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文心雕龙 · 序志》篇导读(2024.2.19)(2024.2.27)

本贴最后更新于 23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移俗易

课程说明

  • 经典阅读课,而是不整体的概论。

  • 原始文本,破处后世人物的解释。

  • 受到西方审美文学观(纯文学是东方)的深刻影响,但是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对于中国原有知识的重新切割,eg:杂文学,文学风格学以及意境论),但是从学术上来说是可信的。

    • 人文学科是科学,要求真,但是不是无情。
    • 要有直接的原始文本建构,避免误读,建立语感
  • 汉语的简化对于原始文本的理解影响很大(字义的合并)

    • 不要简化文化,要提高自身文化
  • 一步一步来

  • 处理好原始文本和注释的关系

    • 不要迷信教材

引言:作为“ 活物” 的文论经典 

  •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 题辞及略例》:

如谓刘氏去今已远,不足诵说,则如刘子玄《史通》以后,亦罕嗣音,论史法者,未闻庋阁其作;故知滞于迹者,无向而不滞,通于理者,靡适而不通。

  • 作为“活物”的《文心雕龙》:

文体;体制;体要;神思;杼轴献功;体性;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风骨;风清骨峻;通变;因革;会通适变;体势;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情采;为情造文;为文造情;情经辞纬;熔裁;规范本体,剪截浮词;比兴;依微拟议;环譬托讽;隐秀;义生文外;秘响旁通;典雅;远奥;壮丽;雅丽;雅润;奇正;华实;文质;风动于上,波震于下;建安风力;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情以物迁,辞以情发;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江山之助;知音;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圆照;博观;平理若衡,照辞如镜;情动辞发,披文入情…

刘勰其人(《梁书 · 刘勰传》)

  课件阅读

《文心雕龙 · 序志》篇解读

2.1 《文心雕龙》书名命意

  • 《序志》篇之一:

夫“ 文心” 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涓子亦称蜎子,名渊,即《史记 · 孟子荀卿列传》中的環渊。《汉书 · 艺文志》道家《蜎子》十三篇自注:“ 名渊,楚人,老子弟子。” 又儒家《王孙子》一篇自注:“ 一曰《巧心》。” ),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1. 为文:《文心》是从各个角度提高创作能力,服务于写作,实践性非常强,虽然是历史的描述,但是直到现在仍有大量问题具有价值(对于文字的处理目标和基本要求是没有变的,只是形式变了)。

    1. 器物会被替换,但是其背后的要求规范是人性参与的,具有一定的历史超越性。
  2. 用心:文章需要具备心灵的能力(内在的认知和素养)(心哉美矣夫,故用之焉)

  3. 驺奭: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馀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没有引用,由小见大) ,至於无垠。 驺(邹)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 … 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比较虚浮) ,奭也文具难施;… … 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輠髡(淳于髡)

    1. (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
      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 谈天”。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 雕龙” 。
    2. 《原道》:
      惟人参之,性灵所锺,… …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
    3.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 · 文德》:
      古人论文,惟论文辞而已。自刘勰氏出,本陆机之说,而昌论“ 文心” 。
    4.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
      按《文赋》:“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
  4. 雕龙:文章本身就是讲究雕琢,不是取自驺奭之说,只是名词的借用

2.2 刘勰著《文心雕龙》的人生目的

  • 《序志》篇之二:

夫宇宙绵邈,黎献(黎民中的贤者)纷杂,拔萃出类,智术而已。岁月飘忽,性灵不居,腾声飞实(名副其实),制作而已。夫肖貌天地(天人关系),禀性五才(五行),拟耳目于日月,方声气乎风雷,(《淮南子 · 精神训》:“ 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 )其超出万物,亦已灵矣。形甚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文心雕龙 · 诸子》:“ 诸子者,入道见志之书。太上立德,其次立言。百姓之群居,苦纷杂而莫显;君子之处世,疾名德之不章。唯英才特达,则炳曜垂文,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焉。… … 嗟夫!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而送怀于千载之下,金石靡矣,声其销乎! ” ),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 · 滕文公》下:“ 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 )

  1. 宇宙:观念极为宏大而不是向内卷

  2. 智术而已:内在的,草木有声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声,有智,亦有义

    1.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以人为中心,建立与世界的关系并不断扩展;通万物之情,与之一体息息相关;人不是孤立的,生命经历了宇宙构成的各个阶段(荀子:义;刘勰:智(互补))
  3. 制作:文章实践功夫(可以理解为创作学),圣人曰作,贤人曰述

  4. 形甚草木之脆,名逾金石之坚:肉体苦弱,但是名声会超越肉体的有限性

  • 《文心雕龙 · 程器》: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蓄素以弸(充满)中,散采以彪外,楩楠(亦作“ 楩枏” “ 楩柟” 。黄楩木与楠木。皆大木。)其质,豫章(枕木与樟木)其干;攡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 若此文人,应梓材之士矣。

赞曰:

瞻彼前修,有懿文德。声昭楚南,采动梁北。

雕而不器,贞干谁则。岂无华身,亦有光国

2.3 刘勰著《文心雕龙》的具体原因

  • 《序志》篇之三:

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祭器,即笾豆等) ,随仲尼而南行(衣冠南渡) 旦而寤,乃怡然而喜曰,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 生人” 当作“ 生民” 。《孟子 · 公孙丑》上:“ 子贡曰:… … 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

敷赞圣旨(敷陈赞述圣人之微言大义),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马融,后汉大儒,著有《三传异同说》,注《孝经》《论语》《诗》《易》《书》《三礼》等;郑众,后汉大儒、名臣,著有《春秋难记条例》等;郑玄,马融弟子,汉末大儒,注《易》《诗》《书》《礼》《仪礼》《论语》《孝经》《尚书大传》),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资之以成文,六典( 《周礼 · 天官 · 大宰》:“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因之以致用,君臣所以炳焕(著明),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1. 执丹漆之礼器:高层文化人士的代指
  2. 随仲尼南行:到南方
  3. 注经:本来是接近圣人的最佳途径,但是前人已经精进
  4. 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文章也是接近圣人的重要途径
  5. 因之以致用,君臣所以炳焕(著明),军国所以昭明:文章本来就是精彩华丽 ,不是装饰而是由内而外,老天爷的文章是日月个,地上的文章是山河鸟兽
  6. 详其本源,莫非经典:选定领域,不要触及前前人已精进的领域

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庄子 · 列御寇》:“鲁庄公问于颜阖曰:‘吾以仲尼为贞干,国其有瘳(音抽,疾病消失)乎?’曰:‘殆哉圾(岌)乎!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以支为旨……夫何足以上民!’”),文绣鞶 (pán) 帨 (shuì) (鞶,大带;帨,佩巾。扬雄《法言 · 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尚书 · 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论语 · 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辞训之贯,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1. 去圣久远,文体( 本体存在,之后才是各种分类 )解散:相对于原始经典的产生时间已经很远(相比于孔子也已经千年了),文体(文是文章,体是整体)解散就是文章写作的整体存在解散,变得残缺,内在的思想与外在的辞藻不想适应,文采华丽但不实际,虚浮且情感虚假(情感、辞藻、写作规范)
  2. 体要:文章要体现要义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曹丕《典论 · 论文》),陈思序《书》(曹植《与杨德祖书》评论王粲、陈琳、徐干、刘桢、应瑒、杨修。),应瑒《文论》(《文质论》),陆机《文赋》,仲治《流别》(挚虞《文章流别论》),弘范《翰林》(李充《翰林论》),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或臧否当时之才,或铨品前修之文,或泛举雅俗之旨,或撮题篇章之意。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总术》:“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流别》精而少功,《翰林》博而寡要。

又君山(桓谭《新论》有论文之语:“贾谊不左迁失志,则文彩不发;淮南不贵盛富饶,则不能广聘骏士,使著文作书。”)、公幹之徒(刘桢论文见《文心雕龙》之《风骨》《定势》两篇:“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文之体势强弱,使其辞已尽而势有余,天下一人耳,不可得也。”),吉甫(应贞,其论文语不可考。)、士龙(陆云《与兄平原书》)之辈,泛议文意,往往间出,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

  1. 刘勰的批评较为苛刻,这也是他为了突出自己的论文功夫所行之事,但也是先褒后贬(没有讲的东西不是缺点,是对于讲述的部分进行评述)

李曰刚:

  • 第一,建言名世,辩非得已。
  • 第二,敷赞圣旨,堪以立家。
  • 第三,纠正文弊,阐发体要。
  • 第四,指玷前修,裨益后进

姚爱斌:

  • 一、君子处世,树德建言——立言不朽
  • 二、七龄之梦,攀采云彩——幼有文才
  • 三、而立之梦,随圣南行——长有笃志
  • 四、文章之用,经典枝条——论文宗经
  • 五、去圣久远,文体解散——体要归本
  • 六、近代论文,鲜观衢路——振叶寻根

《文心雕龙》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辞训之异,宜体于要。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其中“文体解散”是问题的核心:

  • “ 去圣久远”是“文体解散”的根本原因;
  • “ 辞人爱奇,言贵浮诡”是“文体解散”的直接原因;
  • “ 饰羽尚画,文绣鞶帨”是“文体解散”的具体表现。

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一则情深而不诡,
二则风清而不杂,
三则事信而不诞,
四则义贞而不回,
五则体约而不芜,
六则文丽而不淫。

  文体解散:

  • 繁华损枝,膏腴害骨

    • 《文心雕龙 · 诠赋》: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著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然逐末之俦,蔑弃其本,虽读千赋,愈惑体要。遂使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贻诮于雾縠**者也。
  • 厌黩旧式,穿凿取新

    • 《文心雕龙 · 定势》:自近代辞人,率好诡巧,原其为体,讹势所变 ,厌黩旧式,故穿凿取新,察其讹意,似难而实无他术也,反正而已。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上字而抑下,中辞而出外,回互不常,则新色耳。
  • 为文造情,采滥忽真

    • 《文心雕龙 · 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表达情绪而不是情绪化表达),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沉郁,不是一触即发),苟(迎合外物)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 采滥忽真(胡乱填充,忽视真情),远弃风雅(诗经),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
    •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文章整体关系与整体概念的自觉:在理论层面把“文章”这件事说清楚了,形成理性的精神

  作家的写作有一种职业习惯或者是惯性,有时候会形成一种共鸣,但应该保持一种距离避免过于痴迷

2.4 《文心雕龙》的文论体系和体例

  • 《序志》篇之五: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来),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必)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基本原则:《宗经》+《变骚》)

  1. 论文叙笔:文,有韵的文章(句中句尾);笔,无韵的公文(包含了 38 种文体)
  2. 原始以表末(来),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名词解释,追本溯源,评点名篇,总结写作

侧重讲一般性的理论

  • 《易 · 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 注:大衍之数指天地之数,马融认为包括太极、两仪(天地)、日月、四时、五行、十二月、二十四气,合共五十。用四十九,指除去太极。

2.5 《文心雕龙》论文特点:弥纶群言,惟务折衷

  • 《序志》篇之六:

夫铨叙一文为易,弥纶群言为难。虽复轻采毛发,深极骨髓,或有曲意密源,似近而远,辞所不载,亦不胜数矣。及其品评成文,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擘肌分理,唯务折衷。案辔文雅之场,而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左传》昭公七年:“虽有挈瓶之智,守不假(借)器。”《庄子 · 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何能矩矱(矩,法;矱,音曰,度。)。茫茫往代,既洗予闻(《战国策 · 赵策》:“学者沉于所闻。”刘勰变其意用之);眇眇来世,傥(同“倘”)尘彼观(所作将尘污后世观瞻。)。

  1. 王冲《论衡》:文人、通人、文儒(实干之才)、鸿儒(立言不朽)

  南朝文坛的古今之争,刘勰是折中派

《文心雕龙》的文论性质

  自己看

  纯文学是一个日本概念,与之相对的“杂文学”是属于生造的(中国传统强调的是全面而有序)

《文心雕龙》的基本结构

  ​Screenshot_20240304_093827_com.orion.notein

  ‍

  • 文学
    32 引用 • 5 回帖 • 1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