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 Obsidian,思源笔记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本贴最后更新于 74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过境迁

最初选择思源笔记而非 obsidian 的原因是 ob 的反链功能问题很大,无法块级关联,插件过度复杂且容易冲突。之后随着 obsidian 的更新,原本的问题都已经改进了。现在我发现,obsidian 的功能已经完全超越思源。

比如,我需要的图表类功能,甘特图、热力图、时间轴思源基本无法实现,其次自动汇总功能,将日报快速自动化整合为周报,再次,是可关联自动更新的动态表格与看板,最后是一个优雅漂亮的 UI。

想要以上功能,实现起来都很麻烦,效果差,且增加大量时间成本。例如:① 到集市里寻找模板 ② 自己写 SQL③ 凑合使用现有挂件,等待挂件作者贡献

常常看论坛里面说思源的功能更强大,我却没有感受到,可能是我没有相关的需求,体会不到。

请教大家,对比 ob,思源的功能到底强大在哪里,为什么强,他们能够应用在哪些场景之下?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5122 引用 • 103571 回帖
  • 黑曜石

    黑曜石是一款强大的知识库工具,支持本地 Markdown 文件编辑,支持双向链接和关系图。

    A second brain, for you, forever.

    22 引用 • 213 回帖
  • Q&A

    提问之前请先看《提问的智慧》,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有价值。

    9585 引用 • 43594 回帖 • 97 关注

相关帖子

优质回帖
  • 还有就是从你说的几点看来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 obsidian 的媒体资源(教程、软件介绍、流程分享)等等比思源要繁荣不少,就比如你说的图表和时间轴,luckysheet 可以用类似 excel 的方式制作图表,自动汇总利用 sql 能够实现非常多的效果,动态表格至少 query 挂件和我都做过相关实践

    很多时候并不是功能思源无法实现,而是有方便的实现方式但是并没有那么多人有动力传播。

    就一个很简单的,你可能看到 obsidian 的很多插件不光本身有人乐于去介绍和分享它们的用法,连各种插件的排列组合都有人专门去研究分享。

    思源的各种模板和挂件分别有什么功能有人去做这些吗? 没有的,因为不划算,同样的东西你给 obsidian 做出来受众可能是几万人,但是在思源里面做出来可能就是那么几十个人看到。

    就像你说的,去集市里寻找模板 自己写 sql 凑合使用现有的挂件

    实际上在 obsidian 那边也是一样,去找插件,去找模板,去找实现教程,只不过因为有足够大的用户基础,所以同样的事情看起来简单很多而已;

    但是对各个用户来说这种事情的情况是很难说的,很多其他用户说思源比 obsidian 强大,是因为他们日常使用的功能思源本身就几乎可以完全覆盖了。

    就比如说你说 obsidian 的功能完全超越思源,那我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1、假如你想要自己部署一个云笔记,随时可以使用而且过程简单傻瓜,你知道在思源和 obsidian 里面分别怎么实现吗?或者说你家里有几台设备想要很容易地编辑同一份笔记呢?

    2、假如你常用双向链接功能,你知道怎么在 obsidian 里面实现可以编辑的反向链接吗?

    3、你知道怎么在 obsidian 里面删除附件链接之后清理本地文件吗?怎么在软件里面就实现直接复制黏贴就能够发表到各个平台呢?

    4、你知道怎么在 obsidian 里面导出你的笔记作为长图、pdf、html、word 吗?

    5、你知道怎么在 obsidian 里面直接创建和编辑 excel 表格吗?

    我问的这些问题不是质问的意思,而是说,因为 obsidian 的教程和介绍多而且全面,所以你很容易在网上找到很多资源,然后很快产生“哇这个软件好强大”的感觉。

    但是实际上有很多思源能轻易做到而 obsidian 做不到的事情,你仅仅只是不知道而已。

    我还是需要重新说一遍,我说仅仅只是不知道而已并不怪你的意思,我是说思源本身的传播能力实在太差,相比于 obsidian(以及它的插件们)的很多功能几乎是一更新就马上有各路大神广而告之,现在还有很多人对思源的印象还停留在去年甚至前年的水平,这可以说是思源本身的问题,毕竟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没有办法便捷获取的信息,就等于不存在,这是非常合理的。 我在这里只是想说一下,可能至少对于部分用户来说,obsidian 的功能完全超越思源,是不存在的事情。

    啊 至于什么有本事 obsidian 不要带上插件这种话就不要说了,虽然我对给闭源软件开发开源插件可以说是兴趣缺缺,但是必须承认是 obsidian 自身也足够优秀,并且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插件分发渠道(我个人拒绝承认插件的开发体验有多便利),才能有现在插件的繁荣,把插件生态跟它本身切割开是自欺欺人而已。

  • murxuan 1 2 赞同

    这两个我是都在用,一眨眼都用了快两年,同时也用 logseq。如果说去年 ob 吊打思源的话,那么今年思源已经搞得相当不错了。另外所有笔记软件的真正对手,只有 Notion,这玩意是降维打击。剩下的都是互补者,不是竞争者。

    具体优势表现在:

    1. 思源对比 ob 和 lsq 及 rr 这些,属于富文本兼容 MD 笔记。在文本操作上,思源可以说要比无延迟的 Notion 更好。也可以理解为,在中文双链笔记领域,就编辑体验来说,思源是走在前列的。
    2. 思源的集市直接删除,对思源的品质都不会有太大影响。ob 的社区插件库下架,ob 马上就瘫痪不能用了。

    劣势表现在:

    1. 去年同步丢笔记,确实让很多人选择离开思源,是个不小的失误。很多人在 ob 上用三方 S3 同步的,说不上好还是坏。
    2. 思源社区生态不够完善,比如 ob 的插件是需要审核测试阶段,思源好像没这个环节。我这几天装了一些插件试用,发现日历里点不开日记页面了,删了装,装了删。
    3. 性能,花里胡哨的功能开多了,思源打开文件速度没有 ob 快。ob 的负载在插件上,但是插件可以异步启动加载。

    说下对这几个软件的理解:

    1. 思源主要是推广,另外推广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更好的推广。前不久 tana 出来后,很显然这就是块引新的热点,思源前期就上线了属性这个利器,但是却没有上线 query 这种兼容多视图显示的前端模式。应该稍微做下调整,快速适配,打响块引双链数据库操作的领跑者,但是并没有,坐等时机白白浪费。目前的体验上,属性操作不方便,跟模板关联度也很差,query 的插件只有一个表格视图,就不能做点日历,甘特,kanban 画廊吗?去年有人向这个方向努力过,但是现在我看挂件集市里这个挂件被下架了。
    2. ob 之前上线 canvas 后,有人发布了浏览器插件 surfing,里面有个功能,就是能截取页面上的某个字句的链接,chrome 也有这个功能。这就实现了 ob 的查询数据库其实就是整个互联网 web。这是个划时代的插件,加上 booknote,dv 和 canvas 后,已经没有对手了。booknote 可以批阅 ppt 和 pdfword,加上 surfing 后,用 dv 在 canvas 上就把线下和线上用图示打通了。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学习 python,老师给我的课件和我的 python 笔记就可以跟官网相关内容在 ob 的 canvas 上密切互动,新的特性也能随时了解到。你如果这么看的话,ob 把其他的竞争者按地上摩擦了。我看下一步就是内置爬虫了。ob 是信息管理软件,只是具备了简单的双链功能,属于抓机会蹭热度选手。
    3. 当然 ob 的块是伪块,也有插件能实现 tana 的那种效果,但是目前来看,思源更占优势。lsq 也能实现。非常期待,思源以后能成为真正的块引双链数据库,秒了 notion 指日可待。

    目前主用 logseq-agenda 侧重于日常工作,学习用 ob,写文用思源,项目管理上用 wps 线上文档多一些。现在全世界的软件都缺场景,思源只有在块引数据库上下功夫,才能为场景打牢基础,实现长足的发展。用了 query 和 sql 后,思源也能实现 dv 的功能(dv 仅仅是模仿 Notion,因为 ob 本质不是块引,也是页引),本来发展起来可以超越 dv,但作者在这块没怎么重视,用户也一头雾水,没有抓住核心和机会。tana 的思路非常好,对 notion 是可以构成威胁的。思源更应该趁着 tana 没铺开,依靠前期的块引属性优势,直接落子抢占国内这块领域。不要等大家都一拥而上,只能跟后面吃灰了。

    目前像各大线上文档,虽然都有多维表格之类,但是更多是 excel 的延伸,要么是直接向数据库延伸,要么是直接一个 excel 复刻,与文档深度协作的几乎没有。notion 一枝独秀,是这方面的领跑者,但是页面块引应用不足。既然有 tana 试水,思源作为优势方,应该快速跟进,及早打出旗号,推广使用,更能打响品牌。

    以上是我的一些使用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 Yylicon 1 赞同

    我用思源的最大原因是所见即所得 😂 ,不用编辑和预览模式来回切换那种割裂感。ob 的编辑模式虽然可以即时渲染,但是渲染效果和预览模式不一样,还有好多无法不能在编辑模式渲染出来,比如脚注,比如回车换行。其次是 ob 文件树不支持自定义排序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老铁实名上网,给你点个赞。有开源精神,给你另一个赞 👍

  • 其他回帖
  • ayiyiye

    我刚从为知笔记切换到思源笔记 4 个月,中间也体验过 Notion、Obsadian 等,但我用笔记的初心和主要场景都是收藏知识,记录生活。双链对于知识库非常有用,我基本是当做本地的 wiki 在建设。

    最终选择思源笔记的原因很简单:健全的客户端,S3 同步方便。Windows 应用商店 + 安卓都有完整客户端。我在自己 Docker 上也私有化部署了一个 siyuan,同时还在 NAS 上部署了 Minio S3 存储,数据同时在我的三台电脑 + 私有云 NAS+ 公有云(在阿里云也搭了 S3 存储)上同步,相当安全。

    具体功能甚至是编辑器的操作上,思源笔记都还有一些值得提升的地方,但并不影响日常记录效率。等插件生态慢慢发展起来,很多功能都可以通过插件实现。

  • murxuan 1 2 赞同

    这两个我是都在用,一眨眼都用了快两年,同时也用 logseq。如果说去年 ob 吊打思源的话,那么今年思源已经搞得相当不错了。另外所有笔记软件的真正对手,只有 Notion,这玩意是降维打击。剩下的都是互补者,不是竞争者。

    具体优势表现在:

    1. 思源对比 ob 和 lsq 及 rr 这些,属于富文本兼容 MD 笔记。在文本操作上,思源可以说要比无延迟的 Notion 更好。也可以理解为,在中文双链笔记领域,就编辑体验来说,思源是走在前列的。
    2. 思源的集市直接删除,对思源的品质都不会有太大影响。ob 的社区插件库下架,ob 马上就瘫痪不能用了。

    劣势表现在:

    1. 去年同步丢笔记,确实让很多人选择离开思源,是个不小的失误。很多人在 ob 上用三方 S3 同步的,说不上好还是坏。
    2. 思源社区生态不够完善,比如 ob 的插件是需要审核测试阶段,思源好像没这个环节。我这几天装了一些插件试用,发现日历里点不开日记页面了,删了装,装了删。
    3. 性能,花里胡哨的功能开多了,思源打开文件速度没有 ob 快。ob 的负载在插件上,但是插件可以异步启动加载。

    说下对这几个软件的理解:

    1. 思源主要是推广,另外推广的人也不知道怎么更好的推广。前不久 tana 出来后,很显然这就是块引新的热点,思源前期就上线了属性这个利器,但是却没有上线 query 这种兼容多视图显示的前端模式。应该稍微做下调整,快速适配,打响块引双链数据库操作的领跑者,但是并没有,坐等时机白白浪费。目前的体验上,属性操作不方便,跟模板关联度也很差,query 的插件只有一个表格视图,就不能做点日历,甘特,kanban 画廊吗?去年有人向这个方向努力过,但是现在我看挂件集市里这个挂件被下架了。
    2. ob 之前上线 canvas 后,有人发布了浏览器插件 surfing,里面有个功能,就是能截取页面上的某个字句的链接,chrome 也有这个功能。这就实现了 ob 的查询数据库其实就是整个互联网 web。这是个划时代的插件,加上 booknote,dv 和 canvas 后,已经没有对手了。booknote 可以批阅 ppt 和 pdfword,加上 surfing 后,用 dv 在 canvas 上就把线下和线上用图示打通了。举个例子,比如我要学习 python,老师给我的课件和我的 python 笔记就可以跟官网相关内容在 ob 的 canvas 上密切互动,新的特性也能随时了解到。你如果这么看的话,ob 把其他的竞争者按地上摩擦了。我看下一步就是内置爬虫了。ob 是信息管理软件,只是具备了简单的双链功能,属于抓机会蹭热度选手。
    3. 当然 ob 的块是伪块,也有插件能实现 tana 的那种效果,但是目前来看,思源更占优势。lsq 也能实现。非常期待,思源以后能成为真正的块引双链数据库,秒了 notion 指日可待。

    目前主用 logseq-agenda 侧重于日常工作,学习用 ob,写文用思源,项目管理上用 wps 线上文档多一些。现在全世界的软件都缺场景,思源只有在块引数据库上下功夫,才能为场景打牢基础,实现长足的发展。用了 query 和 sql 后,思源也能实现 dv 的功能(dv 仅仅是模仿 Notion,因为 ob 本质不是块引,也是页引),本来发展起来可以超越 dv,但作者在这块没怎么重视,用户也一头雾水,没有抓住核心和机会。tana 的思路非常好,对 notion 是可以构成威胁的。思源更应该趁着 tana 没铺开,依靠前期的块引属性优势,直接落子抢占国内这块领域。不要等大家都一拥而上,只能跟后面吃灰了。

    目前像各大线上文档,虽然都有多维表格之类,但是更多是 excel 的延伸,要么是直接向数据库延伸,要么是直接一个 excel 复刻,与文档深度协作的几乎没有。notion 一枝独秀,是这方面的领跑者,但是页面块引应用不足。既然有 tana 试水,思源作为优势方,应该快速跟进,及早打出旗号,推广使用,更能打响品牌。

    以上是我的一些使用看法,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 需求太小众了哈哈,而且我的魔改有隐藏 bug,比如配置了子路径后,如果笔记有用了第三方主题,可能界面就会加载不正确 😂 所以我现在只得先暂时把云端的笔记切换到默认主题了doge ,也就先不考虑和官方的仓库合并了。有这方面需求的小伙伴可以用我的 dev_cloud 分支和对应的 docker 镜像,但挺折腾的,小白慎入huaji

  • 查看全部回帖

推荐标签 标签

  • BookxNote

    BookxNote 是一款全新的电子书学习工具,助力您的学习与思考,让您的大脑更高效的记忆。

    笔记整理交给我,一心只读圣贤书。

    1 引用 • 1 回帖 • 1 关注
  • Vditor

    Vditor 是一款浏览器端的 Markdown 编辑器,支持所见即所得、即时渲染(类似 Typora)和分屏预览模式。它使用 TypeScript 实现,支持原生 JavaScript、Vue、React 和 Angular。

    367 引用 • 1842 回帖
  • Hexo

    Hexo 是一款快速、简洁且高效的博客框架,使用 Node.js 编写。

    22 引用 • 148 回帖 • 12 关注
  • 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Internet 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43 引用 • 208 回帖 • 1 关注
  • Android

    Android 是一种以 Linux 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2005 年由 Google 收购注资,并拉拢多家制造商组成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

    335 引用 • 324 回帖
  • LaTeX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12 引用 • 54 回帖 • 12 关注
  • Eclipse

    Eclipse 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基于 Java 的可扩展开发平台。就其本身而言,它只是一个框架和一组服务,用于通过插件组件构建开发环境。

    76 引用 • 258 回帖 • 625 关注
  • WebClipper

    Web Clipper 是一款浏览器剪藏扩展,它可以帮助你把网页内容剪藏到本地。

    3 引用 • 9 回帖
  • FFmpeg

    FFmpeg 是一套可以用来记录、转换数字音频、视频,并能将其转化为流的开源计算机程序。

    23 引用 • 32 回帖
  • WordPress

    WordPress 是一个使用 PHP 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用户可以在支持 PHP 和 MySQL 数据库的服务器上架设自己的博客。也可以把 WordPress 当作一个内容管理系统(CMS)来使用。WordPress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项目,在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v2)下授权发布。

    66 引用 • 114 回帖 • 194 关注
  • AngularJS

    AngularJS 诞生于 2009 年,由 Misko Hevery 等人创建,后为 Google 所收购。是一款优秀的前端 JS 框架,已经被用于 Google 的多款产品当中。AngularJS 有着诸多特性,最为核心的是:MVC、模块化、自动化双向数据绑定、语义化标签、依赖注入等。2.0 版本后已经改名为 Angular。

    12 引用 • 50 回帖 • 505 关注
  •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

    91 引用 • 384 回帖 • 1 关注
  • MySQL

    MySQL 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瑞典 MySQL AB 公司开发,目前属于 Oracle 公司。MySQL 是最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

    693 引用 • 537 回帖
  • 京东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 B2C 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 56.3%。2014 年 5 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14 引用 • 102 回帖 • 316 关注
  • sts
    2 引用 • 2 回帖 • 228 关注
  • Ubuntu

    Ubuntu(友帮拓、优般图、乌班图)是一个以桌面应用为主的 Linux 操作系统,其名称来自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的“ubuntu”一词,意思是“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是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类似华人社会的“仁爱”思想。Ubuntu 的目标在于为一般用户提供一个最新的、同时又相当稳定的主要由自由软件构建而成的操作系统。

    127 引用 • 169 回帖 • 1 关注
  • RIP

    愿逝者安息!

    8 引用 • 92 回帖 • 394 关注
  • ZeroNet

    ZeroNet 是一个基于比特币加密技术和 BT 网络技术的去中心化的、开放开源的网络和交流系统。

    1 引用 • 21 回帖 • 647 关注
  • Swagger

    Swagger 是一款非常流行的 API 开发工具,它遵循 OpenAPI Specification(这是一种通用的、和编程语言无关的 API 描述规范)。Swagger 贯穿整个 API 生命周期,如 API 的设计、编写文档、测试和部署。

    26 引用 • 35 回帖
  • Unity

    Unity 是由 Unity Technologies 开发的一个让开发者可以轻松创建诸如 2D、3D 多平台的综合型游戏开发工具,是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

    25 引用 • 7 回帖 • 133 关注
  • C++

    C++ 是在 C 语言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应用广泛。C++ 支持多种编程范式,面向对象编程、泛型编程和过程化编程。

    107 引用 • 153 回帖 • 3 关注
  • golang

    Go 语言是 Google 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编程语言,可以在不损失应用程序性能的情况下降低代码的复杂性。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罗布派克(Rob Pike)说:我们之所以开发 Go,是因为过去 10 多年间软件开发的难度令人沮丧。Go 是谷歌 2009 发布的第二款编程语言。

    498 引用 • 1395 回帖 • 251 关注
  • Swift

    Swift 是苹果于 2014 年 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发布的开发语言,可与 Objective-C 共同运行于 Mac OS 和 iOS 平台,用于搭建基于苹果平台的应用程序。

    36 引用 • 37 回帖 • 543 关注
  •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93 引用 • 113 回帖
  • GitHub

    GitHub 于 2008 年上线,目前,除了 Git 代码仓库托管及基本的 Web 管理界面以外,还提供了订阅、讨论组、文本渲染、在线文件编辑器、协作图谱(报表)、代码片段分享(Gist)等功能。正因为这些功能所提供的便利,又经过长期的积累,GitHub 的用户活跃度很高,在开源世界里享有深远的声望,并形成了社交化编程文化(Social Coding)。

    210 引用 • 2040 回帖
  • Vue.js

    Vue.js(读音 /vju ː/,类似于 view)是一个构建数据驱动的 Web 界面库。Vue.js 的目标是通过尽可能简单的 API 实现响应的数据绑定和组合的视图组件。

    267 引用 • 666 回帖
  • RESTful

    一种软件架构设计风格而不是标准,提供了一组设计原则和约束条件,主要用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交互类的软件。基于这个风格设计的软件可以更简洁,更有层次,更易于实现缓存等机制。

    30 引用 • 114 回帖 • 8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