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放弃使用 Daily Notes 了。
整理文档比较频繁,Daily Notes 的块引很容易挂掉。
还是直接 Ctrl+N 新建文档方便。
反正记下来的也不会看,需要的时候 Ctrl+P 搜索一下就够了。
p.s. 现在很多时候我都找不到文档了,全靠 Ctrl+P
目前主要还是做文档型的笔记,没有那么多碎片化记录的需求。用 Daily Notes 往往是一个文档里就一条笔记,标题还是日期,查看也不方便,所以不如直接新建文档了。
暂时放弃使用 Daily Notes 了。
整理文档比较频繁,Daily Notes 的块引很容易挂掉。
还是直接 Ctrl+N 新建文档方便。
反正记下来的也不会看,需要的时候 Ctrl+P 搜索一下就够了。
p.s. 现在很多时候我都找不到文档了,全靠 Ctrl+P
目前主要还是做文档型的笔记,没有那么多碎片化记录的需求。用 Daily Notes 往往是一个文档里就一条笔记,标题还是日期,查看也不方便,所以不如直接新建文档了。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我觉得 dailynote 的主要用途就是快速收集信息和灵感,用双链传递进行积累,化零为整。
但是如果已经很明确要输出什么,并且有明确的截止日期,很多情况没必要用双链传递,直接在文档写内容就好了,dailynote 对于这类输出的主要作用是当做 inbox 快速输入和回顾,快速输入是你暂时可以不找这篇文档,赶紧写下想法,之后有空再整理到文档里。双链传递比较适合对主题文档完全没有想法,慢慢积累,以及文档创建之后,有了其他思考进行补充。如果一篇文档,已经很明确自己要干什么要写什么,就直接写没必要用 dailynote。如果硬要用,那就是化整为零,本末倒置。
我目前的 dailynote 其实更像是日记,
曾经也误入“歧途”,什么文档都用双链传递,结果就是笔记太过零散。dailynote 的想法是好的,自下而上记积累,积沙成塔,渐进式写作,但是这个前提是你要有明确的方向以及记录笔记要侧重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记录信息,如果什么东西都感兴趣,没有明确地目标,什么都想积累,就很容易陷入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的陷阱里去,最后导致自己看似记了很多笔记,很多都是自己的碎碎念,对自己的成长并没有什么作用。渐进式的积累是很好的,但是阶段性的总结是更重要的,一定是要有输出的,才能逼迫自己主动去反思和总结。
所以我会比较推荐 PARA 和 MOC 来管理自己的笔记。先明确自己的主要领域是什么,要精进什么方面,然后面向主题式的进行积累,过程中以 dailynote 为辅助,积累零散的信息、想法和思考。这是我摸索出的比较适合我的方法。dailynote 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它的 idea——渐进式积累,充分积累进行深度思考。我觉得记笔记的过程中,你创建一个文档,有想法就在文档下方记录想法,逐渐改善笔记,不追求一天就把笔记写完,其实也是一样的,只要抓住方法的本质,其形式也不重要,只要对自己同样有用就好了。
如果说 DailyNote 是每天把闪念记录在日记文档中的一种记录方式,那么我也放弃了。放弃的原因很简单,如果说 DailyNote 的核心在于记,那么在移动端缺失良好的支持,就是它最大的弊病,现代生活可以几天不开电脑,却不能一刻脱离手机。我想过很多方案去实现移动端的速记,但是毫无疑问,都失败了(不过仅限于 iOS 失败了,如果是安卓,Root 后可以一直把思源挂在后台,是可以实现速记的)。
后来我终于想通了,本地优先的笔记形态,天生就是和多端速记相冲突的。因为本地笔记的数据需要先从云端同步到本地,然后才能开始记录。这个同步的时间只能缩短,但是无法消除,因此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打开即记录。(也许有一些技术方案可以实现,比如 Docker,但是难度太高,我实现不了,对于小白来说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速记和长文的分离记录,速记用 Flomo,长文用思源,清单用滴答,发布用 Notion。尺有所短,寸有所长,All-in-One 只是一场美好的幻梦,物尽其用才是最终的归宿。
我到时候系列文里说明吧,系列文还在规划结构和内容。在这里简单说一下,顺便当捋思路。
DN 能是一种时间日志,按时间,线性地记录想法碎片,然后利用双链可以传递到对应的主题下。
当然,目前网上理解的较多的是一天一个文档,然后一次性的内容,记录到一块。有些甚至不是线性记录,会用大纲实现一些层级结构。
符合这种想法的,一般都是用 flomo、memos 这样的软件,来记录“闪念”。
你可能是没有线性记录想法,再在主题下进行归档整理的习惯。所以对你来说,更习惯直接写在主题文档下,完成“记录”和“整理”两件事。
大多数人实际上是没有清晰的“线性记录”、“结构化整理”这两个分开的概念,所以往往倾向于某一种方式。
我自己就是线性写 LifeLog,需要传递的内容打上块引,偶尔需要写文章的时候,则是单独成文。
比如我的系列文,我可以写“闪念”,然后标记[[系列文]],这样在这篇文档可以看到所有的想法,然后对想法归类整理,就有了结构,也可以说是目录。然后根据目录,再拆成对应的文档,编写内容。
甚至每一条目录,也可以先创建[[系列文 | 主题 1]],然后对应的内容,就打上[[系列文]]、[[系列文 | 主题 1]]这样的内容,两边就都能看到了。
其实是一样的,我放弃的核心并不在于概念,而在于操作。渐进式积累素材,痛点就是移动端积累素材用双链软件的体验并不好。一次记录体验一次不好,久而久之就想着在移动端不如换个软件记录,不要折磨自己。你换滴答,我用 flomo,殊途同归。
另外用滴答速记,在思源里再用 dailynote,不知道你是怎么操作的,这样一个项目的间隙想法分散在两个软件上,不觉得别扭吗?我是会在 flomo 里建立一个同项目标签,和这个项目有关的想法,即使在电脑上,我也会记在 flomo 里。需要汇总到项目文档的时候,通过 web 插件打开 flomo,放在侧栏,直接拖动即可,使用上和反链面板的手感差不多
我依然有在用 dailynote,也没有否定 dailynote 的作用,我只是认为对我而言,并不适合以 dailynote 来记录我的大部分笔记,作为一个主力的笔记方式。渐进式积累很重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做事对我来说更重要。我需要每周汇报,经常有 ddl,dailynote 对于紧急的项目笔记而言,体现不出太大作用,它更适合用于尚未成型的文章稿子,并不了解的领域等笔记场景,用来渐进式积累思考。假设我明天要汇报,现在要赶一个进展,对我而言,直接新建文档,记录 todo 和我的实验进展,写作体验是比放到 dailynote 用列表组织更加舒服的,单独一个文档记录当前要做的事情,也更容易让我专注。我写完这个文档之后,我可以在当天的 dailynote 放入这个文档块引,简单总结内容和收获,利用 dailynote 来记录当下的想法,以后如果有新的想法,依然可以在那天的 dailynote 记录想法。dailynote 依然有用,但是只是辅助。
dailynote 可以总结为自下而上的笔记方式,渐进式积累,结构自然浮现。但目前我倾向使用自上而下的笔记方式,面向项目、面向主题地推进项目进展完成任务。自下而上很好很轻松,但是我觉得以自上而下为主,自下而上为辅助,才是最适合我的笔记方式
以前也遇到过这种困境,希望的的思路可以帮助你:
如图,是我的文档树,非常的简单,只有两大部分,01 主题部分,包含的是无法细分的大类,02 文档“聚居地”,包含的是所有新建的文档,01 下的文档只允许存在内容,不允许存在下级,文档内的内容全部通过引用、嵌入 02 中内容的形式存在。
看起来较复杂,实际设置好很简单,设置如下图。日常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在相应的 01 主题文档内新建一个引用块链接,输入标题名称即可,然后他会自动在 02 部分创建一个文档,记录的内容都包含在里面,日常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翻阅文档树整理,只需要维护主题文档内的内容即可,极大的降低了整理耗费的心力,让记录回归到学习本身。
实际效果如下:行测的学习
这是 01 主题文件部分,可以看到是总结形式的,而不是罗列密密麻麻的知识点,那么知识点在哪里呢?
点击“文档结构分析”块后,打开了这个文档,知识点就保存在这里面,而文档保存的位置是 02 部分下的 notes 部分,专门用于保存新建的文档和引用块。
希望对你有帮助
PostgreSQL 是一款功能强大的企业级数据库系统,在 BSD 开源许可证下发布。
Wide 是一款基于 Web 的 Go 语言 IDE。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 Go 开发,并有代码自动完成、查看表达式、编译反馈、Lint、实时结果输出等功能。
欢迎访问我们运维的实例: https://wide.b3log.org
脑图又叫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 ,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互联网运维工作,以服务为中心,以稳定、安全、高效为三个基本点,确保公司的互联网业务能够 7×24 小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SVN 是 Subversion 的简称,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版本控制系统,相较于 RCS、CVS,它采用了分支管理系统,它的设计目标就是取代 CVS。
LaTeX(音译“拉泰赫”)是一种基于 ΤΕΧ 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学家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即使使用者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 TeX 所提供的强大功能,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它非常适用于生成高印刷质量的科技和数学类文档。
gzip (GNU zip)是 GNU 自由软件的文件压缩程序。我们在 Linux 中经常会用到后缀为 .gz 的文件,它们就是 Gzip 格式的。现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使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数据压缩格式,或者说一种文件格式。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 年托马斯·沃森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全球雇员 30 多万人,业务遍及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Kafka 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它可以处理消费者规模的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 这种动作(网页浏览,搜索和其他用户的行动)是现代系统中许多功能的基础。 这些数据通常是由于吞吐量的要求而通过处理日志和日志聚合来解决。
OpenStack 是一个云操作系统,通过数据中心可控制大型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池。所有的管理通过前端界面管理员就可以完成,同样也可以通过 Web 接口让最终用户部署资源。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ANSI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从 2010 年 3 月 15 日起,Redis 的开发工作由 VMware 主持。从 2013 年 5 月开始,Redis 的开发由 Pivotal 赞助。
OkHttp 是一款 HTTP & HTTP/2 客户端库,专为 Android 和 Java 应用打造。
WiFiDog 是一套开源的无线热点认证管理工具,主要功能包括:位置相关的内容递送;用户认证和授权;集中式网络监控。
Vditor 是一款浏览器端的 Markdown 编辑器,支持所见即所得、即时渲染(类似 Typora)和分屏预览模式。它使用 TypeScript 实现,支持原生 JavaScript、Vue、React 和 Angular。
单点登录(Single Sign On)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企业业务整合的解决方案之一。SSO 的定义是在多个应用系统中,用户只需要登录一次就可以访问所有相互信任的应用系统。
WordPress 是一个使用 PHP 语言开发的博客平台,用户可以在支持 PHP 和 MySQL 数据库的服务器上架设自己的博客。也可以把 WordPress 当作一个内容管理系统(CMS)来使用。WordPress 是一个免费的开源项目,在 GNU 通用公共许可证(GPLv2)下授权发布。
SendCloud 由搜狐武汉研发中心孵化的项目,是致力于为开发者提供高质量的触发邮件服务的云端邮件发送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便利的 API 接口来调用服务,让邮件准确迅速到达用户收件箱并获得强大的追踪数据。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Python 是一种面向对象、直译式电脑编程语言,具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成熟且稳定。它包含了一组完善而且容易理解的标准库,能够轻松完成很多常见的任务。它的语法简捷和清晰,尽量使用无异义的英语单词,与其它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大括号不一样,它使用缩进来定义语句块。
Google App Engine(GAE)是 Google 管理的数据中心中用于 WEB 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托管的平台。2008 年 4 月 发布第一个测试版本。目前支持 Python、Java 和 Go 开发部署。全球已有数十万的开发者在其上开发了众多的应用。
心是产生任何想法的源泉,心本体会陷入到对自己本体不能理解的状态中,因为心能产生任何想法,不能分出对错,不能分出自己。
Scala 是一门多范式的编程语言,集成面向对象编程和函数式编程的各种特性。
域名(Domain Name),简称域名、网域,是由一串用点分隔的名字组成的 Internet 上某一台计算机或计算机组的名称,用于在数据传输时标识计算机的电子方位(有时也指地理位置)。
Openfire 是开源的、基于可拓展通讯和表示协议 (XMPP)、采用 Java 编程语言开发的实时协作服务器。Openfire 的效率很高,单台服务器可支持上万并发用户。
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SQLite 是一个进程内的库,实现了自给自足的、无服务器的、零配置的、事务性的 SQL 数据库引擎。SQLite 是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引擎。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