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80 年代文学思潮(整体)(2024.3.26)

本贴最后更新于 23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东海扬尘

思想解放,拨乱反正

  • 1978 年 5 月 11 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思想解放运动开启。

  • 1978 年 12 月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明确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 1979 年 10 月,第四次文代会召开,邓小平祝辞:“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

  • 新的“二为”方针: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之前是“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

80 年代主要文学思潮和文学论争

  •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之前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文艺范畴,十九世纪被引入中国(其实早就存在,只不过传统文艺理论建设不充分))^ 问题的讨论(1982-1984)

    • 人道主义就是关主人的存在
    • “异化”来自于恩格斯手稿,指对于人的扭曲,之前认为异化是西方大工业生产腐败和反动的结果,社会主义天天都是“艳阳天” ,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
  • 清除“精神污染 ^(知识分子的观点引起官方的不满 )^”(1983-1984)

    • 关于五四运动领导权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
  • “文化热 ^(西方对于东亚主流儒家思想的认可 )^”的兴起

    • 激发寻根文学
  • “文学主体性”讨论--刘再复、李泽厚 ^(连续发表现管问题的讨论)^

    • 50~70 年代主体性被抹杀

      • 作家写作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早前作家只是传声筒
      • 作家笔下的人物有自身的逻辑,之前只是阶级的符号
  • 重写文学史 ^(在此之前是官方文学史,为政治服务(克罗齐: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是程度可以控制,让文学史回到文学本身。)^--朱光潜、北大三人(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1988 年《上海文学》开辟专栏

现实主义的回归与流变

  1. 对 50-70 年代“伪现实主义 ^(高大全,假大空,美化现实)^”的抨击与拒绝
  2. 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中的主流现实主义 ^(沿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但是对于伪现实主义有所调整,但是不能根除,只是没有 50~70 年代的明目张胆)^
  3. 80 年代中后期的新写实主义文学 ^(写实主义就是现实主义,但是新写实不同于现实主义,让文学反映小人物,拒绝宏大叙事和高大全的人物建构)^——90 年代中期的“现实主义冲击波 ^(高潮是九六年,写企业倒闭,让小人物力挽狂澜,但是内容经不起推敲,走向扭曲)^”文——新世纪的底层 ~ 写作 ^(改革开放的阵痛期,农民进入城市但是城市本身问题就很多)^——非虚构写作 ^(尽可能的真实,反映农村和城市的实际生活,一直持续到现在)^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为现实主义叙事做补充)^ 文学的演进

  • 意识流实验
  • “现代派热”一-“现代派”小风筝--王蒙、高行健、李陀、刘心武等人在《上海文学》上开展通讯讨论
  • 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的“现代派”小说·马原、莫言、余华、苏童等人的先锋小说
  • 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中的现代主义

文化寻根思潮

  • 1、诗歌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一江河、杨炼等第二代诗人的文化诗歌
  • 2、知青文学的文化书写
  • 朱晓平:《桑树坪纪事》、张承志的《黑骏马》
  • 3、寻根文学的出现
  • 韩少功的《文学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万隆的《我的根》等
  • 文学
    33 引用 • 5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