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构造思路

背景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少数派和 B 站学习大神们的思路,每个大神的实现总是那么的优雅,但是自己实践起来总是不得其法。笔记虽然多,但是回顾的效率太低,最终好像记了也没有什么用,偶尔想查个东西会查一下,除此之外好像压根不如不记。

这段时间思源发布了数据库功能,我依照 notion 上自己之前做的模板,又把自己的工作阅读学习用数据库管理起来,果然花里胡哨了很多,相比较散落在 dailynote 中的 todo,整个界面比较集中和清晰了很多,难道笔记只有这点作用吗?

我之前在少数派上看大神的常青笔记、PARA、GTD、渐进式学习,发现很多大神都是自我创造了一套逻辑流程,但是并没有完整交代由来,导致接受起来颇为吃力,要理解大神的这个名词那个名词的背后思路。十分尴尬,我理解能力有限,模仿的跟大神高大上的系统简直天差地别。

昨天早上看到一篇好文章,突然恍然大悟。原来是卡片笔记是这么回事!构建基于 Obsidian 的学习生产力系统。这个虽然是基于 ob 的,但是思源照样也是适用的。

学习并应用

为啥要用 ob,大神说是快,这里我们略过谁慢谁快的对比,估摸了上万图文才能有这个对比度。

除了大神文中所说的事情外,我想到一点,就是日常日记能不能用这种方式呢?答案最好是不要。参考卢曼教授的事迹,这种方式用于攻克一个了解到不深入的领域。比如我要学人工智能或者量化交易,我之前通过视频大致了解的,一些基础概念应用我都知道,但是没达到专家这种程度,我就可以建立这种体系去进一步的学习。如果一个特别陌生的学科,也不建议去弄,因为体系结构就没法建立。

大神总结了五点:

  1. 基于卡片的创作

    大神在基于卡片的创作这里举了两个例子,其中有张图是一个人铺开他的实体卡片去整理思路的过程。那么 ob 上有白板可以模拟这个过程,思源有没有呢?测试过几个插件加挂件,下面这个挂件最好用,因为这个挂件是基于 excalidraw 开发,版本也比较新,且作者做了适配,能直接拖动文档中的块到白板中,还可以渲染数据库到白板中,如下图所示:

    image

  2. 坚持原子化记录

    1. 这里给我的启发就是不要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写到一页上。我曾经纠结过,我做卡片体系构造,是一个事对应一个块呢,还是一个事对应一个 page。经过研究我觉得一个事对应一个 page 更好一点。如果一个事对应一个块,那么页面的互联和属性就没法加了,打破了页面的原有视觉架构。且在思源中,一个 page 跟一个块地位也是一样的,都是 json。
    2. 大神提出,到最后忘记一个 page,就是一个个知识块是最好的。
  3. 注重链接而非收集

    1. 这里大神给的模板上,提供了两点思路。
    2. 一个思路是来源,材料从哪里来,用于溯源,一般都是抓取网页,或者 PDF,也可以是短视频等等,这里要留个链接,特别重要的文字,直接抓取到本地更好一些。
    3. 另外一个思路是内部链接,内部链接主要就是双链的应用,这个主要考察对于知识块与块之间的关联。刚刚一开始可能只是按照教材章节上下级关系链接,慢慢的横向也会产生思考和链接,就组成一张知识图谱的网了。目前在 B 站上看大神们的知识图谱,绝大多数都是一个个星型,并没有人能真正织造分布式知识图谱网络。
  4. 注重数量而非质量

    1. 这里说了迭代和质量、数量的关系,我个人觉得,来源还是得讲质量,目前网上 AI 代写的文章,车轱辘和废话颇多,如果一股脑抓取到本地,后面就是灾难式崩塌。
    2. 大神这里说了,前期先充实数量到 500 个卡片,然后就可以感受到卡片笔记的魅力,再慢慢迭代质量。这个可以针对一些有质量的教材,做下章节分解,然后再分解到知识块整理,大概 3-5 本书,应该可以有 500 个卡片。
  5. 强调卡片思维

    1. 这里大神强调了生成和创造,否定了记录和存储工具。卡片的生产者,而非信息的搬运工。这里说了 MOC 工具,ob 里是 dv,思源里是 sql。

后面大神介绍了 ob 的一些配置,这里略过。

也介绍命名,命名在思源里也可以实现快速命名,在笔记本的属性设置里自行配置,基操查说明文档。标签是命名的补充,命名越规范,体系越清晰,千万别一堆随意命名。标签就是命名后,如果有新的交叉关联,可以后期迭代更新上去。我的命名大体参照大神进行配置:日期_领域_知识块名字。

标签这里思源确实没有 ob 那边新出的功能好用,ob 那边直接可以模板定义标签和链接引用,思源要用得去属性里找半天,还不能输入中文。标签可以加强文章的维度,但这是基础知识原子块在跨领域才会用到。比如五行理论,在传统文化多个领域都会用到,那就需要定义多维度。但普通人不会研究的这么深,所以标签也可以直接用双链代替。logseq 的实现思路。大部分人的标签都是一塌糊涂,笔记一多就是灾难。

但因为思源出了数据库,所以把这批文档建立一个数据库,然后就可以自由的过滤操作属性了,也代替了某种标签的作用。但这东西拆分和组合及导出是个大麻烦。

模板,模板可以参照市集里的模板库进行修改成自己想要的,这里没啥好说的。下面是我基于 normal 里的历史清单,参照大神给的图片提示,自行修改的。

image

来源及拆分

来源可以用思源官方提供的插件,如果是卡片笔记法,则不需要线上高亮标注等功能,因为知识块都是落到本地,在笔记文档里直接标记更好一些。所以无需去搞简悦五彩等插件来做这个事情。

一篇文章被抓下来后,就要拆分成独立章节,目前有两个插件可以实现按照标题进行拆分。但好不好用我还没有试,应该还行吧。独立章节如果包含多个知识块,就进一步拆分,不建议完全的自动化。还是过过眼,加深理解和记忆。

乱七八糟的念念碎,还有日常中的喂狗或者逛街吃饭睡觉,别往里头添加,没有什么意义,会破坏卡片笔记的体系结构,加重检索负担。

其他呈现方式

目前 ob 可用的是 excalidraw 和 canvas 这两个白板,思源就上面放图的那个可堪一用,其他的插件封装和打通的都不太行,底层数据无法打通,无论复制粘贴还是拖动都无法实现,割裂感很强。

一个领域范围的卡片,可以通过拖动方式,直接平铺到一个白板上,卡片和卡片的位置,还有逻辑关系,可以在白板上任意标注,最终卡片与卡片的新逻辑关系,发现灵感所在。

如果没有这个平铺呈现,单单靠人脑的记忆或者查询来看,很不够直观。所以白板对于实践卡片笔记法,是一个必备的功能需求。

功能性衔接

之所以卡片笔记法比较受欢迎,我觉得大部分时候就是系因为卡片可以直接转换为抽认卡,加强记忆和掌握程度。这点思源是秒了 ob 的,ob 那两个抽认卡插件,是真的难用。

这些知识块卡片,后面可以打上标记或者属性,直接喂给间隔重复,可以加强回顾记忆,学生和考试的朋友应该比较喜欢这个操作。

性能的话,我目前在思源的笔记倒不多,但是思源的全局关系图全部勾勾是不敢选上的,选上了就要用任务管理器了。但这玩意说实话,没啥用。排不了位置,加不了标注,只会影响思路梳理。如果不是软件自带的,我都想直接给他去掉。至于以后卡片超过好几千,可能各个软件的性能差别才能凸显出来吧。不过那时候我们已经深度掌握 1-2 个领域了,比起担心速度慢打不开,我们收获知识的喜悦更强。所以性能其实是个伪命题而已。

image

最后,就是百看不用一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践,疯狂的造卡片,疯狂的回顾即可。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18791 引用 • 70281 回帖
  • 知识管理
    24 引用 • 146 回帖 • 2 关注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