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文艺复兴文学(2024.3.20)

本贴最后更新于 22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过境迁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背景

  14-17 世纪上半期,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一场文艺运动。这场运动以传播和研究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为先导,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相号召,但它不是古典文化的简单复兴,而是借此摆脱中世纪神学和封建主义的精神桎梏,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端。
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导致的结果

  黑死病的爆发——大一统的欧洲基督教世界逐渐走向瓦解——城市与国家的兴——地理大发现

(一)黑死病的爆发

  • 黑死病就是鼠疫,是由老鼠携带,通过寄生在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的一种致命性疾病。在 1347-1349 年之间,肆虐于欧洲。欧洲人面对浩劫时的反应:

    • 其一,灾难引发基督徒产生“上帝之怒”的联想,加剧了自身的罪感和对腐败教会的不满;同时掀起了对所谓宗教异端和异教徒进行迫害的狂潮。

      • 其二,由于瘟疫造成家庭解体,经济崩溃,社会组织瘫痪,传统基督教价值观发生动摇,享受当下、及时行乐的思想开始流行。

  这两种情况,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沉重打击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关系和教会统治。

(二)大一统的欧洲基督教世界逐渐走向瓦解

  二是罗马天主教廷受困于腐败、分裂和异端,陷入统治危机,大一统的欧洲基督教世界逐渐走向瓦解。

  《神曲》中的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294-1303 年在位)。罗马天主教皇的“阿维尼翁之囚”岁月(1305-1378) 。1378 年出现了双教皇。1409 年出现了三位教皇各自为政的局面。教会出售赎罪券。

(三)城市与国家的兴起

  三是城市与国家的兴起。中世纪中晚期,一些城市国家崛起,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新型国家政权开始出现并逐渐壮大,与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冲突加剧,彼此之间的争端也加剧。在经历了数百年腥风血雨的斗争,终于诞生了近代民族国家。前者主要指意大利,出现了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米兰等城邦国家。建立在民族基础上的欧洲国家也在这个时期逐渐长大,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这些欧洲列强,都崛起于这个时期。

  亨利八世于 1509-1547 年在位。1527 年初,亨利八世爱上了宫女安·波琳,提出与王后凯瑟琳离婚,但遭到罗马教皇反对。亨利八世一怒之下,在 1532 年宣布英国教会摆脱罗马教廷控制,成立了以英国国王作为首脑的英国国教。

  虽然中世纪中晚期的英国杀伐不断,动荡不安,但史家们从发展的眼光看历史,都认为经英法百年战争,英国虽遭失败,但从此放弃了对欧洲大陆的干涉,转而关注国内的发展和海洋贸易,走上了海洋立国的道路。

  在玫瑰战争中,封建大贵族自相残杀,消耗殆尽,而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在战争中迅速壮大,奠定了日后都铎王朝君主专制政体的阶级基础。而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英国从此步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辉煌时期。

(四)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传统认识,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掀起了探索地理和思想上的“新世界”热潮。欧洲一直是在于域外的接触中发展自己的。“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文化。13 世纪元朝大军的多次西征,打通了欧亚贸易线。

  14 世纪下半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小亚细亚(土耳其)崛起,导致欧洲与东方的陆上贸易线被切断,作为中转口岸的意大利各个城市经济走向衰落。欧洲人于是开始通过尝试开辟大西洋贸易路线,欧洲航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洋转移,由此开启了欧洲的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这一系列重大变化持续了 300 多年时间,是文艺复兴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与驱力。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形成与发展

  文艺复兴运动之所以“复古”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因为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本来就存在着一种着眼现世、肯定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积极乐观的思想。这是他们热衷于搜集研究古代文化典籍的根本原因。

  在 1453 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许多拜占廷学者携带古代的手抄本逃到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国家避难,以讲授古代典籍为生。15、16 世纪,在古罗马的废墟上发掘出大量优美的古代雕塑和建筑的遗迹。这些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旧时的君士坦丁堡,今日的伊斯坦布尔。

  造型艺术,意大利艺术与科学巨匠, 不断向欧洲扩展——全欧性多领域的向教会宣战——歌颂人的价值和显现实术

  在意大利的影响下,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都先后掀起文艺复兴的浪潮。拉伯雷的《巨人传》,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比利时医学家维萨琉斯的人体构造学说,都对传统观念具有颠覆性的用。批判封建主义、批判教会、歌颂人的价值、歌颂现世幸福的文学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在欧洲各国涌现。

  在 16 世纪,一些欧洲北方国家如德国、英国等,发生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们认为中世纪教会统治玷污了基督教本义,主张遵从《圣经》的教导,将重点放在对基督教本义的阐释和教会的改造上。

  1517 年,德国修道士马丁·路德以反对天主教会出售赎罪券,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1530 年代,法国人加尔文创建了加尔文教派。1530 年代,英王亨利八世主导创建了英国国教会。英国加尔文教派因不满英国国教会保留了大量天主教传统,要求予以清除,发起了“清教运动”,从而诞生了清教。

  • 对于文艺复兴的纠偏
  • 民族语言翻译圣经,促进民族国家的成立的
  • 行人之事就是荣耀上帝,促进城市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教大都强调通过个人虔诚信仰获得救赎,把人从教会繁琐的礼仪束缚和严密的组织控制中解放出来,给了人精神上的自由,这与文艺复兴产生的尊重人格独立与自由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一致的。反过来,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蕴含的宗教人本思想,如仁爱、平等、宽恕等,经过宗教改革运动的洗礼,积淀为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早期人文主义者只强调原欲解放起到了纠偏作用。

  宗教改革还促进了宗教的民族化,加速了主权国家的崛起。1517-1533 年,马丁·路德用德语翻译《圣经》,奠定了德国现代民族语言的基础。尤其是加尔文教和清 东正教教宣扬节俭、勤奋、节制,以劳动和尘世取得成功来荣耀神的思想,成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16 世纪末 17 世纪初,在多数国家的文艺复兴运动接近尾声之际,在西班牙和英国,却达到了它最辉煌的峰巅,出现了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伟大的作家。此后,文艺复兴运动出现颓势,到 1642 年英国清教徒关闭伦敦剧场,这场历时 300 多年的文化思想革命运动宣告结束。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个伟大转折点,恩格斯称之为“人类以往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一次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哺育了一大批“在思维能力、激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德]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导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409 页)

三、人文主义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 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教会宣扬的神是世界主宰、世界中心的思想;
  • 反对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认为人有自己的天性,有发扬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的权利,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
  • 反对教会的蒙味主义和愚民政策,赞扬人的理性和智慧的力量,认为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这些力量获得知识,掌握真理;认为人的高贵与否,并不决定于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决定于他的才能和品德。

(一)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人性论,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在反对禁欲主义的时候,又肯定放纵情欲;多数人文主义者远离下层人民;有的人文主义者主张为了某种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人文主义者同教会和宗教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薄伽丘小说《十日谈》的一根红线。在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十日谈》反对宗教蒙味主义、神秘主义和禁欲主义,大胆地揭露教会的腐败和欺骗,以及种种悖情逆理的愚行固念。

《十日谈》

  薄伽丘把那些教会人士置教规教条于不顾,对天主缺乏敬畏之心,为满足个人淫欲而做出的种种伤风败俗劣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例如《第九天,爱莉莎的故事》

  《十日谈》热情洋溢地歌唱爱情,歌颂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品德,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积极思想。把爱情看成是人的自然欲望和正常要求,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如《第四天,故事第一前的故事》。

  认为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它鼓舞人积极向上,使人变得心性高洁,聪明、机智、勇敢。如《第五天,潘斐洛的故事》、《第五天,潘比妮亚的故事》

  写青年男女为了爱情自由,不畏强暴,与各种封建势力作英勇斗争,甚至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如《第四天,菲亚美达的故事》中的绮斯梦达。

《巨人传》

  法国人文主义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通过两代巨人的成长和游历,全方位表现了人文主义价值观。小说中对巨人外形、力量和生理欲望极度夸张的描写,实质上是把人塑造成追求感官欲望满足的异教自然之神,这是对基督教上帝权威的挑战,对基督教禁欲主义和原罪思想的反动,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力量的自信,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肯定。

  《巨人传》中,巨人国国王高康大为约翰修士建造了一所特乐美修道院。它名为修道院,却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唯一教规是“做你愿意做的事”。这既有宗教革新的意义,也体现了高度物质文明的生活场景。

  《巨人传》第四、五部描写第二代巨人庞大固埃,与巴汝奇一行远渡重洋,到海外寻找神瓶的历程,反映了人文主义者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进取精神和宏阔的视野。高康大刚一出生,就不断喊“喝,喝,喝!”最后庞大固埃一行终于找到了神瓶,神瓶给出的神谕是“喝啊!”这一始一终,两相呼应,象征两代巨人畅饮知识、满足欲望的渴求。

  虽然拉伯雷对海外游历的描写,显示巨人一行已经远离欧洲,深入到遥远的东方地区。他们的探索最后却在异教文明中找到答案,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勇于开拓冒险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是巨人性格发展的顶点和升华。

  拉伯雷采取丰富多样的喜剧化叙事手法,制造出狂欢、哄闹、调笑的效果,对天主教会和法国封建法律制度、司法机构极尽讽刺和批判,对封建制度的神圣性和正当性,具有摧枯拉朽般的破坏作用。

  人文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和人性论,在倡导个性自由的时候,把个人幸福看得高于一切,在反对禁欲主义的时候,又肯定放纵人的各种欲望;多数人文主义者远离下层人民;有的人文主义者还主张为了某种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些思想在实践中带来带来许多恶果。
一些具有深刻洞察力的学者、

  作家对人文主义有深刻反思。蒙田、莎士比亚都是贡献卓著者。莎士比亚的悲剧,都是对人文主义在实践中出现的弊端的深刻反思。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一方面是一个荒唐可笑的人物,承担了作者对西班牙帝国衰落时代盲目自大的民族心态的讽刺,但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可爱的、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

  他崇信骑士道,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为达致理想而矢志不渝、虽九死而不悔。骑士道的内核还是人文主义。他认为自由是人的天然权利,他主张人类要以理性为尊,以美德为贵,而不应该以出身分出贵贱。他认为建立骑士道就是为了保障女人的安全,保护童女,扶助寡妇,救济孤儿和穷人。

  但堂吉诃德身上体现的人文主义不是古希腊式的放纵原欲,与薄伽丘和拉伯雷的人文主义也有巨大差异,它融入了希伯来式的忧患意识,具有基督教之爱的救世思想。这是人文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基督教因素进行重构之后表现的新的价值观。

  • 融入希伯来式的话忧患意识,结合了基督教的救世思想

(二)表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性的追求

  第二,表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性的追求,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的开明的君主统治。彼特拉克《歌集》中最著名的政治长诗《我的意大利》洋溢着高昂的爱国主 歌集义激情。莎士比亚历史剧反映了英国历史通过曲折道路走向民族统一、走向中央集权的必然趋势,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君主的形象。塞万提斯的戏剧《被围困的努曼西亚》。

  民族语言的运用更突出地体现了人文主义作家的民族意识。文艺复兴时期的多数作家放弃了通用的拉丁文而改用民族语言写作,他们从古代的民间的语言中吸取营养,大大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形成。

(三)创作手法的写实性

  • 第三,创作手法的写实性。

  人文主义文学第一次把可感的现实世界和世俗人生呈现在读者面前。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借哈姆莱特之口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自然,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哈姆莱特》第二幕第二场)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的前言中说:“描写的时候模仿真实,模仿得愈亲切,作品愈好。”

  尽管大多数人文主义作家仍然习惯于选取现成的古代或域外题材,而非直接描写现实,但他们都在其中填充了现实生活的血肉,注入了时代的精神和灵魂。人文主义作家塑造的一系列基于现实的人物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展现了在世俗欲望激励下的人生百态;他们的反封建反教会意识使他们的作品带有强烈的讽刺性和批判性。

  • 文学
    32 引用 • 5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