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第六章 - 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2023.10.10)(2023.9.26)

本贴最后更新于 22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东海扬尘

image

文学的风格

  • “风格”,是指作家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客观**显现。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之一。(鲁迅有多个笔名但是仍旧被认出来)
  • 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能力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果戈里《钦差大臣》(普希金提供的题材,他认为应该写成讽刺喜剧)(中国电影《假如我是真的》))
  • 顾随《中国古典文心》:近人文章,周作人是甜,鲁迅先生是辣,而《彷徨》中《伤逝》一篇则近于苦矣

风格的特点

  1. 独创性:风格是作家成熟的标志,也是区别作家的一个方法优秀艺术家一般有不同于他人的风格。(李白写不出沉郁顿挫,杜甫写不出豪放飘逸)(正是这种独特使得文学作品百花齐放,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求)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 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 王介甫以工,苏子瞻以新,黄鲁直以奇--《苕溪隐丛话》卷四十二引《后山诗话》
  1. 稳定性:作家风格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或不变性。(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性格在童年时期已经形成)(风格一点形成,作家会有意识的维持,使之有识别性)
  • 原因在于:作家的创作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另外,作家风格一旦形成,也常常有意识地维持这种风格。
  1. 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

    1. 一个时代或一个地域总的文学风格(北方的粗犷和南方的细腻)的多样性:如明代高《唐诗品汇总叙》:开元天宝间,则有李翰林之飘逸,杜工部之沉郁,孟襄阳之清雅,王右丞之精致,储光羲之真率,王昌龄之声俊,高适岑参之悲壮,李颀常建之超凡,此盛唐之盛者也。

    2. 一个作家的文学风格的多样性。

      1. 一个作家可能有多个方面的创作个性(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eg:拜仁高傲孤俏的主人公(唐璜),也有三人作乐的丈夫形象。)
      2. 时间、地点、经历的变化会对作家产生影响。(李煜创作的分期(宫廷的欢乐——亡国的痛楚))
      3. 但多样性中仍有统一性

文学风格的形成

(一)决定文学风格形成的两方面因素

  1. 来自作家主体要素:个人气质、审美趣味、艺术才华、写作习惯。

  2. 来自文本客体要素:体裁、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技巧等形式要素与题材、主题等内容要素。

    雨果的诗歌和小说,境界(做事要讲级别:93 年赵在软卧车厢受到级别的质询;不同户口待遇不同)

(二)文学风格形成的动态过程:

  1. 风格生成,始于作家感知世界方式的独特性
  2. 风格确立,关键在于选择与作家创作个性相匹配的言语基调(体裁)。
  3. 风格成熟,源于作家之认识力度(对于社会和个体(鲁迅的风格和他对于社会认识非常有关系))。

风格的功能

  1. 创造功能:独特风格追求 → 激发艺术创作的内驱力
  2. 历史功能:文学发展的历史趋向性

风格的分类

  1. 二分法:

    1. 曹丕:“气之清浊有体”
    2. 姚鼐:“阳刚”“阴柔”
    3. 西方美学:“崇高”“优美”
  2. 八分法: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摩。刘勰:《文心雕龙·体性》

  3. 九分法:严羽《沧浪诗话》: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又概括为二个大类:优游不迫、沉著痛快)

  4. 陈望道的四组八种:

    1. 内容和比例:简约与繁丰
    2. 气象的刚强与柔和:刚健和柔婉
    3. 辞藻的多少:平淡和绚烂
    4. 火检点功夫的多少:谨严和疏放

不同作家分法不同:

莫言:

  • 语言:喜欢铺排
  • 内容:贴近现实,无拘无束
  • 社会关系:具有批判性,怀有批判的态度

文学的流派

  • 文学流派是一定时期内由有着相近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组成的文学群体。

    • 文学流派的形成是一定时期、民旋文学成熟的标志,也是文学创造力的表现(流派越多,文学的繁荣程度越高)

      • 我国的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鸳鸯蝴蝶派),各有风格主张,手段不同,最终把五四文学推向繁荣
      • 二十世纪把九十年代(伤痕文学、改革文学、朦胧诗、怀旧文学、先锋文学),是一个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

形成原因:

  1. 题材相同(唐朝边塞诗,西域战争频繁)
  2. 相近的文学观念或主张
  3. 相近的艺术风格和文体
  4. 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宋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内容、音韵)
  5. 相近的社会身份和阶层(同一个阶层的主流喜好和不同身份对于内容的选择)
  6. 有一定文学理念自觉组成的文学社团
  7. 大众传媒与现代教育(《小说月报》)
  8. 特定时代与民族(建安文学、)

文学流派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文学流派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有一定的组织和结社,有共同的文学纲领结合而成的文学流派。这种文学流派的出现,常常同某种靡一时的政治文化思潮和文艺思潮直接相联系,常常是在某些人的倡导下和领导下并以某种文学社团名义而出现的。它们有些还有自己的出版刊物,以刊物为阵地,形成一种在创作上的群体优势和风格特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研究会”,就属于这类性质的文学流派。

  2. 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组织,而是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作家以及他们的追随者所组成的文学流派。比如说中国文学上的“江西诗派”就属于这类性质的文学流派。“江西诗派”是以宋代诗人黄庭坚为代表,黄庭坚在创作上主张“无一字无出处”、“点铁成金(炼字)”、“夺胎换骨(改旧)”(创新不足),这一主张得到一些诗人的赞同,他所创作的作品也成为人们摹仿的楷模,于是形成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

  3. 带有文学流派性质的作家群。这种文学流派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共同的创作理论纲领,但在创作上去显示出某种
    一致性,艺术倾向和艺术风格相近。这类不自觉的作家的结合体,***它们被冠之文学流派的称谓是后人所为。但这文学流派在文学史上却是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类型。***象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田园诗派、山水诗派、边塞诗派、

文学流派的作用与意义:

  1. 影响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走势。

文学流派会影响到作家,进而影响更多作家。进而形成创作的趋势就会影响到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文学发展和走势。例如我国新时期初期的伤痕文学的广泛形成,就是对文革思想的反思(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孔捷生《在小河那边》)。接下来就是改革文学和寻根文学,最终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趋势。

  1. 不同流派间的竞争推动文学发展。

如“文研会”与“创造社”,前者偏向于现实主义。后者偏向于浪漫主义,二者竞争造成文学的活跃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时期内,由于一定社会历史运动或时代变革的推动,一些政治思想相近、艺术观念相似的作家创作所形成的一种文学运动和潮流。****文学思潮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一般来讲,文学思潮总是产生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与某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思潮和哲学思潮相联系。文学思潮表现为一定的文学运动或文学潮流,它不是少数几个作家或理论家、批评家主观臆造出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运动和时代变革的推动下形成的。因此,它能在创作界、理论界形成强大的声势,在社会上掀起浩大的潮流,有的甚至跨越国界

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就一原因是中国在近代以来的全面落后,从鸦片到甲午,引起社会的不断思考,从科技到制度到思想不断变革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潮,遂产生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反传统,全面学习和向西方开放)日本侵略,五四的启蒙被中断了,救亡压倒了启蒙,五四运动没有真正完成。

五四运动局限于中国,文艺复兴局限于欧洲,结构主义文学和女性主义文学在世界内传播。

文学思潮的形成

  1. 外在因素,如受新的经济、政治等发展而出现的时代风云与社会思潮的催生。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2. 内在因素,即文学自身发展创新趋势的要求。如南朝时期文学形式创新趋势推动而出现的文学形式美潮流。

    1. 骈文的活跃
    2. 梁启超新小说运动(新民)

文学思潮的特点

  • 首先,文学思潮往往具有弥漫性、流动性,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弥漫性、流动性不断被加强。

一旦产生,就不会局限于产生的地域和阶层。文学思潮是迁移的(西方命题:理论的旅行),在迁移中会有变化但是不会通知流转(西方意识流文学到中国产生中国意识流,与西方相比有着更多的清洁和故事(中国文学的接受传统))

  • 其次,文学思潮还具有兼容性,越到当代,各种思潮越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又交叉化的趋向。

各种流派本身是互相影响的(古典与现代的交叉,现实与现代的交叉(莫言的超现实人物构造))

文学思潮的多样性

  • 多样性与单一性相对而言,进入现代,指文学思潮越来越多种多样。

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

  1. 立场:主观抒情性(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比:客观现实性)。
  2. 目标:抒发理想(对比:构造典型)。浪漫主义是梦的艺术、想象的艺术、美化的艺术、彼岸的艺术、主观的艺术、抒情的艺术。
  3. 手法:想象和虚构(强调天才。对比:写实。需注意:一者是虚构 > 写实,一者是写实 > 虚构)。
  4. 效果:虚幻性(对比:逼真性)。(雨果《巴黎圣母院》)

现实主义的特征

  1. 客观性
  2. 典型性
  3. 批判性

“文革”之后(新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

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

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而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民族创伤的历史反思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改革文学: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

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同时出现,彼此互动和互相影响的。文学思潮既可以促进文学流派的形成,又可以推动文学流派的向前发展。比如,五四新文学思潮的生,就直接促成许多文学社团和文学流派的产生,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都可以说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思潮直接激发下产生。在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产生,更促发了大量文学流派的产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

但是,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毕竟不是一回事,它们各自具有自己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在某些时期,有文学思潮的出现,则可能没有文学流派的出现。如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以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小说革命运动和思潮,却没有相应的文学流派出现。后来,陈独秀、胡适等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在文坛掀起文学革命的思潮,也没有相应的文学流派产生。在文学史上,我们还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某一时期,有大量的文学流派的涌现,但却没有什么大的文学思潮的发生,比如,盛唐文学就是如此。宋代的豪放和婉约两大词派的形成,显然也没有什么文学思潮的激发和推动。这是因为,文学思潮的出现,更多地表现了文学对外部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性,而文学流派的出现,则更多体现文学自身的要求,文学思潮是对某种政治倾向、文化思潮和文艺观念的认同,而文学流派虽也与上述因素相关,但突出表现在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选择上,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相比,无疑有着更为内在的审美考虑和要求。

总结:

  1. 内涵与价值意义不同。思潮内涵更宏观、流派内涵更具体。思潮与流派的范围、作用也不同。如浪漫主义思潮
    和流派。

  2. 二者的关系并不对应:有思潮无流派()、有流派无思潮(山水诗)、流派与思潮大致对应(浪漫主义),一个思潮多个流派(现代主义)。

  3. 思潮更多地与外部的社会环境与条件相适应,流派更多与作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相适应,有着更为内在的审美考虑和要求。

课后习题

1、文学风格的特征,如何形成的?

文学风格,作为文学中体现作家创作个性的东西,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独创性,指的是风格体现作家独一无二的个性和创造性;二是稳定性,是指作家的风格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的时间里保持稳定和延续;三是多样性,主要是指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形成的总体上的风格差异性和丰富性。

文学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构成要素。一方面是来自作家的主体要素,另一方面受制于文学作品的客体要素。风格的主要特征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审美趣味、艺术才华、写作习惯等。风格的各体要素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终苞巧等形式要素及题材、主题等内容要素。风格存在于主体要素和客体妥紫高度交做所形成的整体风貌中。

2、举例分析文学流派是如何形成的?

文学流派的形成原因,方面因素有关。大体说来,有如下几方面。

一,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南宋的“九僧诗派”成员就是一批诗题相投、相互唱和的诗僧。相近的社会地位与身份往往能塑造出相近的人格类爱发相应的艺术观、审美趣味等。

二,相近的文学观念和主张。近现代文学社团的“宣言”常常成为文学流派的旗帜。当然,相近的理论主张只有与实际创作相结合,并真正体现作家们共捐的审美情趣,才能成为流派形成的真正原因。

三,相近的题材。宫体诗派、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就是根据相近的取材 而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其取材范围大都与战争有关。

四,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就是直接以不同的风格特点命名的。流派风格又与文体密切相关,如最能体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恬淡空灵风格的往往是五言古诗、五言绝句,而七言歌行体则使高、岑边塞诗派悲壮慷慨的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西方,最能体现现实主义流派风格的文体主要是小说,而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流派风格则在诗歌中有突出表现。

五,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三一律” 是古典主义戏剧的标志,而白描等艺术方法,往往为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所常用。对理想意象苦心造,是意象派的特征,而对无意识心理和自由联想的展示,则是意识流小说的看家本领。

六,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文学社团的形成与相间的地坡及文学家之间的交往等相关。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公安派、竞陵派、桐城派等都与地域相关,现代学史上的“京派”与“海派”也是如此。现代文学流派更是以结社形式为主,如创造社、文学研究会、新月社等。

七,大众传媒和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和学校教育在流派形成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学研究会于 1921 年 1 月 4 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发起人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显然与《小说月报》1921 年全面革新内容密切相关。

3、分析文学思潮的形成,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为例。

一般而言, 基于特定历史时空环境中,由于时代的物质生活变化推动会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日常生活方式等思潮发生相互激荡和渗透.些世界观、人生观及艺术情趣相近的文学艺术家,会在共同或相近的文艺思标影响下,以共同或相近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创作出一批艺术风格相近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和个人特色,而且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形成了某种相互共生的思想倾向和潮流,有时甚至是文学运动。于是,人们往往便称它为文学思潮。

现代主义是在西方 19 世纪末 20 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象派、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 以及荒诞派等。较为突出的代表作很多,诗歌如瓦莱里的《海滨墓园》、T. S.艾略特的《荒原》等,小说如伍尔芙的《到灯塔去》、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为继,成为语言难题的感觉。一般而言,现代主义往往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常常追求形式和文体上的创新。探索无人问津或隐违不明的主题,或以支离破碎的话语,追求暗示的效果;二是着力刻画个体心理现势。如意识流”;三是致力于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四是以其抽象化、不连贯性和剧烈震荡等新型写作模式而显现出较强的先锋性,曲折地传达出对西方社会危机的拯救意图。

4、简要论述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的关系。

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联系在于西者都是通过作品和作家而产生影响力,并从文学界延展到社会和历史 之中,两者赏出现重叠交叉,指称多有混同的现象。如西方现代派,一般称现代主义,是西方 19 世纪末、20 世纪前期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和流派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象派、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及荒诞派等。此中各种文学运动既有流派的具体现实性,但大体上也体现出时代和社会的整体上的趋向性或不自觉的共同纲领。所以,现代主义思潮也时常被称为现代派。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之间的区别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文学思潮体现出特定历史时空中的整体性趋向,透露一定的理念支配性,传达出某种合目的性 或合规律性的东西,思潮概念本身的比喻一“ 潮",也强调了文学活动的某 种整体性和系统性取向。而文学流派,强调的是“ 派”,往往只是追踪和厘清创作领域中的特定作家群体,虽然其生成因素体现出在思想、实践和成果方面的某种趋同性,但从总体上来说,流派概念强调的是作家的集合。例如讲中国现代文学的“山药蛋派”,总得具体落实到赵树理、马烽这些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上。也就是说,文学思潮突出了某种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思想体系,而流派只涉及作家的派别,其形成的基础和聚合的标志主要还是作家集合的流派风格

  • 文学
    30 引用 • 4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