴望,而是我们自己破坏了孩子自驱力。
网瘾并非单纯的个体问题,而是家庭教育模式的产物。
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没有耐心去等待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反而急于看到成果,导致教育的每一环节都充满了急功近利的心理。
最根本的,是我们在处理自己内心不安时,未能意识到自己的焦虑情绪反映在了孩子的行为上。
3
孩子自驱力的缺失,往往来源于家庭教育中的不信任和急功近利。
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时,无法容忍他们在“延迟满足”过程中的挣扎,反而试图通过压迫和高期望来迫使孩子取得结果。
孩子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伪装和逃避,而非真正的努力和自我管理。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深刻的教育问题:急于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忽视了培养孩子内在动机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结果,孩子并没有学会如何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和目标,而是陷入了即时满足的深渊。
这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也形成他们对待生活的消极态度。
最后的话
如果要走出这个教育误区,必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对孩子的期望与互动模式。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延迟满足,学会信任孩子的成长过程。
明日直播内容预览
图片

订阅《爸爸在读》
每日精选值得你阅读的深度好文
帮你跳过那些不值得阅读的内容
实践智慧 胜于空谈 父亲的认知觉醒

推荐阅读
搭顺风车碰到一个父亲,一路输出 5 个观点,挺少见!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Postman

    Postman 是一款简单好用的 HTTP API 调试工具。

    4 引用 • 3 回帖 • 3 关注
  • 支付宝

    支付宝是全球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致力于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快速的电子支付/网上支付/安全支付/手机支付体验,及转账收款/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AA 收款等生活服务应用。

    29 引用 • 347 回帖
  • Latke

    Latke 是一款以 JSON 为主的 Java Web 框架。

    71 引用 • 535 回帖 • 830 关注
  • Solidity

    Solidity 是一种智能合约高级语言,运行在 [以太坊] 虚拟机(EVM)之上。它的语法接近于 JavaScript,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

    3 引用 • 18 回帖 • 445 关注
  • Shell

    Shell 脚本与 Windows/Dos 下的批处理相似,也就是用各类命令预先放入到一个文件中,方便一次性执行的一个程序文件,主要是方便管理员进行设置或者管理用的。但是它比 Windows 下的批处理更强大,比用其他编程程序编辑的程序效率更高,因为它使用了 Linux/Unix 下的命令。

    125 引用 • 74 回帖 • 2 关注
  • ngrok

    ngrok 是一个反向代理,通过在公共的端点和本地运行的 Web 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道。

    7 引用 • 63 回帖 • 656 关注
  • 开源

    Open Source, Open Mind, Open Sight, Open Future!

    415 引用 • 3598 回帖 • 1 关注
  • Caddy

    Caddy 是一款默认自动启用 HTTPS 的 HTTP/2 Web 服务器。

    10 引用 • 54 回帖 • 180 关注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407 关注
  • 链滴

    链滴是一个记录生活的地方。

    记录生活,连接点滴

    183 引用 • 3887 回帖
  • Node.js

    Node.js 是一个基于 Chrome JavaScript 运行时建立的平台, 用于方便地搭建响应速度快、易于扩展的网络应用。Node.js 使用事件驱动, 非阻塞 I/O 模型而得以轻量和高效。

    139 引用 • 269 回帖
  • Office

    Office 现已更名为 Microsoft 365. Microsoft 365 将高级 Office 应用(如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与 1 TB 的 OneDrive 云存储空间、高级安全性等结合在一起,可帮助你在任何设备上完成操作。

    5 引用 • 34 回帖
  • WordPress

    WordPress 是一个使用 PHP 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用户可以在支持 PHP 和 MySQL 数据库的服务器上架设自己的博客。也可以把 WordPress 当作一个内容管理系统(CMS)来使用。WordPress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项目,在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v2)下授权发布。

    46 引用 • 114 回帖 • 166 关注
  • jsDelivr

    jsDelivr 是一个开源的 CDN 服务,可为 npm 包、GitHub 仓库提供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全球 CDN 加速服务。

    5 引用 • 31 回帖 • 108 关注
  • InfluxDB

    InfluxDB 是一个开源的没有外部依赖的时间序列数据库。适用于记录度量,事件及实时分析。

    2 引用 • 106 关注
  • Hexo

    Hexo 是一款快速、简洁且高效的博客框架,使用 Node.js 编写。

    22 引用 • 148 回帖 • 12 关注
  • 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11 引用 • 794 回帖
  • CSS

    CSS(Cascading Style Sheet)“层叠样式表”是用于控制网页样式并允许将样式信息与网页内容分离的一种标记性语言。

    198 引用 • 543 回帖 • 4 关注
  • SVN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29 引用 • 98 回帖 • 698 关注
  • Ruby

    Ruby 是一种开源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由日本的松本行弘(まつもとゆきひろ/Yukihiro Matsumoto)设计并开发。在 Ruby 社区,松本也被称为马茨(Matz)。

    7 引用 • 31 回帖 • 271 关注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1 引用 • 59 回帖 • 2 关注
  •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

    91 引用 • 384 回帖
  • MySQL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694 引用 • 537 回帖 • 5 关注
  • 书籍

    宋真宗赵恒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84 引用 • 414 回帖
  • API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目的是提供应用程序与开发人员基于某软件或硬件得以访问一组例程的能力,而又无需访问源码,或理解内部工作机制的细节。

    79 引用 • 431 回帖
  • JRebel

    JRebel 是一款 Java 虚拟机插件,它使得 Java 程序员能在不进行重部署的情况下,即时看到代码的改变对一个应用程序带来的影响。

    26 引用 • 78 回帖 • 685 关注
  • 学习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 习近平

    172 引用 • 541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