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缺少光照导致近视的深层原因

本贴最后更新于 75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时过境迁

刚看到一个新的近视理论,感觉挺有道理。

近视的直接原因是眼轴变长,成像落在了视网膜前方。目前很多人已经知道,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补充户外光照,可以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减缓眼轴变长,即预防近视。

但这个理论没有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户外光照多了,眼轴变长的速度会变慢。

现在我看到了一种解释,学术界也有一些实验和论文支撑。

首先,人的眼球外层是两层膜:

  • 最外层是「巩膜」,即眼白,由致密的胶原和弹力纤维构成,结构坚韧,「巩膜」正是能维持眼球形状和完整的重要组织。
  • 靠内一层是提供养分的「脉络膜」,夹在「巩膜」和「视网膜」中间,充满了毛细血管,给「巩膜」和「视网膜」提供养分

眼球内部有充盈的「玻璃体」,提供「眼压」,撑起眼球,使眼球形成一个近似球形。

眼球结构.jpg

往气球里充气,气球薄的地方会更突出,这个很容易理解。

在眼压作用下,眼球外层膜薄的地方也会凸出。相同的眼压下,眼球后方的膜越薄,眼球就会越长。巧的是,眼球后方的「巩膜」就相对较薄,所以眼球先天就有前后拉长的趋势。

有学者研究发现:

  1. 微缺氧环境会诱导「巩膜」变薄。氧气和营养由「脉络膜」中的血管供应。如果「脉络膜」变薄,会导致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变少。
  2. 近视和脉络膜变薄之间存在关联,高度近视眼比低度近视眼的脉络膜更薄。

而充足的户外光照环境,可以提供 650nm 红光,能够:

  1. 通过热效应使得脉络膜血管扩张。
  2. 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调节脉络膜血管扩张。

由此,可以作一些近视机理的合理推测:缺乏光照,导致「脉络膜」变薄,氧气供应减少,微缺氧环境使眼球后方的「巩膜」变薄,在眼压作用下,最终造成眼球轴向伸长和近视。

更进一步解释:户外充足的光照环境(尤其是阳光中波长 650nm 以上的红光)可以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信号分子和红光的热效应,可以共同促进脉络膜血管扩张,增加供氧,使脉络膜本身和巩膜健康生长。当长时间缺乏充足刺激时,脉络膜血管收缩,供氧减少,长时间形成微缺氧环境。视网膜传递视觉信号,本身也是个耗氧大户,在室内过度用眼,也会加剧脉络膜上的微缺氧环境。微缺氧环境下,眼球后方的脉络膜和巩膜无法健康生长,就会变薄,在相同眼压下,眼轴就会变长,形成近视。所以即便是成年人,如果长时间缺失户外光照 + 高强度用眼,也会加深近视、患上眼底疾病。

章鱼的视网膜结构如同「背照式 cmos」,感光细胞在前,神经细胞在后,由于有后方的神经细胞紧紧拉扯住视网膜,所以章鱼不会有视网膜脱落。而人的视网膜结构,如同「前照式 cmos」,是神经线路在前,感光细胞在后,典型的倒置,当眼轴变长时,视网膜就容易脱落,尤其是在剧烈活动中,比如跑、跳、跳绳、过山车、拳击、篮球……

章鱼眼与人眼解剖图对比

所以说高度近视者(600 度以上)就有较大的视网膜脱落风险,即便你做了近视眼手术,能看清了,但眼轴长度还在那摆着呢,依旧是高危。

在这一解释下,眼球的形状并不是像骨骼一样定死的,而是由外层膜结构和内层眼压共同决定的,巩膜后侧变薄,眼轴就变长,巩膜后侧变厚,眼轴就变短。或许以后,真的可以研究出一些药物、物理调控方法,增加眼球后方脉络膜和巩膜厚度,使眼球由长变短,逆转近视,这才叫治根。

但目前应知道的是,不管你有没有近视,白天多去户外动动,给你的脉络膜补充光线,让它好好营养你的眼底。其次,定期去医院检查眼底情况,关注眼底健康。如果是青少年的话,更要白天去户外活动。

读者可以自己试一下,如果用「巩膜、脉络膜、厚度」和「近视」结合起来作为关键词,能搜索到不少前沿的有关近视研究的文章。

另外我查了一下,市面上确实有波长 650nm 的「哺光仪」,用于青少年的近视防治,不过价格都挺贵的,好几千块钱呢,不确定安全性、有效性,但也买不起。

哺光仪

我就想,既然户外自然光中光谱那么全面,为什么不用自然光哺光呢?

太阳光谱

所以我也产生了一个不成熟的想法:白天到户外,在脸上固定一片红色透明的 PVC 塑料片,仰望蓝天,补充光线。有两处考虑:

  1. 红色的透光片可以过滤掉对皮肤、视网膜有害的蓝光、紫外线,只让自然光中对眼睛有益的红光通过。
  2. 来自晴朗天空的光强有 1 万流明以上,直视天空是有些晃眼的,而加上红色的透光片,可以把光强减弱到 4000 流明左右,刚好是比较舒适的户外光线强度。

这几天白天,我专门抽空到户外,佩带上红色滤光片,仰望天空,补充光线,一天半个小时,确实感觉眼睛舒适许多,回到室内看东西,虽然没有显著降低度数,但看东西有种很清爽的感觉,看到的颜色更鲜艳了。(现在我就很不喜欢阴天,因为补不了光)

截图 2022110420 点 05 分 36 秒.jpg

PS 1:本文不购成任何医疗建议,纯粹是个人瞎掰扯
PS 2:手机、电脑屏幕上的红光峰值光谱都在 650nm 以下,哺不了光

这是 OLED 面板光谱图:

3 操作
HaujetZhao 在 2022-11-05 11:06:18 更新了该帖
HaujetZhao 在 2022-11-04 20:54:48 更新了该帖
HaujetZhao 在 2022-11-04 20:41:01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推荐标签 标签

  • DNSPod

    DNSPod 建立于 2006 年 3 月份,是一款免费智能 DNS 产品。 DNSPod 可以为同时有电信、网通、教育网服务器的网站提供智能的解析,让电信用户访问电信的服务器,网通的用户访问网通的服务器,教育网的用户访问教育网的服务器,达到互联互通的效果。

    6 引用 • 26 回帖 • 510 关注
  • 职场

    找到自己的位置,萌新烦恼少。

    127 引用 • 1705 回帖
  • 锤子科技

    锤子科技(Smartisan)成立于 2012 年 5 月,是一家制造移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公司,公司的使命是用完美主义的工匠精神,打造用户体验一流的数码消费类产品(智能手机为主),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4 引用 • 31 回帖 • 2 关注
  • SSL

    SSL(Secure Sockets Layer 安全套接层),及其继任者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是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及数据完整性的一种安全协议。TLS 与 SSL 在传输层对网络连接进行加密。

    70 引用 • 193 回帖 • 431 关注
  • abitmean

    有点意思就行了

    30 关注
  • Hadoop

    Hadoop 是由 Apache 基金会所开发的一个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用户可以在不了解分布式底层细节的情况下,开发分布式程序。充分利用集群的威力进行高速运算和存储。

    86 引用 • 122 回帖 • 625 关注
  •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是一种旨在以信息化方式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的计算机协议。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智能合约概念于 1994 年由 Nick Szabo 首次提出。

    1 引用 • 11 回帖 • 4 关注
  • PWL

    组织简介

    用爱发电 (Programming With Love) 是一个以开源精神为核心的民间开源爱好者技术组织,“用爱发电”象征开源与贡献精神,加入组织,代表你将遵守组织的“个人开源爱好者”的各项条款。申请加入:用爱发电组织邀请帖
    用爱发电组织官网:https://programmingwithlove.stackoverflow.wiki/

    用爱发电组织的核心驱动力:

    • 遵守开源守则,体现开源&贡献精神:以分享为目的,拒绝非法牟利。
    • 自我保护:使用适当的 License 保护自己的原创作品。
    • 尊重他人:不以各种理由、各种漏洞进行未经允许的抄袭、散播、洩露;以礼相待,尊重所有对社区做出贡献的开发者;通过他人的分享习得知识,要留下足迹,表示感谢。
    • 热爱编程、热爱学习:加入组织,热爱编程是首当其要的。我们欢迎热爱讨论、分享、提问的朋友,也同样欢迎默默成就的朋友。
    • 倾听:正确并恳切对待、处理问题与建议,及时修复开源项目的 Bug ,及时与反馈者沟通。不抬杠、不无视、不辱骂。
    • 平视:不诋毁、轻视、嘲讽其他开发者,主动提出建议、施以帮助,以和谐为本。只要他人肯努力,你也可能会被昔日小看的人所超越,所以请保持谦虚。
    • 乐观且活跃:你的努力决定了你的高度。不要放弃,多年后回头俯瞰,才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就往日所仰望的水平。积极地将项目开源,帮助他人学习、改进,自己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成就与成就感。
    1 引用 • 487 回帖
  • 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93 引用 • 113 回帖
  •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算法复杂度理论等多门学科。专门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

    83 引用 • 37 回帖
  • Tomcat

    Tomcat 最早是由 Sun Microsystems 开发的一个 Servlet 容器,在 1999 年被捐献给 ASF(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隶属于 Jakarta 项目,现在已经独立为一个顶级项目。Tomcat 主要实现了 JavaEE 中的 Servlet、JSP 规范,同时也提供 HTTP 服务,是市场上非常流行的 Java Web 容器。

    162 引用 • 529 回帖
  • 酷鸟浏览器

    安全 · 稳定 · 快速
    为跨境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的跨境浏览器

    3 引用 • 59 回帖 • 26 关注
  • 代码片段

    代码片段分为 CSS 与 JS 两种代码,添加在 [设置 - 外观 - 代码片段] 中,这些代码会在思源笔记加载时自动执行,用于改善笔记的样式或功能。

    用户在该标签下分享代码片段时需在帖子标题前添加 [css] [js] 用于区分代码片段类型。

    70 引用 • 375 回帖 • 1 关注
  • danl
    132 关注
  • 周末

    星期六到星期天晚,实行五天工作制后,指每周的最后两天。再过几年可能就是三天了。

    14 引用 • 297 回帖
  • Log4j

    Log4j 是 Apache 开源的一款使用广泛的 Java 日志组件。

    20 引用 • 18 回帖 • 29 关注
  • H2

    H2 是一个开源的嵌入式数据库引擎,采用 Java 语言编写,不受平台的限制,同时 H2 提供了一个十分方便的 web 控制台用于操作和管理数据库内容。H2 还提供兼容模式,可以兼容一些主流的数据库,因此采用 H2 作为开发期的数据库非常方便。

    11 引用 • 54 回帖 • 653 关注
  • webpack

    webpack 是一个用于前端开发的模块加载器和打包工具,它能把各种资源,例如 JS、CSS(less/sass)、图片等都作为模块来使用和处理。

    41 引用 • 130 回帖 • 260 关注
  • WebComponents

    Web Components 是 W3C 定义的标准,它给了前端开发者扩展浏览器标签的能力,可以方便地定制可复用组件,更好的进行模块化开发,解放了前端开发者的生产力。

    1 引用
  • 京东

    京东是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2015 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 B2C 电商市场的占有率为 56.3%。2014 年 5 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JD),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共同跻身全球前十大互联网公司排行榜。

    14 引用 • 102 回帖 • 374 关注
  • 知乎

    知乎是网络问答社区,连接各行各业的用户。用户分享着彼此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为中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

    10 引用 • 66 回帖
  • 996
    13 引用 • 200 回帖 • 6 关注
  • App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的缩写)一般指手机软件。

    91 引用 • 384 回帖 • 1 关注
  • Notion

    Notion - The all-in-one workspace for your notes, tasks, wikis, and databases.

    6 引用 • 38 回帖
  • Windows

    Microsoft Windows 是美国微软公司研发的一套操作系统,它问世于 1985 年,起初仅仅是 Microsoft-DOS 模拟环境,后续的系统版本由于微软不断的更新升级,不但易用,也慢慢的成为家家户户人们最喜爱的操作系统。

    222 引用 • 473 回帖
  •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

    133 引用 • 189 回帖
  • Ngui

    Ngui 是一个 GUI 的排版显示引擎和跨平台的 GUI 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基于
    Node.js / OpenGL。目标是在此基础上开发 GUI 应用程序可拥有开发 WEB 应用般简单与速度同时兼顾 Native 应用程序的性能与体验。

    7 引用 • 9 回帖 • 391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