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初,路遥《平凡的世界》获得了巨大关注与空前讨论。
一个中国版的《在路上》——从乡村走出的知识分子几乎人手一本的圣经。
路遥,这位死于 42 岁的作家几乎是燃烧生命的方式全身心投入到理解“城乡”的写作之中。
如今看来,路遥的情绪把控与故事书写,仍然相当流畅。朴素的文笔写下难以置信的真诚。可 2024 年,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们,能够感受到人物的重量,却难以从本质上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们的挣扎。故事似乎永远可以被取代,时代也总是从潮水中倾斜出新的痛苦。郝蕾在《恋爱的犀牛》里唱“所有的物体都失去重量”,似乎把控时代的作家,总有一天也将与飞速的时代擦肩而过,分道扬镳。
然而,我们真的不能如此过分要求一位作家。那些经典的、经久不衰而历久弥新的作家是万中无一的天才,敏感是馈赠也是折磨,观察更是项要求天赋、毅力和阅历的苦活。有多少“一本书作家”?有多少自称严肃文学的作家“硬写”出一堆在笔力上异常平庸,在现实上漂浮空中的内容?这些作品唯一起到作用,就是让文学爱好者们对此失去希望。
我们也许正处于一个忧郁的年代。经济社会走到它的岔路口,每走一步都意味着舍弃,可静止不前就失去了活力。我们做着没有意义、没有获得感的工作,面临着和上一代不同的世界观;我们一开口就淹没在一片喧哗之中,没有人真正愿意回应你。朋友圈无论多么光鲜,呐喊也总在冰面上颤抖。没有人会质疑,这个时代存在病症,大多数讳疾忌医。
我们这个时代的孙少平,是什么样子?
(路遥手稿)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