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悔反对双链开发了,原因是 MOC

本贴最后更新于 132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世改

嗯,反复横跳,典型甲方。

两个月前,我发了帖子: 说实在的,我得反对下双链笔记的开发

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

  • 思源还未做到放心用的程度,等待的耐心消磨了
  • 还未探索出双链提升个人笔记的方法

在开发者的推荐和巧合下,我上手了 Obsidian,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体会到了双链的灵活性带来的新的笔记方法 —— MOC,开始喜欢双链了。

说巧合是因为:

  • 几个月前我还用过 Obsidian,由于它的官方帮助是英文文档,一看那么大一团英文文档,看着头疼,就没再用,卸载了。
  • 开发者推荐的时候,我下载了最新版的 Obsidian,刚好它那一版更新中,加入了 显示默认语言的帮助文档 ,我看到了中文帮助文档,这才让我有了耐心花了一下午熟悉了 Obsidian。

我见到最多的宣传双链笔记的画面,是一篇知识性文章中,一个段落中,有多个专有名词,它们又分别指向另外一篇笔记,让人看似像大脑神经一样将笔记串联。然而那样的画面只是适合为他人写文档。

在我们实际的笔记中,笔记常常是分散性较高的,在其中提到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又恰恰是另一篇笔记中内容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个人笔记,尤其是卡片笔记中,很少会用到双链。

那双链对于个人知识整理,更有用的形式是怎样的呢?它就是 —— MOC

MOC 是 Map of Contents,即 内容地图。它和 TOC(Table of Contents,目录)有一些相似。

先说一下 MOC 的本质:

它就是一个手动记载的文本目录 (不排除一些高级玩家用脚本自动生成 MOC)

举个例子,这就是一个 MOC:

image.png

它的 Markdown 原始文字是这样的:

[[软件收集平台]] ### 笔记类 笔记软件: - [[双链笔记]] - [[Markdown 编辑器]] - [[普通笔记]] - [[思维导图]] - [[在线文档协作]] [[静态网点生成]] [[博客软件]] [[图床]] [[OCR识别]] ### 视频创作 [[创意视频制作]] ### 系统工具 [[软件运行环境]] [[系统服务]] [[剪切板记录]] [[文件预览]] [[系统优化]] [[电脑硬件监控]] [[硬件测试]] ### 安全 [[杀毒软件]] [[密码管理器]] [[文件加密]] [[软件卸载]] ### 文件管理 [[远程文件管理]] [[单设备文件同步]] [[多设备文件同步]] [[文件备份]] [[文件管理]] [[文件删除、清理]] [[文件加密]] [[文件分享]] ...

它其实就一个文本索引文件,一个双链指向另一个笔记。那这个 MOC 解决了我的什么问题呢?下面代入场景:

出于自身需要,我要收集起见过的好用的软件,以免以后忘记,但它们实在太多,一个类目下,可能就有细分目录,在细分目录下可能就有许多软件,有的软件还需要单独写一篇、几篇使用笔记。

如果我只写下软件名字、简介,放到一篇笔记中,那也是要上万字的笔记,老长一溜,即便在标题目录的帮助下,后续添加、查找、管理这篇笔记,都会特别费力。

如果我将这些笔记打散,每一个软件,或者每一类软件写一个文档,用文件夹层级的方式管理,就会有这样的问题:

  • 文件夹层级太不方便直观,不能自定义排序,除非用麻烦的手动编号
  • 很难一下子看清一个文件夹层级下的子结构
  • 文件夹层级前进后退太麻烦,随着生活的前进,如果发现原先的分类体系不适用,就需要重新分类。
  • 文件夹结构太单调,甚至不能给添加一些注释
  • 一个文档只能存在于一个文件夹下。例如 xxx 电影读后感 不能同时存在于 电影读后感 两个文件夹下。
  • 如果一开始在错误的目录中寻找文件,可能需要浏览多个层级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找错了地方,费时费力。而最坏的情况是:文件实际存在,但因为没有找到认为它不存在。

MOC 就解决了上述问题,在 MOC 中,一篇笔记,只是一个双链:

  • 这个双链旁边,可以添加各种形式的注释
  • 可以使用列表关系、段落关系、标题级别,来管理链接之间的关系
  • 一篇笔记的链接,不用担心放在哪里,可以同时存在于多个标题、列表分类中
  • 不需要找到文件,在 MOC 中,就可以轻松完成双链笔记的:
    • 重命名
    • 跳转
  • 在 MOC 中修改层级关系只是修改文字、标题、段落,而不用去实际操作文件
  • 通过关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哪些孤立笔记还没管理到 MOC 中。

说好听点,MOC 就是你的知识目录,这个目录由你自定义,你管理知识不再需要受到文件夹结构本身的限制。

当然,使用 MOC 不代表完全不使用文件夹层级结构,极端路线不可取,两者结合起来会有最好的效果。

在使用 MOC 之后,我添加永久性笔记就成了这样的过程:

  • 在一级文件夹中打开这个大主题的索引 MOC,看下在 MOC 中有没有适合的主题,如果有,就在其下添加一个 [[名字]] 双链,如果没有,就在合适的位置写一个标题,再添加 [[名字]] 双链,再点进这个链接,添加内容。
  • 如果时间不充裕,就先在草稿文件夹随便写一个笔记,以后再整理。

当然,有一些大神,他们使用了更庞大的分类体系,对于一篇笔记,使用了图书馆的书目索引法,给笔记加上序号前缀,根据序号建立主 MOC、子 MOC,使用脚本,根据笔记的文件名自动更新 MOC 索引文件。这种境界,咱是没达到,也觉得这种方式框架性太强。

在使用了 MOC 之后,我在笔记管理方面,深刻感受到,这比以前纯粹的文件夹层级管理方式自由、方便太多了!

参考:

  • 黑曜石

    黑曜石是一款强大的知识库工具,支持本地 Markdown 文件编辑,支持双向链接和关系图。

    A second brain, for you, forever.

    21 引用 • 204 回帖
  • MOC
    2 引用 • 18 回帖
  • 双向链接
    4 引用 • 10 回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在我们实际的笔记中,笔记常常是分散性较高的,在其中提到一个名词,这个名词又恰恰是另一篇笔记中内容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个人笔记,尤其是卡片笔记中,很少会用到双链。

    不赞同,正是因为分散,才需要用到双链。一个名词在另一篇笔记中出现的概率并不低,尤其是笔记有跨领域的多个专题产生关联后。越是做卡片笔记,双链越是能发挥作用。这是我用下来的感受。

  • 其他回帖
  • Bard

    如果没有提到

    • “双向链接”的本质
    • 反向链接面板的用法
    • “双链的功能已经覆盖标签”

    那文中的观点层级还是停留在“文档型”笔记的范畴

    不是不行

    但不够深刻

  • Bard

    这“谢罪”的风格让我想起了 @deerain trollface

  • moc 的本质或许是「剥离」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BND

    BND(Baidu Netdisk Downloader)是一款图形界面的百度网盘不限速下载器,支持 Windows、Linux 和 Mac,详细介绍请看这里

    107 引用 • 1281 回帖 • 33 关注
  • RIP

    愿逝者安息!

    8 引用 • 92 回帖 • 393 关注
  • GitLab

    GitLab 是利用 Ruby 一个开源的版本管理系统,实现一个自托管的 Git 项目仓库,可通过 Web 界面操作公开或私有项目。

    46 引用 • 72 回帖
  • Bootstrap

    Bootstrap 是 Twitter 推出的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开源工具包。它由 Twitter 的设计师 Mark Otto 和 Jacob Thornton 合作开发,是一个 CSS / HTML 框架。

    18 引用 • 33 回帖 • 653 关注
  • jsDelivr

    jsDelivr 是一个开源的 CDN 服务,可为 npm 包、GitHub 仓库提供免费、快速并且可靠的全球 CDN 加速服务。

    5 引用 • 31 回帖 • 94 关注
  • MongoDB

    MongoDB(来自于英文单词“Humongous”,中文含义为“庞大”)是一个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由 C++ 语言编写。旨在为应用提供可扩展的高性能数据存储解决方案。MongoDB 是一个介于关系数据库和非关系数据库之间的产品,是非关系数据库当中功能最丰富,最像关系数据库的。它支持的数据结构非常松散,是类似 JSON 的 BSON 格式,因此可以存储比较复杂的数据类型。

    90 引用 • 59 回帖 • 6 关注
  • GAE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14 引用 • 42 回帖 • 806 关注
  • OneNote
    1 引用 • 3 回帖 • 1 关注
  • WebClipper

    Web Clipper 是一款浏览器剪藏扩展,它可以帮助你把网页内容剪藏到本地。

    3 引用 • 9 回帖 • 5 关注
  • Q&A

    提问之前请先看《提问的智慧》,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有价值。

    9434 引用 • 42964 回帖 • 109 关注
  • flomo

    flomo 是新一代 「卡片笔记」 ,专注在碎片化时代,促进你的记录,帮你积累更多知识资产。

    6 引用 • 140 回帖 • 1 关注
  • Visio
    1 引用 • 2 回帖
  • 学习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 —— 习近平

    172 引用 • 516 回帖
  • Solo

    Solo 是一款小而美的开源博客系统,专为程序员设计。Solo 有着非常活跃的社区,可将文章作为帖子推送到社区,来自社区的回帖将作为博客评论进行联动(具体细节请浏览 B3log 构思 - 分布式社区网络)。

    这是一种全新的网络社区体验,让热爱记录和分享的你不再感到孤单!

    1440 引用 • 10067 回帖 • 494 关注
  • Webswing

    Webswing 是一个能将任何 Swing 应用通过纯 HTML5 运行在浏览器中的 Web 服务器,详细介绍请看 将 Java Swing 应用变成 Web 应用

    1 引用 • 15 回帖 • 643 关注
  • 生活

    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生活包括人类在社会中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

    230 引用 • 1454 回帖 • 1 关注
  • 服务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

    41 引用 • 24 回帖
  • etcd

    etcd 是一个分布式、高可用的 key-value 数据存储,专门用于在分布式系统中保存关键数据。

    6 引用 • 26 回帖 • 544 关注
  • 倾城之链
    23 引用 • 66 回帖 • 158 关注
  •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53 引用 • 40 回帖
  • 酷鸟浏览器

    安全 · 稳定 · 快速
    为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跨境浏览器

    3 引用 • 59 回帖 • 46 关注
  • 爬虫

    网络爬虫(Spider、Crawler),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地抓取万维网信息的程序。

    106 引用 • 275 回帖
  • Vim

    Vim 是类 UNIX 系统文本编辑器 Vi 的加强版本,加入了更多特性来帮助编辑源代码。Vim 的部分增强功能包括文件比较(vimdiff)、语法高亮、全面的帮助系统、本地脚本(Vimscript)和便于选择的可视化模式。

    29 引用 • 66 回帖
  • Angular

    AngularAngularJS 的新版本。

    26 引用 • 66 回帖 • 543 关注
  • 宕机

    宕机,多指一些网站、游戏、网络应用等服务器一种区别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也叫“Down 机”、“当机”或“死机”。宕机状态不仅仅是指服务器“挂掉了”、“死机了”状态,也包括服务器假死、停用、关闭等一些原因而导致出现的不能够正常运行的状态。

    13 引用 • 82 回帖 • 84 关注
  • Hibernate

    Hibernat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 JDBC 进行了非常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 Java 程序员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

    39 引用 • 103 回帖 • 718 关注
  • 代码片段

    代码片段分为 CSS 与 JS 两种代码,添加在 [设置 - 外观 - 代码片段] 中,这些代码会在思源笔记加载时自动执行,用于改善笔记的样式或功能。

    用户在该标签下分享代码片段时需在帖子标题前添加 [css] [js] 用于区分代码片段类型。

    133 引用 • 899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