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时代下的笔记神话

窃以为双链笔记工具盛行的当下,有两大笔记神话甚嚣尘上:(1)笔记工具是(或者应当是)知识管理工具。(2)无压神话——对比非双链的传统笔记工具,双链笔记具有前期快速记录,后期无压整理的显著优势。关于(1),我在 PKM 祛魅——笔记的归笔记,知识的归知识一文中已经驳斥过了,核心主张是知识管理这一宏大愿望暂时技术上无法实现,因此笔记工具只能作为个人终生的备忘录或者说相对可靠的信息来源。从这种对笔记工具的价值重估(将笔记与知识解耦)出发,这种谦逊的态度将有助我们进一步解构(2)无压神话。

双向链接时代的快速无压记录一文堪称中文双链笔记圈的无压神话圣经,远的不说,在本社区思源优选就有不少实践经验贴。倘若(2)是对双向链接时代的快速无压记录一文的正确解读,不至于稻草人谬误的话,那么反驳起来其实并不困难。

快在何处?

原文关于前期对比其实是一种虚假的对比,原因在于在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wps 之类的工具中,新建笔记时和双链的 dailynote 流其实差不多,你只要新建笔记,只管输入文字,文档标题你甚至可以不写(默认截取部分文字作为标题),然后保存退出即可,压根没有所谓 typora 这种折腾。更有趣的是下面这种说法:

就算不说这些单文件编辑器,传统笔记软件也做不好快速无压记录。先不说更困难的「无压」,它们连「快速」都做不到,特别是在为某个主题追加内容的时候。想为某个文档追加一点内容,竟然需要先把它搜出来、跳转过去、滚动到底部、写完再跳转回来,现在这套操作怎么看怎么难受。笔记的核心首先是记,有了素材才能谈整理,如果长期积累一些不方便的小操作,对记录积极性是一种伤害。

然而这只是对传统笔记的过度反应。我们来看一看追加内容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传统笔记工具而言,你确实需要找到原文档在底部进行添加,这个过程表面上看确实比较麻烦,但是我们看看你在双链添加时又做了什么——你很可能在 day note 里面使用双链加下级节点的方式表达。但是请注意这种方式下,你所链接的主题文档与你追加的内容并不在同一个页面,换言之,对于追加内容这个操作而言,传统笔记的麻烦实际上相当于把双链的简单链接进行了初步整理。也就是说这个追加行为已经不是单纯的快速记录,承担了部分后期整理的功能。但是对于双链而言就只是快速记录,压根没整理,所以快。

反观传统文件夹式笔记,一般都需要在记录的同时考虑怎么整理,而且不成熟的整理方式在未来依然需要二次调整,所以它的心智负担大约是

这完全是对传统工具的一种误读。对于传统工具而言,没有人要求你记录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整理,你实际上可以完全写完一个笔记扔在那里就走人。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在同一个笔记本里面新建若干条笔记,甚至就在上次写的笔记里继续补充无关的信息,等哪天闲下来的时候,再考虑把这些笔记移动到某个对应的笔记本里。在传统工具里,谁告诉你写完一条笔记,你必须考虑马上打上标签以及放在某个特定文件夹里?

由此不难看出,双链之所以能比传统笔记快,在于我们压根就没有放在快速记录这个需求上进行同等对比。就快速记录而言,其实一样快,在快速记录时,两种笔记工具都是将待关联的主题与新内容切割开来,即在两个个不同的页面。请注意我的措词,为了避免混淆,我把内容与其对应主题在同一个页面,能够独立导出为语义完整的文档视为完成了笔记整理。这种说法可能会令某些双链拥趸感到诧异,但是这很符合直觉,如果一篇文章充满了各种双链兔子洞,需要反复呃来回跳转,那么它的可读性会非常差。这一点我将在后文进一步强调。

哪里无压?

双链笔记后期整理毫无压力,这个说法在我看来要比前期快速记录更加离谱。我一句话就能戳穿这个骗局,倘若真的无压整理,我相信萌新就不会在学习所谓的双链笔记法时仍感觉云遮雾绕。既然毫无压力,为什么还需要有人教你后期该怎么整理呢?为什么双链的教程就比传统笔记的教程复杂呢?

事实上,从这些双链笔记践行者发布的心得体会、教程,不难看出这后期整理压力可是大得多,不然如何解释他们写的文章教程可读性通常都比较差,总不可能是人的能力问题吧?考虑到这个现象相对普遍,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双链这种形式本身的问题——尾大不掉

你通过双链累积了一大堆同一个主题的素材,在整理时哪些需要移入正文,如何取舍,我相信这对于很多老手而言都挺难抉择的,更不必提人为区分某种双链该起什么作用,捣鼓一大堆分类系统。通常你越是执着于双链的作用,越是整理时难以取舍。另外一方面,双链的语境对于作者而言是透明的,对于读者而言却是不透明的。这会使得你倾向于高估你文章的可读性。

我们来看看传统笔记又是如何整理的,你通常只需要将某个文档放进某个笔记本或者打上标签就可以了,甚至说这个操作都可以不做,即完全不整理。请注意为了进行后期整理上的同等比较,传统笔记在快速记录时,完全没有考虑标签或者文件夹。打个比方,未经整理的传统笔记,就像散落的纸片,但未经整理的双链笔记,却像带有污渍的散落的纸片,每一片都有残留的无关信息——一篇 dailynote 通常还写了别东西,不止一个主题,打印出来或者发给别人时该有多么抓狂。

可是传统笔记整理时,通常一篇笔记只会放入一个笔记本,不好分类,标签也容易重复不好找?我不认为双链笔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不然何必要人为搞 moc,大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至于双链笔记鼓吹的颗粒度,一图胜千言:

image.png

  • 思源笔记的颗粒度是内容块级别,足够细,但是你笔记一多,哪怕索引时前方有内容快标识(你可以判断关键字出现在标题、列表之类的),你也比较难仅仅通过关键字就快速链接到你想要的内容。这实际上暴露双链笔记的通病:滥用双链的结果就只是大号标签,提供了传送门,附送图谱奖励。

双链何去何从?

恕我直言,笔记的双链功能能不用就不用,因为它压根不可能给你带来预期的价值。文档(或者更细一点,在思源里,内容块)之间的关联取决于自身表达的语义关联,这种关联先于你人为进行双链,并且是你双链的前提,但是双链的结果只是开启了传送门,和能在图谱里点来点去,并没有生产任何实质的东西。反复跳转反而发散了注意力焦点,得不偿失。至于过度使用双链带来的整理负担,见仁见智,我倾向于认为毫无必要。

但在如下情形,我十分鼓励使用双链,甚至认为这才是双链的唯一正确用法——学术式的引用:我在写作时想起之前一篇文章的观点,此处加以引用,那么我将链接到该文章的对应段落,并将锚文本修成符合当前语境的文字。也就是说,我引用它,一是为了严谨,二是为了注明出处。

使用双链的其他可取情形——当我被迫不得不使用双链时,我认为是可取的:譬如正文有个术语我有一大堆解释要补充,以至于使用脚注反倒不美。dailynote 有些紧要的东西我怕忘记,故把双链单纯用作标签,以便后期迅速找到。

结合我此前写的思源文档树设置,我大抵推崇的所谓笔记"法”如下,这适用于几乎双链的笔记工具。

核心原则:我记笔记不是为了知识管理,不是为了炫耀,只是为了某一刻高效获取所需信息。我以我喜欢、我乐意的方式结构化我需要的信息,无需他人置喙。F**K KOL.

下面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参考:

我的所有笔记只有两类,一类是日记,另一类是非日记。日记,主要记录关于我的一切,琐碎的日常。对于那些我可能希望下次再次关注的日常,使用双链,单纯用作标签,关联到另一个笔记本,比如 Emotion。我决不会在日记里使用双链传递我需要持续维护的主题。除了日记以外,其他笔记一律在非日记的随便某个笔记本直接新建笔记,写完就撤。用什么标签,放在哪个文件夹/笔记本?我要建几个笔记本?怎么分类?PARA?你在教我做事,怕不是就是想搞知识付费课程割我韭菜?统统见鬼去吧,看我心情,等我哪天想整理时,再处理。谁告诉你,一堆笔记里出现几篇不合群的就非要移出到另一个地方,眼不见为净?我没有强迫症,因为我知道,对于那些我需要反复维护的主题,无论放在哪儿我都能轻易找到,而那些我几乎可以不管不顾的材料,随便放哪儿都行。噢,对了,我还爱死剪藏了,松鼠囤积症晚期,你咬我啊。


不要问某某笔记工具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想用它来做什么。对于大多数工具,你 99% 的使用时间很可能用了不到 1% 的功能,费尽心力钻研剩下 99% 的功能不是必需的。盲目跟风追求高大全实不可取。

它不支持白板?你平时都不用白板?何必在乎它现在或者将来支不支持呢?界面布局你不喜欢?那就直接放弃好了,请相信自己的直觉,没必要强迫自己去适应。君子善假于物也,讲的是物为我所用,而不是为物所役使。

  • 思源笔记

    思源笔记是一款隐私优先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支持完全离线使用,同时也支持端到端加密同步。

    融合块、大纲和双向链接,重构你的思维。

    22927 引用 • 92177 回帖 • 1 关注
  • 知识管理
    41 引用 • 347 回帖 • 4 关注
1 操作
gwures 在 2024-10-29 19:16:26 更新了该帖

相关帖子

欢迎来到这里!

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小众社区,大家在这里相互信任,以平等 • 自由 • 奔放的价值观进行分享交流。最终,希望大家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

注册 关于
请输入回帖内容 ...
  • YHXK

    我用笔记软件就单纯为了可以统合管理大量文档,用 WPS 打开太低效了。之前用幕布要联网才有数据而且形式太单调。后来发现 ob 思源倒是个惊喜,可惜目前表格功能太一般了,不然可以完全不用 wps 了

    1 回复
  • 其他回帖
  • 你所链接的主题文档与你追加的内容并不在同一页面

    反链面板即正文,如果是底部反链就更是无缝衔接。快就在此,无压也在此。

    我一句话就能戳穿这个骗局,倘若真的无压整理,我相信萌新就不会在学习所谓的双链笔记法时仍感觉云遮雾绕。既然毫无压力,为什么还需要有人教你后期该怎么整理呢?为什么双链的教程就比传统笔记的教程复杂呢?

    事实上,从这些双链笔记践行者发布的心得体会、教程,不难看出这后期整理压力可是大得多,不然如何解释他们写的文章教程可读性通常都比较差,总不可能是人的能力问题吧?考虑到这个现象相对普遍,最合理的解释应当是双链这种形式本身的问题——尾大不掉

    「无压整理」和「学习双链法时云里雾里」是怎么关联起来的……

    如果真要驳斥,且应该关联「学会双链法后压力不减或反而更大」,而非「双链法本身难学会」。

    拿我自己举例,各类时间管理法我 5 年前就接触了,期间纵览无数的教学文章,到头来我学会的、能用得上的只有时间分块和番茄钟(最 TM 简单的时间管理法),至于什么 OKR、GTD、柳比歇夫时间记录,坚持不下去,也没法在实践中逐步上手。这里面的失败,既有教程做的不好,也有各时间管理法学习难度大的原因。

    dailynote 双链法相比时间管理的难度也低多了,说白了就是每天日记里正常写字、加个链接而已。

    新手为什么学不会?《无压整理》好文但太长不看,缺乏有影响力的人一句话把法门诀窍传出而已。实践成功之后自然回过头用《无压整理》印证,愈发认识到其正确性,这才是正路,然则笔记发烧友毕竟少数,能支持无压整理的软件也不多,故而只在小圈子里自嗨罢了。

    可是传统笔记整理时,通常一篇笔记只会放入一个笔记本,不好分类,标签也容易重复不好找?我不认为双链笔记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不然何必要人为搞 moc,大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至于双链笔记鼓吹的颗粒度,一图胜千言

    颗粒度的好处有目共睹,用「检索不便」来腹诽未免有些无厘头了,你翻找文档型笔记的时候全文搜索关键词,不也是一个个翻阅的嘛?


    [[双链]]对#标签#的改进、统一颗粒度、合并同义词、反链面板…哪一个不是帕累托改进,用法不对和功能何咎?

    引导你用 dailynote 是希望人为给出一条坦途便利新人,而不是强迫所有人只能用 dailynote。

    这篇文章有些闭门造车了,好些个问题都是传统笔记使用者踩烂的坑,希望新手不要被带偏了,还是老老实实看《无压整理》,然后亲手实践过,再发展自己的用法。

    1 回复
  • Achuan-2 1 2 赞同

    我个人的观点是学习也是要以任务为导向学习的

    高中及以下的学生,任务是考试考高分,需要把自己薄弱的题型专门进行学习提升,需要整理考试题型,对每个题型整理出解题方法和窍门,从而让自己能考试考高分

    大学生研究生,除了考试之外,还有比赛竞赛和科创活动写论文,这些也可以用任务为导向的方式去攻破

    知识形成网络,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自己考试考高分,竞赛拿高名次,论文能按时写完,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功利的讲,很多时候,你对知识不一定要钻牛角尖,只要做出成果,你就胜利了。搭建一个很好看的知识网络是很棒,但对个人的重要程度有多大呢。

    以我的大学同学举例,有几个女同学,其实她们的专业能力并不拔尖,但是她们很愿意参加竞赛、很会找大佬组队帮忙,她们的履历在外人看来非常的亮眼,最终都保研去了非常好的地方。而我呢,说实话就只会老实的学习,专研我感兴趣的问题,导致我的履历相比她们差很多。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会推崇以任务为导向去做事、记笔记,有目的,在做事中学习,自己学习也会更有干劲,更能坚持下去,更能做出东西来,而不是为了单纯学习而记笔记,学完了又忘了,你可以在空闲的时候进行知识漫游,探索知识宇宙,但是不要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并不那么着急和重要的学习上,这些是你的业余活动,而不是主业

    读了研究生后,越来越觉得,人还是功利点好,承认自己是一个平庸的人,踏实做好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力不够,总是想着我要先学习,学好了再做事,很多时候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错过很多自己应得的机会

    1 回复
    1 操作
    Achuan-2 在 2024-10-30 19:10:22 更新了该回帖
  • ACai 1 1 评论

    对楼主所言,我在前两个章节读出了双链无用论的感觉,但最后一个章节让我感觉楼主想说的是要有限度地使用双链,不要为了双链而双链。

    我个人不会全盘接受或是全盘否定这种看法,双链笔记并非是跳脱出传统笔记的一种独立的全新的笔记方式,正相反,双链笔记是对传统笔记类型的继承和发展,而为了方便表达双链笔记的鲜明特征,才出现了双链笔记和传统笔记的区分。不管是传统笔记还是双链笔记,都会有广为流传的使用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每个人会依据其自身地习惯和需求进行调整或者只采纳部分建议,也就是说,双链笔记也并没有所谓必须要遵守的食用手册,完全可以将传统笔记与双链笔记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用。

    我比较赞同楼主所说的双链是兔子洞(在某种程度上),哦对了还有松鼠囤积症晚期。但楼主所言“对于传统工具而言,没有人要求你记录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整理,”的同时却认为双链笔记有其使用圣典是否有失偏颇?

    双链显然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同一内容在不同主题笔记中的重复录入、只想看某个知识点却无法直接跳转、某一内容被多少笔记使用以及(用户自己所认为的)某一类型的内容散落在各个主题的笔记中,不能很好的汇总。

    对于 dailynote 我也有一些不完全相同的看法,dailynote 本身作为碎片化内容的收集没什么问题,它既可以以日期进行浏览,也可以以主题进行浏览。

    另外,你可以不用块引用,而是直接使用嵌入块并选择以正文形式导出,这样也就没有导出后别人要跳来跳去看的顾虑了。

    看了以后想说:“我们来写 Daily Note/LifeLog 吧”
    Wetoria
  • 查看全部回帖